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03 短诗五首(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03 短诗五首(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2:00: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3.短诗五首
素养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独特的诗意,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悟诗人丰富的情感及多样的思考,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
◎重点:体会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不同的诗味。
情境预设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意识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自《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月夜》便是其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之后,白话诗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很多白话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于深挚、平淡中见深厚。
·导学建议·
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课前要求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对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进行搜集。教学这几首短诗,可多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比较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比较是一个鉴别、赏析的过程,因为诗歌的篇幅一般较短,便于比较,应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如果条件不具备,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但不要提供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参与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其《雨巷》一诗传诵一时,他也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萧红墓畔口占》一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表明这首诗是诗人即兴吟成的。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诗歌《断章》是他的代表作。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1.朗读诗歌,圈画出重点字词并解释。
(1)漫漫:
(2)舵手:
(3)埋没:
(4)装饰:
2.选词填空。(填序号)
(1)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  (A.站着 B.立着 C.站立),却没有靠着。
(2)你却卧听着海涛  (A.闲话 B.说话 C.闲聊)。
(3)你  (A.装扮 B.装饰 C.装修)了别人的梦。
(4)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  (A.袭来 B.冲来 C.奔来)。
(5)因为一切果实并无  (A.差别 B.差异 C.差距)。
【答案】1.(1)(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3)使不显露或不起作用。
(4)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2.(1)B (2)A (3)B (4)C (5)B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品韵,感受形式之“新”。
1.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一课一法
现代诗歌朗读节奏划分四法
一、语义单位划分法。语义一般以词或词组为单位。
二、成分划分法。句子的成分有“主谓宾定状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动宾之间需要划分停顿。
三、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态、动态的助词与前面的修饰成分划在一起。如,动态助词“着”“了”“过”,以及结构助词“的”“地”“得”应该和它们前面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大的节奏。
四、诵读检验法。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旨和情感,试读一下已经划分好的句子,看一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能否正确表情达意。
2.小组赛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小组交流,明确朗读的重音、语气和语调。
·导学建议·
展示诵读任务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运用学到的朗读技巧,朗读五首诗歌。赛读形式可以多样,并安排点评。
【答案】1.《月夜》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字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的长短变化,带动诗歌的节奏,读来错落有致。
《萧红墓畔口占》每行字数大体相等,形式较为整齐,其中“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两句诗放一行,节奏富于变化。
《断章》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创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风雨吟》中的“来”“海”押韵。此外,每节的句式十分规整。前两节更是以对句的形式出现,具有整齐和谐之美。
《统一》中“所有……是……”“所有……无非……”“整片……是……”等诗句不仅在意义上构成对应,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呈现出一种整齐美。
2.《月夜》中“呼呼”“明明”“顶高”“并排”“立”“靠”重读,“着”要读得舒缓自然。
《萧红墓畔口占》中“六小时”“寂寞”“红山茶”“等待” “卧听”重读,“头边”后面稍作停顿,“却”后停顿。
《断章》中“看风景”“看你”和“你的”“别人的”重读。
《风雨吟》中“卷”“奔”重读,第二节语调稍微下降,第三节“舵手”“海”重读,读出“我”的勇气和责任感。
《统一》中“所有”“一切”“整片”和“一”重读,突出对比,强化世界的统一性;相同的句式,节奏要一致,读出整齐的韵律美。
任务驱动二
思情,感受意象之“新”。
理解意象内涵,揣摩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导学建议·
圈画出每首诗的主要意象,联系创作背景、修饰语及具体语境,读懂意象的意蕴。
【答案】《月夜》:“霜”“风”“月”营造了孤独、冷清、寂寥的氛围,但“呼呼”“明明”等修饰语给这个氛围增添了一点活力和亮色。“顶高的树”在这种氛围中是强大的“依靠”和“庇护所”。全诗通过霜、风、月光、树的衬托,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不依不靠、独立自主、坚强刚毅的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山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红山茶”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萧红的赞美和激赏,既寄托了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着她如红山茶般高洁、朴素的生命。诗人通过抒写在亡友墓前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和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风景”“明月”“梦”,简单意象构成一组画面,揭示出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风雨吟》:“风”“雨”“海”“舟”,这是暴风雨来临之时的典型意象。暴风雨在诗歌中往往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革命,象征着社会的巨变。 “年轻舵手”表明了诗人的激情和忧惧,他既想驾驭狂风暴雨中的命运之舟,但也不免对命运之舟将要驶向何处感到担忧。
《统一》:所有的叶、花朵都一样,所有的果实、树木也都没有差异,在诗人眼里,世界是单纯美好的,并不存在多种多样的差异,表明了诗人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待。
任务驱动三
赏诗,感受语言之“新”。
画出诗歌中表达情感最丰富的语句,试从情感表达方面做旁批。
·导学建议·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内交流,结合旁批和创作背景,体味语言凝练含蓄之妙。
【答案】《月夜》示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句诗表现出诗人自尊自立、追求自由、崇尚光明、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示例:“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友人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断章》示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该句中主客体处于“装饰”与“被装饰”的关系中,却相互不知道,让人感到有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无奈和失望。
《风雨吟》示例:“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中“年轻”一词蕴含了复杂的情绪。因“年轻”才有勇气,有闯劲,有胆识,继而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信心;也正因为“年轻”,才经验不足,面对苦难的祖国前途,才感到迷茫和担忧。
《统一》示例:“繁多是个谎言”,世界是多样的,世界因多样性才美丽,但是,所有叶子和花在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所以,繁多只是一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整片大地是一朵花”,把“大地”比喻成“花”,“花”在世人的眼中是“美好”的象征。在诗人眼里, 世界是单纯美好的,并不存在多种多样的差异,表明了诗人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待。
任务驱动四
仿写,感受新诗运用之美。
请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提示: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写点。仿写要从句式、修辞、语意等方面考虑。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答案】示例:每一次努力,
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备选问题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答案】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诗人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思维导图
再读诗歌,发现诗歌之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