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1:46: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3.短文两篇
素养目标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理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1课时
  ◎重点: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论证、排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方法。
情境预设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吧,比如“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等。
  这些名言,都体现了名人对于读书的看法。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培根的《谈读书》,看看他对读书有哪些独到的见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拓展学生对名人读书心得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课上以此引入,设置情境。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马克思曾誉之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论》《新大西岛》等。他曾在《新工具论》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雪莱曾赞叹:“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
1.重点字音。
怡情( )   要诀( )   狡黠( )
聪颖( ) 诘难( ) 滞碍( )
吹毛求疵( ) 文采藻饰( )
2.重要词语。
(1)高谈阔论:
(2)文采藻饰:
(3)寻章摘句:
(4)味同嚼蜡:
(5)吹毛求疵:
3.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小助手·
作者围绕“读书”,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1.yí jué xiá yǐnɡ jié zhì cī zǎo
2.(1)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3)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4)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5)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探讨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探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探讨读书的价值。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细读课文,归纳作者观点。
1.“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皆有特药可医。”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述这个观点的
【答案】任务驱动一
1.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作者是用归纳法来论述这个观点的,从积极方面论证各种学科的书籍经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2.观点:读书能弥补人性格、精神(才智)上的缺陷。作者是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来论述这个观点的。
任务驱动二
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品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法画出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探究其作用,学习其用法。
示例:“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生才干”,用“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形象地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的语言形象生动。
【答案】比喻论证:“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论证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文章开头先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接着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人的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排比论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任务驱动三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黑格尔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请结合课文内容,分组探讨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小助手·
体会语言的特点,要抓住一些重点的语句,结合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蕴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学建议·
本文语言凝练,很多句子都可以当作格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积累。
【答案】示例: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文字优美、流畅,蕴含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备选问题
1.课文中作者介绍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答案】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的推求。②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请你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答案】
示例一: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对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联的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示例二:孔子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读了一遍,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之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反反复复地读,使编连竹简的皮条绳断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
3.小敏读书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读书效果不理想。为此,她很苦恼。请你利用本课所学知识,为小敏支个招。
【答案】
示例:小敏,你应该多读数学书,多做数学题。培根说过:“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你不妨试一试。
思维导图
完成下面行文思路的梳理。
谈读书端正态度
正确读书
【答案】
目的 怡情 长才 态度、方法 价值 塑造人的性格 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第2课时
  ◎重点: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情境预设
培根《谈读书》中讲述的一些读书方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其实,我国古人也总结了很多读书方法,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其中的一种。你理解陶渊明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一起来了解陶渊明的这种读书方法。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等。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2)极端的自高自大。( )
(3)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
(4)形容开阔或通达。( )
2.在阅读《不求甚解》一文后,你的同桌说:“文章的论点一般是文题或第1段,从《不求甚解》一文来看,本文主要论述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一观点。”你怎么看
【答案】1.(1)不求甚解
(2)狂妄自大
(3)咬文嚼字
(4)豁然贯通
2.《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破立结合。文章主要阐述“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是作者摆出的批驳的靶子。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如何批驳别人的观点的 又是如何阐述自己的主张的 请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小助手·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首先要概括段意,并划分层次结构;再把各层层意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串联起来。
【答案】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再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了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然后从反面否定、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任务驱动二
分析论证方法。
品读课文,讨论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素养检测】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在内容、论证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课文 主要内容 论述角度 写作方法
《谈读 书》
《不求 甚解》
【答案】课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第5段从反面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求甚解”,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6段从正面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正确性。
【素养检测】
两文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探讨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 较全面,侧重对读书各方面问题的探讨 立论:先提出观点,再阐释说明 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回溯分析,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其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驳论: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举例子,引语录,得结论
任务驱动三
思辨运用。
学习《不求甚解》的方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看风使舵 ②班门弄斧 ③滥竽充数
·导学建议·
该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引导学生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①“看风使舵”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便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②“班门弄斧”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③“滥竽充数”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备选问题
1.请谈谈《谈读书》《不求甚解》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答案】
《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不求甚解》语言风格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2.有人认为“开卷有益”,初中生读什么书都可以。请你使用所学的批驳方法批驳这一观点。
【答案】
示例: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害人性命。不是吗 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俗怪诞的书,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
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我真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地看书。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而误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完成填空。
不求甚解
【答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虚心 会意 不求甚解 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