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16:50:31

文档简介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震撼 遗憾 干旱 电焊 B.战壕 自豪 狼嚎 濠河
C.匍匐 葡萄 胸脯 花圃 D.扑哧 嗤笑 痴狂 鞭笞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所有读音都为hàn。
B项所有读音都为háo。
C项前三个读音为pù,第四个读音为pǔ。声调不同。
D项读音都为chī。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下面的语句是从哪些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A.外貌和神态 B.语言和行动 C.情节和环境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尽力气高喊着”可以得出这是语言描写,“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可以得出这是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的是对描写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按逻辑的顺序,写了董存瑞请求炸堡、逼近暗堡、舍身炸堡的经过。
B.董存瑞要炸暗堡的原因是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C.冲锋号已经吹响,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此时如果不能及时炸掉暗堡,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伤亡,所以文中用“万分紧急”来形容当时的形势。
D.课文主要通过对董存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了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勇于牺牲的精神。
【答案】A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有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  )
例: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A.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B.老师大声喊到:“预备——跑!”
C.我永远忘不了加入少先队的那天——2020年6月1日。
D.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例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敌军司令部所在的具体位置是隆化中学。
A.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移;不相同;
B.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不相同;
C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相同;
D.破折号表示强调。不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理解并掌握破折号的作用,多练习。作答时根据具体的语句认真辨析即可。
5.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2)“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3)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棉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答案】(1)神态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从“瞪着、两眼迸射”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神态的描写。
(2)从”恳切地说”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语言的描写。
(3)从”抱起、背起、跃出、冲了”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动作的描写。
故答案为:(1) 神态描写;(2) 语言描写;(3) 动作描写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人物的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突出人物的形象。
6.判断下面描写董存瑞神态、言行的句子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和特点。(填选项)
A.机智勇敢,军事技术过硬
B.诚实善良
C.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
D.坚定的革命信念
(1)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2)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3)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从“昂首挺胸、拖起炸药包、猛地一拉导火索”这些词语体会到董存瑞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他具有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
(2)“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说明了董存瑞机智勇敢,军事技术过硬。
(3)从“坚毅的光芒、用尽力气高喊”说明了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故答案为:(1)C;(2)A;(3)D
【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7.课文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的练习。
(1)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这句话是对董存瑞   的描写,体现了他去炸暗堡的过程非常艰难。“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向前滚”体现了董存瑞   、   的性格特点。
(2)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这几句话是对董存瑞   、   、   的描写,刻画了英雄董存瑞的高大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他对敌人的   和炸掉暗堡的决心,反映了他   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答案】(1)动作;勇敢无畏;沉着机智
(2)神态;语言;动作;刻骨仇恨;无比坚定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从句中的“夹紧炸药包、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向前滚上好几米”可知,是对董存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董存瑞勇敢无畏、沉着机智的性格特点。
(2)“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是对董存瑞的神态描写,写出了董存瑞态度坚定,突出了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完成这项任务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双引号中的句子是对董存瑞的语言描写,通过这铿锵有力的语言,突出了董存瑞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1)动作;勇敢无畏;沉着机智(2)神态;语言; 动作 ;刻骨仇恨;无比坚定
【点评】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在完成此题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思考作答。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阅读鉴赏
课内阅读。
永远的白衣战士
