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课时作业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课时作业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1: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基础作业】
1.默写。
(1)《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空前惨烈的诗句是“    ”。
(2)《石壕吏》中“    !    !”两句既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
(4)茅飞渡江洒江郊,    ,下者飘转沉塘坳。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诗人悲惨处境的诗句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    !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强烈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苦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情感。
D.全诗将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把他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3.班级组织主题为“与杜甫亲密接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杜甫诗词知多少】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词 仿照例句再写两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2)【我眼中的杜甫】杜甫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其他诗人。即使他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也。
以上是读者对杜甫的解读,你眼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杜甫诞辰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为杜甫写一段致辞。
【素养作业】
(一)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4.诗歌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开端,写了几个人几件事 哪句既统领了全文,又预示着灾难来临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6.这首诗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7.本诗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两句
8.诗人为何详写“茅飞渡江”的情景
9.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10.你能根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内容,对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吗
上联:  
下联:范希文处庙堂心系四海布衣
【拓展作业】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不  见①
杜 甫
不见李生②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③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④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于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李生:李白。③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④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
11.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是“    ,    ”。
12.诗中描写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13.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本诗在抒情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二男新战死
(2)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3)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4)高者挂罥长林梢
(5)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7)(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A
3.(1)示例: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无家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2)示例:当席卷风声的马蹄湮没长安的街道,当疲弱的人群背着饥饿的行囊亡命天涯,你由己及人,心中满是对黎民寒士的牵挂,谁说你是诗人,诗人是洒脱飘逸之神,而你,衣衫褴褛,眼含热泪,你的泪,是流自肺腑的悲天悯人之泪……
4.四个人四件事。“有吏夜捉人”既统领了全文,又预示有灾难来临。
5.“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6.示例:战争会给人们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希望和平的白鸽飞遍全球,希望全世界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写茅飞渡江,一是突出风大;二是表示屋顶上茅草的脆弱与破旧,风一吹便如同鸿毛一般飞了老远;三是烘托了一种凄凉破败的景象。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生活的焦虑,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
9.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晓畅。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配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10.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
11.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12.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消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敏捷诗千首”与“怜才”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一种表现。“世人皆欲杀”与“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不安定。
13.①对好友李白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14.在抒情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颔联中的“怜才”毫不掩饰诗人对李白才情的赞赏,颈联中的“敏捷诗”质朴自然,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慕才之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