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2: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统编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本课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墨、染、碎”等6个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字。正确读写“葫芦、蘑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墨”是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田字格出示“墨”,上下结构,黑+土就组成了墨,出示水墨画,学生练写2遍。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童年中的有哪些趣事,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认读字词
(1)同学们你会读吗,大声读一读吧。(出示带拼音字词)
垂柳 葫芦 松树 松针 蘑菇 扑腾 扇动 拨动
染绿 钓竿 打碎 浪花 水墨画 清清爽爽
(2)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请跟老师一起读,(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葫芦在一起时,芦读轻声
3.学习田字格里的生字,出示在田字格里带拼音生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认读这些生字(师读)
(2)分析结构,归类
上下结构:墨 染 竿 葫 蘑 菇
墨字上长下短,染字上下等长,竿 葫 蘑 菇 上短下长
左右结构:腾 碎 拨 浪
对称结构:爽
(3)学习“浪”,浪的偏旁是三点水,它和水有关,出示 浪 娘 粮 狼 师:这几个字右边相同,偏旁不同,让我们通过组词来记住他们。浪花 姑娘 粮食 野狼
4.写字
(1)学写“爽”,对称结构,出示笔顺,师: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的两个,最后写竖撇和捺。
(2)学写“染”,上面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面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染”原意为把东西放在颜料着色,课文里指人的影子落在绿绿的水面上,像是给染绿了一样。
(3)学写“碎”,卒字中的两个人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请同学们把这3个字练写2遍,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5.识字游戏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3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看到了溪边、江边、林中怎样的画面,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画面:溪边儿童在垂钓,一群水乡孩子在江中嬉戏,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正欢乐地采蘑菇。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童年的欢乐。
2.结构梳理。
四、课堂演练
五、作业设计
1.根据你脑海中《溪边》的画面,选择一个场景画一幅画。
2.推荐阅读《绒毛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