①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②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④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⑤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 带】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⑥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她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⑦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察看 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视 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⑧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⑨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
⑩人们的心中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8.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9.“卒”的解释有:①兵;②死亡;③完毕。“身先士卒”中的“卒”意思是   (填序号),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10.文段⑤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叶欣抢救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
11.在文段⑥中的提示处做批注。
12.短文开头与结尾的联系是【首尾呼应 承上启下】   (选择正确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   。
13.叶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8.拖;巡视;关注
9.①;叶欣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前往一线。
10.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1.这句话是对叶欣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更突出了叶欣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2.首尾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叶欣伟大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
13.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病人而无私的奉献自己。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2)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4)语句的赏析首先要确定一个角度,角度有哪些,如修辞、用词、句式、内容、情感等。
(5)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6)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8.考查选择恰当的词语。与“疲惫的身躯"搭配,用"拖"更适合,也体现出叶欣身体很疲惫。“察看"是更为细致的观察,而“巡视"是到各地视察,此处叶欣“巡视病房"更合适。“注视"的意思是“注意地看”,而“关注"的意思是"关心重视”,此处“密切关注"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拖;巡视;关注
9.考查词语的理解。“身先士卒"的意思是︰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故“卒"的意思是∶兵。在文中的意思是∶叶欣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前往一线。
故答案为:①;叶欣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前往一线。
10.考查找关键句。认真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可以找到“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这些语句,可以体现叶欣抢救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
故答案为: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1.考查对关键句的赏析。“斩钉截铁"是对叶欣的神态描写,“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这是对叶欣的语言描写。通过对叶欣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叶欣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故答案为:这句话是对叶欣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更突出了叶欣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2.考查首尾呼应的好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叶欣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故开头和结尾是首尾呼应的关系,从结构上来说,首尾呼应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从情感上来说,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叶欣伟大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叶欣伟大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
13.考查对人物形象地把握。叶欣在抗击“非典"疫情中不顾个人安危,危险的工作向前冲,从不退缩,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不给别人。她是一个有大爱、无私奉献的人。
故答案为: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病人而无私的奉献自己。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食粮(节选)
王愿坚
①影影绰绰看见一群牦牛,紧挨着的,是一大片雪白的羊群,几个红军战士正挥动着树枝在驱赶着——这是部队和前方敌军交战后的战利品。
②后勤连连长梁思传倚着土墙,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着如何把这群牛羊给部队发下去。战士们的补给早就吃完了,每天只能嚼树根。他仿佛已经看见,战士们的碗里正煮着新鲜的牛羊肉,冒着泡,泛着油花,发着扑鼻的肉香……他是那样专心,老刘叫了他几声,都没有发觉。
③“嗯,三三见九……”梁思传念叨着,“每人先吃它三两……”“不行!”传来了一声低低的声音。“要不,就先按二两发……”“一两也不行!”说话的声音提高了,“立即停止发放!”
④梁思传愣了。他抬起头看来人的模样:那宽阔的双肩、健壮的身躯,整齐的灰布军衣,都是梁思传熟悉的。只有脸颊明显地消瘦了,眼角的皱纹更深了,那一向慈祥的眼里闪着严肃的神情。梁思传认出了是谁,连忙整了整衣服起身敬礼:“总司令!”
⑤朱总司令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同志,你,是不是红军呢?”梁思传听出了问话里责备
的意味。“是红军,”朱总司令向着牛羊群一指,语气严厉地说,“怎么能违反红军的纪律?”梁思传连忙解释道:“这是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敌人的牛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朱总司令又问道,口气稍微和缓了,“调查过吗?"……”梁思传答不上来了。
⑥原来部队缴获的这批牛羊,是敌人从这村里抢去的,是老百姓的财产。他懊恼地跺了跺脚,大步到老刘的身边,把那把磨得锋利的刺刀插进了刀鞘。
⑦朱总司令向着梁思传看了一眼:“怎么啦,同志,不高兴啦?”梁思传嘴唇动了动,没有说出声,的确,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⑧“应该高兴嘛!”朱总司令说,“这里面还有一笔账要好好算一算哩。我们不但在战斗里消灭了敌人,我们在政治上也打了一个胜仗!同志们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在这场斗争中增加了!”
⑨梁思传默默地听着。他觉得自己好像正被这些话牵引着,在向着高处一步步走去,胸膛也变得宽阔了,充实了,亮堂了。他回答:“总司令,我明白了!”
