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
素养目标
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多种论证方法。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重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多种论证方法。
情境预设
走进中国山水画的画廊,我们可以欣赏到雄浑厚重的高山、清秀恬淡的小桥流水、氤氲的山间云雾、蜿蜒的乡村小路……它们不仅带给我们富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还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痴情。何为意境 如何获得意境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见解吧!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李可染自幼喜爱绘画,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务,山水画成就最高。李可染为变革山水画,曾旅行数万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她的描述生动形象,让人有 (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之感。
(2)这件事具体怎么做 看小红的言行举止,已然 (胸有城府 胸有成竹)。
(3)如果这样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浮光跃金),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2.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观点。
【答案】1.(1)身临其境
(2)胸有成竹
(3)浮光掠影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亮出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第2~4段):阐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第一层(第2段):阐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第二层(第3~4段):以李白的诗、毛泽东的词为例,阐述诗歌“缘物寄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5~8段):阐述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第一层(第5段):运用设问,指出获得意境的方法,引出下文的论述。
第二层(第6~8段):具体阐述要获得意境,需要长期观察,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要有真情。
第四部分(第9~10段):补充论述意匠与意境的关系。
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观图,对比感受。
观察下面图画,试着比一比,说一说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更有意境。
【答案】两幅图画画的都是孔雀,而且角度相同,第一幅图画虽然真实,但缺少一种打动观众的情趣;第二幅图画则充满情趣,让人心生喜爱之情,更具有美感。所以第二幅图画更有意境。
任务驱动二
读文,了解意境。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2.阅读第9~10段,思考: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就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 请说说你的理解。
3.文中说“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如何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呢 试举一例加以论证。
【答案】1.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情景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风景也会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2.不是。作者认为画山水画作品除了意境,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3.作者首先指出要深刻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接着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论证长期的观察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北宋时候,有一个名叫文同的画家,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晴天阴,他都在竹林里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个火球,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做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竹子的颜色、姿态在不同天气、不同光线时的变化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也非常逼真传神。
任务驱动三
辨析,学用论证。
与同桌合作,找出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探讨其作用,学习其用法。
·导学建议·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辨析批注,然后同桌之间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全班师生交流,明确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用法。
【答案】示例:文中运用了类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文中引用李白、毛泽东的诗词,论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借诗谈画,类比说理,通俗易懂。再如以荆浩画松树与一位作者外出写生做对比,论证“只有长期观察才能创造意境”。
备选问题
1.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关于绘画和写作的启示
【答案】
绘画方面的启示示例: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②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③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④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上意境的独创性。
写作方面的启示示例:①尽量熟悉我们的写作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②写作要在客观事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③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才能打动人心。④只有思考和感悟生活,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请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欣赏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作《万山红遍》。
【答案】
示例:《万山红遍》意境深远,峻拔的山、飞动的瀑、火红的树、冲淡的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诗词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美图景,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意匠方面,画家使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用浓重的积墨法表现出山的浑厚,用朱砂色层层点满画面,全面展现了深秋景色,显示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思维导图
梳理全文,完成填空。
山水画的意境
【答案】山水画的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