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6.1 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虹膜
2.近视眼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太阳镜
3.(2022·百色)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某结构”指的是(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视网膜 D.睫状体
4.小兵感冒了,咽部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却引起了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 )侵染到中耳。
A.耳廓 B.耳蜗 C.咽鼓管 D.鼓室
5.(2018·扬州)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中耳 C.鼓膜 D.耳蜗
6.(2022·罗湖模拟)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声波顺利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C.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7.“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听觉形成过程路径正确的是( )
①听神经;②鼓膜;③耳蜗;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⑥听小骨
A.①→②→⑥→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⑥→⑤
C.④→①→②→⑥→③→⑤ D.④→②→⑥→③→①→⑤
8.耳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前庭 B.鼓膜、听小骨
C.耳蜗、鼓膜 D.前庭、半规管
9.(2022·宿迁)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0.(2022·东营)图中,甲为兴趣小组自制的变焦水透镜模型,乙为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请推测该同学的视力状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11.平安出行,幸“盔”有你!今天你戴头盔了吗?为保证行人安全,从2022年5月1日起,《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人们在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注视汽车慢慢启动驶向远方的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12.美瞳”是一种彩色隐形眼镜,因其与眼球外层的____直接接触,若佩戴过程不卫生,容 易造成眼睛感染。( )。
A.巩膜 B.角膜 C.虹膜 D.视网膜
13.(2023·呼伦贝尔)贝贝和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可变焦的水透镜,模拟人的眼球成像过程(见下图),推拉注射器可调节水透镜的曲度。模型中的水透镜、光屏分别模拟了( )
①瞳孔 ②晶状体 ③睫状体 ④视网膜 ⑤大脑皮层
A.②④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14.(2023七上·肇源月考)当你注视同学眼睛的时候,看到对方黑眼仁和白眼球,分别是指( )
A.瞳孔、巩膜 B.虹膜、巩膜 C.虹膜、角膜 D.角膜、巩膜
15.(2017七下·赵县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郭后边,这样会听得更清楚些,这样做是协助耳郭( )
A.扩大声波 B.收集声波 C.传递声波 D.感受声波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3七下·南宁期末)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以不同的活动来庆祝春节,如: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等活动,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看到春联和烟花,是因为眼球内[c] 的曲度能够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填结构名称)上。
(2)燃放烟花时我们会听到巨大的声响,是因为声响会刺激我们耳内的[⑤]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燃放烟花时小明只能看到近处的烟花不能看到远处的烟花,这说明小明是近视眼患者,他应该佩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镜片眼镜。
(4)燃放烟花爆竹会发出巨大的声响,我们在燃放或者观看时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和听力 (写出一条即可)。
三、综合应用题
17.(2023七下·长沙期末)某校同学在学习物理知识《声现象》时,结合生物学知识,制作了如图模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我们将此模型类比人的耳朵。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耳郭经喇叭管模拟的 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 。声波的可视化呈现,是该装置的最大优势。
(2)听觉对人体适应复杂环境非常重要,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堵耳的同时要 ,以保护我们的耳。
(3)用该模型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有什么缺陷? (答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 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不符合题意;
B、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不符合题意;
C、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符合题意;
D、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长时间用眼不卫生,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某人戴上眼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个人戴的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3.【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会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可见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晶状体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所以,“某结构”指的是晶状体,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4.【答案】C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 耳的结构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外耳道和耳廓,主要收集外界的声波;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主要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声波进一步向传递;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其中耳蜗是耳的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外界产生的声波传到耳蜗,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位听神经传向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听见外界的声音;半规管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刺激也产生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相应的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所以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5.【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A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6.【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故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气压差击穿鼓膜。所以,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故答案为:D。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7.【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④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⑥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①听神经传递到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形成过程的正确途径是:④外耳道→②鼓膜→⑥听小骨→③耳蜗→①听神经→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图中甲,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丙。图乙是正常视觉。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射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丁。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0.【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如果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某同学为近视眼,近视眼配戴凹透镜矫正王,图甲中镜片I是凸透镜,Ⅱ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1.【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近视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远视时,正好相反。人们在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注视汽车慢慢启动驶向远方的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是由大变小,直到看不见汽车,晶状体的曲度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2.【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佩戴美瞳,容易损伤眼球外层的角膜,从而影响视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结构如下图所示:
13.【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图中模型的F光源经过水透镜的折射,会在光屏上形成倒像。所以模型中的水透镜、光屏分别模拟了②晶状体和④视网膜。
故答案为:A。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晶状体等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14.【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在人的眼睛中,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仁”。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5.【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播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耳膜收到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的耳蜗,耳蜗受到听小骨传来的震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故选: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6.【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
(2)耳蜗;听觉
(3)凹透镜
(4)张大嘴巴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a是角膜,b是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上。视觉的形成的路径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故答案为:晶状体;视网膜;
(2)①耳郭,②鼓膜,③鼓室,④半规管,⑤耳蜗,⑥咽鼓管。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故答案为:耳蜗;听觉;
(3)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矫正。故答案为:凹透镜;
(4)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可以保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避免震破鼓膜。当飞机急速上升时,往 高处走,气压降低,鼓膜向内凹陷。为避免损坏鼓膜,要咀嚼口香糖或张嘴或堵耳。故答案为:张大嘴巴。
【分析】(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如下:
角膜:眼球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能感受光的刺激。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光。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耳的结构和功能如下: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有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内耳中的半规管,前庭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7.【答案】(1)外耳道;鼓膜
(2)闭嘴
(3)没有模拟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没有模拟大脑的特定区域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人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如果将此模型类比人的耳朵,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耳郭经喇叭管模拟的外耳道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鼓膜。
(2)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当听到巨大声响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用该模型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存在的缺陷有:没有模拟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没有模拟大脑的特定区域等。