14.文的牛羊身份发生了三次变化,作为“   ”的牛羊→作为“   ”的牛羊→作为“   ”的牛羊。
15.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朱总司令的   描写和   描写,表现出了朱总司令   的精神状态,也描绘出朱总司令   的形象。
16.从梁思传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7.结合文本,说说你在文中看到的红军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14.战利品;战士食物;百姓财产
15.外貌;神态;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与战士们同辛苦共患难
16.①作为后勤连连长一心为战士们着想(尽职尽责);②作为红军战士时刻把百姓放在首位(为民着想);③作为下属认真听取领导命令,知错就改。
17.①红军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百姓放在首位;②红军要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清晰;③红军要关心自己的战士战友,但更要关心百姓;④红军要高度自律,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4)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14.由“影影绰绰看见一群牦牛,紧挨着的,是一大片雪白的羊群,几个红军战士正挥动着树枝在驱赶着——这是部队和前方敌军交战后的战利品。”可知,第一空填战利品。由“ 后勤连连长梁思传倚着土墙,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着如何把这群牛羊给部队发下去。战士们的补给早就吃完了,每天只能嚼树根 ”可知,第二空填战士食物。由“ 原来部队缴获的这批牛羊,是敌人从这村里抢去的,是老百姓的财产。 ”可知,第三空填百姓财产。
故答案为:战利品、战士食物、百姓财产
15.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那宽阔的双肩、健壮的身躯,整齐的灰布军衣,都是梁思传熟悉的。只有脸颊明显地消瘦了,眼角的皱纹更深了,那一向慈祥的眼里闪着严肃的神情。” 是对朱总司令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朱总司令时刻保持革命乐观的精神状态,也描绘出朱总司令与战士们同辛苦共患难的形象。
故答案为:外貌、神态、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与战士们同辛苦共患难
16.结合“这是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总司令,我明白了!”红军要关心自己的战士战友,但不是没有原则地关心。
故答案为: ①作为后勤连连长一心为战士们着想(尽职尽责);②作为红军战士时刻把百姓放在首位(为民着想);③作为下属认真听取领导命令,知错就改。
17.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结合“这是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敌人的牛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部队缴获的这批牛羊,是敌人从这村里抢去的,是老百姓的财产。”回答。
故答案为: ①红军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百姓放在首位;②红军要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清晰;③红军要关心自己的战士战友,但更要关心百姓;④红军要高度自律,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 1【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震撼 遗憾 干旱 电焊 B.战壕 自豪 狼嚎 濠河
C.匍匐 葡萄 胸脯 花圃 D.扑哧 嗤笑 痴狂 鞭笞
2.下面的语句是从哪些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A.外貌和神态 B.语言和行动 C.情节和环境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按逻辑的顺序,写了董存瑞请求炸堡、逼近暗堡、舍身炸堡的经过。
B.董存瑞要炸暗堡的原因是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C.冲锋号已经吹响,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此时如果不能及时炸掉暗堡,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伤亡,所以文中用“万分紧急”来形容当时的形势。
D.课文主要通过对董存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了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勇于牺牲的精神。
4.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  )
例: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A.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B.老师大声喊到:“预备——跑!”
C.我永远忘不了加入少先队的那天——2020年6月1日。
D.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5.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2)“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3)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棉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6.判断下面描写董存瑞神态、言行的句子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和特点。(填选项)
A.机智勇敢,军事技术过硬
B.诚实善良
C.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
D.坚定的革命信念
(1)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2)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3)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7.课文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的练习。
(1)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这句话是对董存瑞   的描写,体现了他去炸暗堡的过程非常艰难。“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向前滚”体现了董存瑞   、   的性格特点。
(2)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这几句话是对董存瑞   、   、   的描写,刻画了英雄董存瑞的高大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他对敌人的   和炸掉暗堡的决心,反映了他   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阅读鉴赏
课内阅读。
永远的白衣战士
①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②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④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⑤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 带】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⑥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她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⑦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察看 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视 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⑧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⑨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
⑩人们的心中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8.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9.“卒”的解释有:①兵;②死亡;③完毕。“身先士卒”中的“卒”意思是   (填序号),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10.文段⑤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叶欣抢救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
11.在文段⑥中的提示处做批注。
12.短文开头与结尾的联系是【首尾呼应 承上启下】   (选择正确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   。
13.叶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食粮(节选)
王愿坚
①影影绰绰看见一群牦牛,紧挨着的,是一大片雪白的羊群,几个红军战士正挥动着树枝在驱赶着——这是部队和前方敌军交战后的战利品。
②后勤连连长梁思传倚着土墙,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着如何把这群牛羊给部队发下去。战士们的补给早就吃完了,每天只能嚼树根。他仿佛已经看见,战士们的碗里正煮着新鲜的牛羊肉,冒着泡,泛着油花,发着扑鼻的肉香……他是那样专心,老刘叫了他几声,都没有发觉。
③“嗯,三三见九……”梁思传念叨着,“每人先吃它三两……”“不行!”传来了一声低低的声音。“要不,就先按二两发……”“一两也不行!”说话的声音提高了,“立即停止发放!”
