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补白 感老兵悲喜——读写结合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为例
教材分析
《十五从军征》选自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本单元主题为“古人的政治生活”。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诗歌,走进当时的时代与社会。诗歌讲述了一位八旬老兵戎马一生后回乡,发现亲人早已亡故,家园已荒冢累累的经历,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歌是一首乐府诗,诗歌语言朴素,记叙简洁全诗仅80字,却有一种深重的悲凉感,这种悲凉不仅体现在满目荒凉的场景描写里,也藏于诗歌的留白处。
本节课立足于诗歌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根据课文内容及其他有关战争的文本材料展开大胆的想象,进行丰富的补白创写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最终达到走进古诗,走进作者内心,走进当时的时代与社会的目的,让古老的诗歌焕发新活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诗歌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这首诗,帮助学生通过本诗对战争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生要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将文本内容化为自我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留白处“补白”,从而在学习中获得创造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相关知识,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补写留白之处,进入诗歌情境。
3.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之下人民之苦、时代之悲,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府”相关知识,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补写留白之处,进入诗歌情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这是哪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写法?
师:外面是房子,遮风挡雨,里面有猪羊,生活富足,这就是我们的家。家是美好、温馨的(板书:家 温馨)可是当有一天战争来临,这一切的美好温馨都将不复存在了,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十五从军征》。
二、预习检测
1. 两人利用希沃小游戏pk,检测“乐府”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 请生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并提出翻译时存在的疑问。
三、初读诗歌
1. 听名家朗读示范,这首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乐府诗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歌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一个漂泊65年的老兵满心欢喜回家却发现家破人亡令人悲伤欲绝的故事。
2. 学生带着对诗歌的感受朗读。
3. 点名读。
四、解读诗文
下面我们采用补白的形式学习这首诗,最终达到懂诗歌,读懂社会,读出作者的目的。
1. 合理想象,补白经历
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概括了老兵的一生,老兵为什么会“八十始得归”呢?(教师结合资料讲解战争制度,学生体会古代战争残酷,为后面的补写做铺垫)
② 这六十五年老兵究竟如何度过的诗中并未多言,但这六十五年的空白,恰恰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描写战争的诗句,发挥想象,用下面的句式补白老兵这六十五年的经历。
小结:六十五年的征战之苦,只用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概括,这漫长的六十五年,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老人是怎样渡过的呢?是九死一生,还是屡次负伤,是战功显赫,还是普普通通,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啊。虽然历经艰辛、九死一生,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但他遇见乡里人的时候却忐忑不安,如同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样。
2. 前后对比,补白情景
① 老兵退役归来,乡里人却只告知老兵: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八十岁的老兵,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近自家小院,他看到了: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高龄老兵满心欢喜归来,眼前景象却是格外凄凉。他只能: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② 小组合作,请根据诗句用“这里没有曾经……,只有……”补白情景。
示例: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里没有曾经青葱的杨柳,只有无人打理的松柏。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没有曾经 ,只有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没有曾经 ,只有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没有曾经 ,只有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没有曾经 ,只有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没有曾经 ,只有 。
③ 学生分享展示补白的内容。
④ 配乐朗读,入情入境。
小结:白描手法,以哀景写哀情,语言朴素,不加修饰,却写出了眼前的荒凉破败!曾经的美好温馨,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也是一片荒凉破败,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
3. 心理描写,补白时代
① 我们随着老兵的足迹,从踏上归途,到遥望乡里,再走进家园,由远及近,最后定格为一个特写镜头: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面对这一切,他能做什么呢?他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
② 老兵为谁而哭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补白这个老兵的心理。
萧瑟深秋,一位白发苍苍、衣衫褴褛的老人,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走出自己早已破败的家,他双眼无神地向东望去。他想到 浑浊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小结:他怎能不黯然神伤啊,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死亡。他在为自己的人生哭、为亲人哭、为战友哭、为家园哭,他还为了同时代因战争而痛苦的百姓而哭。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三段补白,我们知道了八十高龄的老兵:六十五年里,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站在现实里,看到了破败的家园;展望前路时,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一个老兵的经历,也是一群老兵的经历,其实他的家庭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首诗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安定的中国,但这个世界却并不安宁,巴以冲突、俄乌战争……今天所学的这首《十五从军征》让我们感受到:战争之下,生,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要珍爱和平。
六、作业设计
必做作业: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加上恰当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3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选做作业:请你试着为改写的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加上一段议论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