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05 孔乙己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05 孔乙己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1:35:38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重点: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以笑写悲的手法。
情境预设
孔乙己本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鲁迅先生在刻画这一人物的时候却反复写“笑”,这里有酒客们的笑、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鲁迅先生这样写,有何用意呢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预习导学】
1.选词填空。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排 拿 掏)出九文大钱。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  (染 笼 落)上了一层灰色。
(3)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  (中 考 捞)不到呢
2.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答案】1.(1)排 (2)笼 (3)捞
2.(1)外貌(肖像)描写。“高大”说明孔乙己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说明他营养不良,生活贫困;“皱纹”“花白的胡子”说明他岁数大;“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经常被欺负殴打。写出了孔乙己尚有谋生条件但又不肯劳动、好逸恶劳的性格特点,以及其精神萎靡颓唐、生活穷困潦倒、因偷窃而经常挨打的现状。
(2)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绽”字传神地刻画出孔乙己被人“揭伤疤”时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显示出他的迂腐,也表现了他的自尊心受伤害时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窘态。这刻画了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摸”字表现出孔乙己动作的迟钝、艰难,表现出他贫困至极、悲惨至极的境况,与上文中的“排”形成强烈的反差,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穷困不堪的地步。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跳读课文,体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运用跳读的方式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内容,并探讨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社会环境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的。
·导学建议·
先引导学生从概念上去理解“环境描写”,然后结合本文内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继而会“用”环境描写。
【答案】示例:“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这些描写是社会环境描写,一方面勾勒出一幅江南小镇的社会风俗画,另一方面点明了人物活动的场所,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生存的环境,同时既为孔乙己故事的热闹开场做铺垫,也为他悲惨的遭遇埋下伏笔。
任务驱动二
品读课文,品味“笑”的含义,学习“以笑写悲”的写法。
在文中画出写众人“笑”的句子,体会“笑”的深意。
·学习小助手·
“笑”最初指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也指讥笑。《孔乙己》以“笑”贯穿全篇,全文共有14处“笑”,而14处“笑”的含意颇多。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笑”的含意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语言环境中来理解。
·导学建议·
要体会“笑”的含义,必须深刻体会“笑”背后的原因及“笑者”背后表现出来的人物情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以笑写悲”的艺术效果。
【答案】①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③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④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⑤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
每一次笑,描写的实际上都是众人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孔乙己是人们逗趣和笑谈的对象,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物。尤其是在他最后一次出现时,这一个低声哀求,那一群高声谈笑;这一个坐着仰视,那一群站着俯视;这一个拖着断腿,那一群身强体壮,那一声声笑声听来刺耳惊心。
小说中的笑是麻木、冷漠的,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气息。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写悲,更令人悲哀,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科举制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核心写作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采用了“以笑写悲”的手法,使得人物悲剧色彩更浓,请选出一处简要点评。
备选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酒店小伙计“我”的口吻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答案】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本该纯真的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孔乙己的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
2.第1段交代咸亨酒店的格局以及顾客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答案】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完整而深刻地展示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好吃懒做,毫不觉悟 麻木不仁、冷漠
2第二单元 人生百态
5.孔乙己
素养目标
1.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深意。
4.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认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第1课时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情境预设
唐代有位诗人叫孟郊,他在46岁时写过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春风得意”吗 因为他考中进士了!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封建科举体制下,读书人的目标大都是通过金榜题名改变命运,但是能够金榜题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连秀才也考不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群不幸者中的代表——孔乙己。
·导学建议·
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秀才”“八股文”的资料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科举制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背景介绍:《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正式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类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为了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揭露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
1.解释下列重要词语。
(1)格局:
(2)大抵:
(3)不屑置辩:
(4)间或:
2.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孔乙己》一文是一篇小说,主要情节发生的地点是  ,除了主人公孔乙己,还塑造了其他人物形象,有  、顾客等,叙述者“我”的身份是  。
3.阅读文章,你对孔乙己的总体印象如何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答案】1.(1)结构和格式。
(2)大概;大都。
(3)认为不值得去辩解。
(4)偶然,有时候。
2.鲁镇的咸亨酒店 酒店老板 酒店里专管温酒的小伙计
3.示例:酸腐、好逸恶劳、善良诚实。
【合作探究】
备选问题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任务驱动一
跳读段落,分析人物形象。
跳读课文,分组探究。
【探究一】前后比较,理解主人公。
文中对孔乙己断腿前和断腿后到酒店来喝酒的情形都有细致的描写,你有没有发现孔乙己前后衣着、脸色、动作、语言等的变化呢 请仿照示例,找出典型语句并写一写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示例:
衣着的变化:
孔乙己被打断腿前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被打断腿后“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交代了他的特殊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他是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不愿放弃读书人的身份。“穿一件破夹袄”说明唯一能体现他尊严的东西已经失去了。
·导学建议·
这一活动,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由教师进行导读,从文中找出典型语句,放在课件中,以形成前后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细读,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人生境遇和性格特点;(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并提示学生在课文中勾画标注,教师进行个别指导;(3)小组内充分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探究二】感知人物,简要评价。
【答案】【探究一】
示例:
脸色的变化:
第一次是在他出场的时候,“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因为他穷困潦倒,又好喝懒做,只能是“青白脸色”,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第二次是在有人揭发他偷书的时候,“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当别人揭他的短,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第三次是有人问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他“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痛苦不安、失落的悲凉心理。
最后一次是在他被打断了腿后,“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加上用手“走”路,可想而知他是受尽了怎样的折磨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的。
动作的变化:
“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写出了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行为,也可理解为他是在受到众人嘲笑和侮辱之后,以表面的镇定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摸”说明孔乙己穷困潦倒到了极点,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语言的变化:
以前喝酒时别人取笑他,他会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会说些“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被打断腿后,掌柜取笑他,他“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以前他还会用许多“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为自己的行为辩白,后来却不十分分辩,并用眼神恳求,可见他已无力也无心为自己的悲惨经历辩白,但是他依旧有着读书人的自尊心,不愿意别人嘲笑他。
【探究二】
孔乙己: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善良,诚实;有慈爱心。
丁举人:心狠手辣、为富不仁。
掌柜、短衣帮酒客们:麻木、冷漠。
一课一法
分析小说人物要点
①确认描写人物的区域,即确认描写人物所在的文字范围。总的来说,一般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②用准确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③人物特点和人物事件相互对照。概括人物特点,要在文中找到具体内容支撑。
总之,做此类题要做到有理有据,概括要恰当准确。
任务驱动二
深读课文,探究小说主题。
分组合作,细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探究《孔乙己》的主题。
【答案】《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讲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成功塑造了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毒害,最终被无情吞噬的穷困潦倒的社会底层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揭露了封建教育的罪恶,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备选问题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孔乙己悲惨一生的结局。
【答案】孔乙己必然是死了的,且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消失。文末“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但含义深刻。说“大约”是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
文章最后着力描写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似乎没有钱,人们再不会想起他,这“十九个钱”似乎表示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孔乙己便永远在这个冷漠残酷的社会上消失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