④梁思传愣了。他抬起头看来人的模样:那宽阔的双肩、健壮的身躯,整齐的灰布军衣,都是梁思传熟悉的。只有脸颊明显地消瘦了,眼角的皱纹更深了,那一向慈祥的眼里闪着严肃的神情。梁思传认出了是谁,连忙整了整衣服起身敬礼:“总司令!”
⑤朱总司令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同志,你,是不是红军呢?”梁思传听出了问话里责备
的意味。“是红军,”朱总司令向着牛羊群一指,语气严厉地说,“怎么能违反红军的纪律?”梁思传连忙解释道:“这是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敌人的牛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朱总司令又问道,口气稍微和缓了,“调查过吗?"……”梁思传答不上来了。
⑥原来部队缴获的这批牛羊,是敌人从这村里抢去的,是老百姓的财产。他懊恼地跺了跺脚,大步到老刘的身边,把那把磨得锋利的刺刀插进了刀鞘。
⑦朱总司令向着梁思传看了一眼:“怎么啦,同志,不高兴啦?”梁思传嘴唇动了动,没有说出声,的确,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⑧“应该高兴嘛!”朱总司令说,“这里面还有一笔账要好好算一算哩。我们不但在战斗里消灭了敌人,我们在政治上也打了一个胜仗!同志们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在这场斗争中增加了!”
⑨梁思传默默地听着。他觉得自己好像正被这些话牵引着,在向着高处一步步走去,胸膛也变得宽阔了,充实了,亮堂了。他回答:“总司令,我明白了!”
14.文的牛羊身份发生了三次变化,作为“   ”的牛羊→作为“   ”的牛羊→作为“   ”的牛羊。
15.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朱总司令的   描写和   描写,表现出了朱总司令   的精神状态,也描绘出朱总司令   的形象。
16.从梁思传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7.结合文本,说说你在文中看到的红军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所有读音都为hàn。
B项所有读音都为háo。
C项前三个读音为pù,第四个读音为pǔ。声调不同。
D项读音都为chī。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尽力气高喊着”可以得出这是语言描写,“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可以得出这是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的是对描写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有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例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敌军司令部所在的具体位置是隆化中学。
A.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移;不相同;
B.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不相同;
C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相同;
D.破折号表示强调。不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理解并掌握破折号的作用,多练习。作答时根据具体的语句认真辨析即可。
5.【答案】(1)神态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从“瞪着、两眼迸射”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神态的描写。
(2)从”恳切地说”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语言的描写。
(3)从”抱起、背起、跃出、冲了”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动作的描写。
故答案为:(1) 神态描写;(2) 语言描写;(3) 动作描写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人物的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突出人物的形象。
6.【答案】(1)C
(2)A
(3)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从“昂首挺胸、拖起炸药包、猛地一拉导火索”这些词语体会到董存瑞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他具有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
(2)“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说明了董存瑞机智勇敢,军事技术过硬。
(3)从“坚毅的光芒、用尽力气高喊”说明了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故答案为:(1)C;(2)A;(3)D
【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7.【答案】(1)动作;勇敢无畏;沉着机智
(2)神态;语言;动作;刻骨仇恨;无比坚定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从句中的“夹紧炸药包、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向前滚上好几米”可知,是对董存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董存瑞勇敢无畏、沉着机智的性格特点。
(2)“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是对董存瑞的神态描写,写出了董存瑞态度坚定,突出了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完成这项任务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双引号中的句子是对董存瑞的语言描写,通过这铿锵有力的语言,突出了董存瑞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1)动作;勇敢无畏;沉着机智(2)神态;语言; 动作 ;刻骨仇恨;无比坚定
【点评】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在完成此题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思考作答。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答案】8.拖;巡视;关注
9.①;叶欣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前往一线。