【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1 / 1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6.1 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虹膜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 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不符合题意;
B、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不符合题意;
C、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符合题意;
D、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近视眼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太阳镜
【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长时间用眼不卫生,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某人戴上眼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个人戴的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3.(2022·百色)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某结构”指的是(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视网膜 D.睫状体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会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可见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晶状体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所以,“某结构”指的是晶状体,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4.小兵感冒了,咽部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却引起了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 )侵染到中耳。
A.耳廓 B.耳蜗 C.咽鼓管 D.鼓室
【答案】C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 耳的结构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外耳道和耳廓,主要收集外界的声波;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主要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声波进一步向传递;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其中耳蜗是耳的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外界产生的声波传到耳蜗,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位听神经传向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听见外界的声音;半规管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刺激也产生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相应的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所以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5.(2018·扬州)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中耳 C.鼓膜 D.耳蜗
【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A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6.(2022·罗湖模拟)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声波顺利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C.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故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气压差击穿鼓膜。所以,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故答案为:D。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7.“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听觉形成过程路径正确的是( )
①听神经;②鼓膜;③耳蜗;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⑥听小骨
A.①→②→⑥→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⑥→⑤
C.④→①→②→⑥→③→⑤ D.④→②→⑥→③→①→⑤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④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⑥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①听神经传递到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形成过程的正确途径是:④外耳道→②鼓膜→⑥听小骨→③耳蜗→①听神经→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耳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前庭 B.鼓膜、听小骨
C.耳蜗、鼓膜 D.前庭、半规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2022·宿迁)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图中甲,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丙。图乙是正常视觉。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射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丁。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0.(2022·东营)图中,甲为兴趣小组自制的变焦水透镜模型,乙为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请推测该同学的视力状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如果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某同学为近视眼,近视眼配戴凹透镜矫正王,图甲中镜片I是凸透镜,Ⅱ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1.平安出行,幸“盔”有你!今天你戴头盔了吗?为保证行人安全,从2022年5月1日起,《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人们在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注视汽车慢慢启动驶向远方的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近视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远视时,正好相反。人们在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注视汽车慢慢启动驶向远方的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是由大变小,直到看不见汽车,晶状体的曲度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2.美瞳”是一种彩色隐形眼镜,因其与眼球外层的____直接接触,若佩戴过程不卫生,容 易造成眼睛感染。( )。
A.巩膜 B.角膜 C.虹膜 D.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佩戴美瞳,容易损伤眼球外层的角膜,从而影响视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结构如下图所示:
13.(2023·呼伦贝尔)贝贝和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可变焦的水透镜,模拟人的眼球成像过程(见下图),推拉注射器可调节水透镜的曲度。模型中的水透镜、光屏分别模拟了( )
①瞳孔 ②晶状体 ③睫状体 ④视网膜 ⑤大脑皮层
A.②④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图中模型的F光源经过水透镜的折射,会在光屏上形成倒像。所以模型中的水透镜、光屏分别模拟了②晶状体和④视网膜。
故答案为:A。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晶状体等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14.(2023七上·肇源月考)当你注视同学眼睛的时候,看到对方黑眼仁和白眼球,分别是指( )
A.瞳孔、巩膜 B.虹膜、巩膜 C.虹膜、角膜 D.角膜、巩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在人的眼睛中,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仁”。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5.(2017七下·赵县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郭后边,这样会听得更清楚些,这样做是协助耳郭( )
A.扩大声波 B.收集声波 C.传递声波 D.感受声波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播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耳膜收到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内耳的耳蜗,耳蜗受到听小骨传来的震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故选: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3七下·南宁期末)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以不同的活动来庆祝春节,如: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等活动,如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看到春联和烟花,是因为眼球内[c] 的曲度能够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填结构名称)上。
(2)燃放烟花时我们会听到巨大的声响,是因为声响会刺激我们耳内的[⑤]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燃放烟花时小明只能看到近处的烟花不能看到远处的烟花,这说明小明是近视眼患者,他应该佩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镜片眼镜。
(4)燃放烟花爆竹会发出巨大的声响,我们在燃放或者观看时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和听力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
(2)耳蜗;听觉
(3)凹透镜
(4)张大嘴巴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a是角膜,b是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上。视觉的形成的路径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故答案为:晶状体;视网膜;
(2)①耳郭,②鼓膜,③鼓室,④半规管,⑤耳蜗,⑥咽鼓管。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故答案为:耳蜗;听觉;
(3)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矫正。故答案为:凹透镜;
(4)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可以保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避免震破鼓膜。当飞机急速上升时,往 高处走,气压降低,鼓膜向内凹陷。为避免损坏鼓膜,要咀嚼口香糖或张嘴或堵耳。故答案为:张大嘴巴。
【分析】(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如下:
角膜:眼球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能感受光的刺激。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光。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耳的结构和功能如下: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有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内耳中的半规管,前庭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三、综合应用题
17.(2023七下·长沙期末)某校同学在学习物理知识《声现象》时,结合生物学知识,制作了如图模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我们将此模型类比人的耳朵。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耳郭经喇叭管模拟的 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 。声波的可视化呈现,是该装置的最大优势。
(2)听觉对人体适应复杂环境非常重要,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堵耳的同时要 ,以保护我们的耳。
(3)用该模型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有什么缺陷? (答两点)。
【答案】(1)外耳道;鼓膜
(2)闭嘴
(3)没有模拟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没有模拟大脑的特定区域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人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如果将此模型类比人的耳朵,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耳郭经喇叭管模拟的外耳道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鼓膜。
(2)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当听到巨大声响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用该模型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存在的缺陷有:没有模拟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没有模拟大脑的特定区域等。
【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