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7 屈原(节选)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7 屈原(节选)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1: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屈原(节选)
素养目标
1.了解剧本知识、舞台说明及其作用,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2.了解剧情,把握戏剧冲突,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性格。
3.能够体会文章炽热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重点:感受屈原的形象特征,欣赏屈原独白的语言艺术。
情境预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他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他在瑟瑟秋风中,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就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伟大诗人屈原的内心世界。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作家、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等。
1.重点字音。
国殇( )    诡谲( )
犀利( ) 瘦削( )
罪孽( ) 徘徊( )( )
稽首( ) 睥睨(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
(2)很短的时间。( )
(3)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
(4)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
3.默读课文,了解屈原生平及历史剧《屈原》的内容梗概。
【答案】1.shānɡ jué xī xuē niè pái huái qǐ pì
2.(1)睥睨
(2)俄顷
(3)稽首
(4)拖泥带水
3.示例: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他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被罢官、放逐,但仍心系楚国。楚国郢都被攻破后,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内容梗概:
全剧分为五幕:“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合作探究】
备选任务
通读剧本,了解剧本特点。
结合下面的提示,找出剧本中的舞台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剧本中非台词部分,就是舞台说明。在幕或场开始部分的,一般会用其他字体表示;在情节中间的,一般放在括号内。
任务驱动一
跳读剧本,理清结构冲突。
分组读课文,探讨:根据剧情,本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其戏剧冲突是什么
【答案】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密谋毒杀屈原。
第二部分: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表现其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戏剧冲突:忠与奸的冲突(爱国与不爱国的冲突)。昏君听信奸臣谗言,导致爱国忠臣被迫害,并由此产生的忠与奸的冲突。
一课一法
两角度分析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角度一:根据戏剧中的事件和情节结构分析矛盾冲突。
先梳理出戏剧中的事件,沿着事件发展的线索,便可以理清戏剧的情节结构,进而确定人物行动的中心,推出戏剧的矛盾冲突。
角度二: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矛盾冲突。
在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决定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变化,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也就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任务驱动二
精读剧本,理解意象,品味语言。
1.屈原的独白中有众多意象,请找出来,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2.品析下列句子,品味精妙语言。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导学建议·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从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并在课文空白处做批注,最后与小组成员交流。
【答案】1.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无人小岛: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安慰、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2.(1)运用反复、呼告手法,对风进行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渴盼,风即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2)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等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打破黑暗、迎来光明的坚定决心和迫切心情。
(3)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屈原对风、雷、电难以抑制的赞颂之情,以及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任务驱动三
分析形象,演绎剧作。
1.现准备将本剧搬上舞台,为更好地演绎人物,请分析各人物特点。
2.揣摩剧本汇总的人物特点,分小组分角色演绎、排练,并做课堂展示,看谁演绎得更精彩。
【答案】1.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其他人物略。
2.略。
3.示例:“橘树”与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它象征了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象征了屈原高洁的人格形象。
备选问题
1.查阅本文的写作背景,体悟并总结本文表现的主题。
【答案】作者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剧本里的反面人物明显象征着当时的国民党几个头目人物。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气焰嚣张,横行无忌。一部分坚持斗争的革命剧作家致力于历史剧的创作,借古讽今。《屈原》中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忠告,撕毁齐楚盟约,转而依附秦国,却不知这正是灭亡的开始。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亦如此昏庸。剧中屈原的呼声,正是郭沫若的呼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2.迁移拓展,搜集事例。
在我国历史上,像屈原这样视国家安危、人民祸福高于自己生命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请至少举一例,讲述他(她)的故事。
【答案】略。
3.阅读《屈原》第一幕中的片段,说一说台词中的橘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屈原:(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雰霏。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读至此中辍,置书膝上,复取橘置掌中把玩,闭目玩味。终复张目,若有意若无意将橘劈为两半,但无食意,仅只把玩而已)
【答案】
示例:“橘树”与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它象征了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象征了屈原高洁的人格形象。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屈原(节选)
【答案】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