10.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1.这句话是对叶欣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更突出了叶欣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2.首尾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叶欣伟大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
13.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病人而无私的奉献自己。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2)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4)语句的赏析首先要确定一个角度,角度有哪些,如修辞、用词、句式、内容、情感等。
(5)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6)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8.考查选择恰当的词语。与“疲惫的身躯"搭配,用"拖"更适合,也体现出叶欣身体很疲惫。“察看"是更为细致的观察,而“巡视"是到各地视察,此处叶欣“巡视病房"更合适。“注视"的意思是“注意地看”,而“关注"的意思是"关心重视”,此处“密切关注"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拖;巡视;关注
9.考查词语的理解。“身先士卒"的意思是︰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故“卒"的意思是∶兵。在文中的意思是∶叶欣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前往一线。
故答案为:①;叶欣亲自带头,冲在前面,前往一线。
10.考查找关键句。认真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可以找到“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这些语句,可以体现叶欣抢救工作的“高强度,高效率"。
故答案为: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1.考查对关键句的赏析。“斩钉截铁"是对叶欣的神态描写,“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这是对叶欣的语言描写。通过对叶欣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叶欣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故答案为:这句话是对叶欣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更突出了叶欣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2.考查首尾呼应的好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叶欣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故开头和结尾是首尾呼应的关系,从结构上来说,首尾呼应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从情感上来说,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叶欣伟大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叶欣伟大的事迹和感人的精神。
13.考查对人物形象地把握。叶欣在抗击“非典"疫情中不顾个人安危,危险的工作向前冲,从不退缩,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不给别人。她是一个有大爱、无私奉献的人。
故答案为: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病人而无私的奉献自己。
【答案】14.战利品;战士食物;百姓财产
15.外貌;神态;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与战士们同辛苦共患难
16.①作为后勤连连长一心为战士们着想(尽职尽责);②作为红军战士时刻把百姓放在首位(为民着想);③作为下属认真听取领导命令,知错就改。
17.①红军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百姓放在首位;②红军要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清晰;③红军要关心自己的战士战友,但更要关心百姓;④红军要高度自律,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4)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14.由“影影绰绰看见一群牦牛,紧挨着的,是一大片雪白的羊群,几个红军战士正挥动着树枝在驱赶着——这是部队和前方敌军交战后的战利品。”可知,第一空填战利品。由“ 后勤连连长梁思传倚着土墙,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着如何把这群牛羊给部队发下去。战士们的补给早就吃完了,每天只能嚼树根 ”可知,第二空填战士食物。由“ 原来部队缴获的这批牛羊,是敌人从这村里抢去的,是老百姓的财产。 ”可知,第三空填百姓财产。
故答案为:战利品、战士食物、百姓财产
15.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那宽阔的双肩、健壮的身躯,整齐的灰布军衣,都是梁思传熟悉的。只有脸颊明显地消瘦了,眼角的皱纹更深了,那一向慈祥的眼里闪着严肃的神情。” 是对朱总司令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朱总司令时刻保持革命乐观的精神状态,也描绘出朱总司令与战士们同辛苦共患难的形象。
故答案为:外貌、神态、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与战士们同辛苦共患难
16.结合“这是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总司令,我明白了!”红军要关心自己的战士战友,但不是没有原则地关心。
故答案为: ①作为后勤连连长一心为战士们着想(尽职尽责);②作为红军战士时刻把百姓放在首位(为民着想);③作为下属认真听取领导命令,知错就改。
17.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结合“这是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敌人的牛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部队缴获的这批牛羊,是敌人从这村里抢去的,是老百姓的财产。”回答。
故答案为: ①红军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百姓放在首位;②红军要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清晰;③红军要关心自己的战士战友,但更要关心百姓;④红军要高度自律,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