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1 22: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村面貌的改变;知道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知道国企改革的措施和影响;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基本概况。
史料证实:通过史料和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特点,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史料,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并讨论农村生产关系在建国以来的四次调整,尝试总结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运用相关史料,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从而认识到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并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改革前辈“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新课导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先后在1981年和1984年两个“非常”年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式,这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984年阅兵的群众游行队伍里,出现了这样一支有时代特色的方阵。农业队伍的最前列,是由五辆拖拉机牵引的彩车,上面竖立着”联产承包好”五个大字标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做好圈点批注。
01
03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目的、首先实行的地点、做法、意义)。
02
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中心环节、意义。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提出时间、会议、意义),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0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邓小平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材料二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②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③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析: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②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材料: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先从农村改革的原因
改革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改革的原因、目的
3.试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
材料1:1966:—1976年小岗村村民生活概况简表
好年景 差年景 其他
人均口粮 9两/天 2.8两/天 全村有20户人,常年外出讨饭的有19户
人均收入 0.11元/天 0.04元/天
材料2: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凤阳花鼓词
生死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的生死契约
小岗村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4.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自主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到1983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推广:
6.意义:
材料一: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年份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材料二:凤阳县、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摘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思考: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合作探究
链接中考
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难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将左邻右舍都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电视剧中“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的历史场景分别是指( )
A.大生产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C
0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材料二: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即使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青岛电冰箱厂改革前
以下材料体现出工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哪些问题?
原青岛电冰箱厂
国有企业
管得过多,
太死
企业
工人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家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材料研读:
2.概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开始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内容
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前后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单一公有制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股份制)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分配制度)
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竞 争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所有制形式)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经营管理方式)
政企不分,企业缺少经营自主权
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改革前
改革后
企业积极性提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按劳分配
国有企业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分配方式)
职工积极性提高
3.意义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给企业松绑
按劳分配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①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②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链接中考
1.(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2.(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一度陷入困境的沱牌舍得集团于2016年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后克服了吃大锅饭、管理因人而异的做法,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在第十四届“世界品牌大会”上,沱牌、舍得双品牌再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该企业能重续辉煌与我党哪一决策密切相关( )
A.实行公私合营时的赎买政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B
B
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概念解读
1.背景:
姓“社”? 姓“资”?
包产到户?——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的争锋也从未停止……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2.提出过程: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社合一、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拓展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始终牢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启示
链接中考
1.(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这表明此后我国改革的方向是( )
A.实现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 )
A.努力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用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 D.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D
D
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2021年开始实施的“十四五”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指导更加科学
C.一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在世界上最早实行五年建设计划
C
B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