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0: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读刻画毛主席的语句
01
再读刻画毛主席的语句
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02
03
04
目录
学习任务一
读刻画毛主席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两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朗读课文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突闻噩耗
痛下批示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思考:看到电报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突闻噩耗
品读课文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细致地描写了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毛主席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动作描写
品读课文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品读课文
毛岸英(1922—1950),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同志在美空军轰炸机进行轰炸时壮烈牺牲。
补充资料
毛主席想到儿子再也回不来了,忍不住呼唤起儿子的名字。毛主席可能在回忆与儿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或者是深深自责……毛岸英从小经历坎坷,和父亲聚少离多,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如今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可以想象,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该是多么痛苦啊!
品读课文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读好细致刻画毛主席的相关语句。
品读课文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悲痛万分
无比思念
课文第一部分中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品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
再读刻画毛主席的语句
痛下批注
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说说毛主席面临怎样的抉择。
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
品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思考:面对这样的抉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品读课文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的内心是希望爱子的遗骨可以归葬的。
动作、神态描写
品读课文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心理、语言描写
这种念头是什么?为什么很快就打消了?
品读课文
这个念头是指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安葬。毛主席虽然满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还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做贡献,毛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最终选择了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这体现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情怀。
品读课文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动作、神态描写
品读课文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失声痛哭。
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品读课文
毛主席可能在想,岸英是我最心爱的长子,我能不能再见儿子最后一面。
思考一下,当毛主席仰头望着天花板时会想些什么?
品读课文
学习任务三
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这种念头是毛主席想把爱子的遗骨运回国内安葬。因为毛主席虽然满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这种念头是什么?为什么很快就被毛主席打消了?
品读课文
他也许在想,自己签了字,可能就真的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毛主席踌躇、犹豫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品读课文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这部分还有毛主席的心理描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朗读时,要读出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心痛与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渴望。
品读课文
作为父亲,毛主席真的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真心想让爱子的遗骨归国安葬,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普通父亲的真实感情。
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结合你了解的英雄儿女的故事,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品读课文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他的事迹正是诗句的写照;而毛主席最终作出的决定,也正体现了这句话的内涵;同时,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和毛岸英一样为国捐躯,他们即使安葬在异乡,精神也永远与人民同在。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品读课文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旨拓展延伸
本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概括主旨
黄继光
邱少云
拓展延伸
青山处处埋忠骨
收到儿子牺牲消息(1-4段):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做出艰难抉择(5-10)
志愿军司令部:请示回国安葬
朝鲜方面:请求葬在朝鲜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板书设计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