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5课 未有天才之前 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5课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释义
1.荒谬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艰苦卓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四、背景探寻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演说词。其演讲的中心,是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空喊缺乏天才,实际做法却在时时扼杀天才、戕害天才的怪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在这篇文章借谈天才这个话题,实际批判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排外闭塞的民族性格。文章一开头提出了社会呼唤天才的话题,但从第二段,文章开始转向如何产生天才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天才需要一定的土壤这一论点,指出中国并非没有天才,而更多的是社会对天才的扼杀:一是整理国故,一是崇拜创作,这样的社会是无法产生天才的,而此外的恶意的批评也用自己的笔扼杀了少年天才。文章提出了“必先有泥土,才可能产生天才”的观点,呼吁大家甘做泥土,为天才的培育做点基础性工作。在当时,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催人警醒、启人深思的。因为它从根本上揭示出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时文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怎样理解这篇演讲的开场白?
【提示】 这篇演讲的开场白一是体现鲁迅自谦的精神,二是暗示演讲的内容不同众论。
2.鲁迅认为文艺界强烈要求天才产生可以证明哪两件事?第2段在演讲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 一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天才,二是大家对于现在的艺术厌薄。鲁迅先生用这一段文字引出自己的观点:“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现在都没有。为下文的议论作好铺垫。3.作者对“恶意的批评”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
【提示】 作者认为“恶意的批评”就是对新生事物的扼杀,天才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培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恶意的批评”剥夺了天才产生的土壤。4.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是怎样的?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 本篇演讲词的结构是比较典型的演讲结构法: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进行具体论证,结尾发出倡导。具体而言,开头几句是客套话,第2-3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产生的民众。天才需要民众,正如花木应该有好的泥土,拿破仑也应有好士兵一样。第4-9段是论证部分,演讲者条分缕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扼杀与阻碍天才产生的种种现象,如“整理国故”“崇拜创作”“恶意的批评”等,论述了做“泥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10-12段是演讲者发出的倡导,希望大家都能甘做“泥土”,为天才的产生做一点贡献。这样的结构方式简洁明晰,逻辑严密,有助于在短短的听讲时间内,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5.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犀利深刻,幽默风趣,这得益于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提示】 在演讲中,演讲者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手法。特别是比喻论证的广泛运用,增添了演说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用“拿破仑与士兵”“泥土与花木”的例子说明天才需要民众,用“新旧马褂”的例子说明继承文化遗产与创新的关系,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说明天才也有幼稚。6.本文妙语连珠,寓庄于谐,请结合文本分析。
【提示】 《未有天才之前》是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文艺界存在的一种怪现象而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鲁迅先生客观地分析了天才之所以不能产生的原因,精辟地阐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即要有天才,必先要有天才生长的泥土。而当时的中国却没有适合天才生长的泥土,只有抱残守缺、排斥异流的令人窒息的龌龊环境。因此,要想产生天才,必先改造环境,造出能生长天才的泥土。鲁迅的讲话,犹如天空中的一盏明灯,照出了一条天才生长的光明大道,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鲁迅的演讲不仅有感而发,切中要害,而且由于他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风趣,总是使演讲粲然生辉,令听众倾倒。《未有天才之前》也充分体现了鲁迅演讲中的这一特点。作者在文中由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时说的话引出的乔木、花与泥土的联想;批评国政派时所说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表现出来的幽默;对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的生动的描述,留下了无穷的韵味。真可谓妙语连珠,令人不能不击节叹赏。本文中运用讽刺则比幽默更多。第5段末指出古董商人“实在比许多国学家聪明得远”,是对“整理国故”论者的一个辛辣的讽刺;第9段说“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更是对恶意批评家的尖锐的讽刺,把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径通俗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增添了演说的生动性与吸引力。[文本·拓展]
从以下话题中选择一个,发表你的有关见解,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减压与施压
(2)理智与情感
(3)美与时尚
(4)经典名著与流行作品【点拨】 这几组论题大都呈现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需要仔细分析、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揭示出它们关系的实质。论述的角度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当然,作为一次即兴发言,可以选取其中一组关系的某一点来阐发,不必面面俱到。美文佳作欣赏李敖揭秘鲁迅来厦不为逃难为爱情
缺憾其没写过长篇小说
龚 冉红色外套+茶色眼镜,在数千人的欢呼声中走进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享受巨星大腕才能享受的热情围观。这是谁来了?没错,是李敖。昨天,他在“走近大师”系列讲座现场,“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讲起”,揭示秘辛,指点人物,让学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今天的题目,看起来是没有火气的,而且看到了‘厦门大学’四个字。”李敖忍着喉咙的不适,略显沙哑地从这里开始了嬉笑怒骂的演讲方式。到演讲结束,全场观众爆笑约30余次。
演讲现场,李敖还接过厦大为他颁发的证书,成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揭秘:鲁迅来厦不为逃难为爱情
“‘厦门大学’这4个字,是鲁迅写的,不是他为厦门大学专门写的,而是从他的墨宝里找出来这么4个字。因为他和厦大的关系并不好。”李敖一张口,就言辞锋利。
“鲁迅一共在厦大只呆了6个月,因为他太有名,所以我们常想起他来,大学和人的关系真是很微妙。”根据鲁迅所写的,以及一般文学史所记载的,他来厦大是为了躲避北方的军阀。然而,“你们要知道真相吗?”台下一片哄然,高声喊道“要”!“不是躲避军阀,在‘三·一八’惨案后,4月间,大军阀段祺瑞就下台了。鲁迅是8月来到厦门的,离开北京时很从容,不像是被迫害而逃亡的状态。来厦的原因,在《鲁迅全集》里可以摸索到,是为了他的爱人许广平。”
南下厦门以前,鲁迅与原配夫人朱安一起住在北京。“可是鲁迅有新欢,而且不好安置这个新欢,所以跟她说我们到南方去,暂时分开两年——鲁迅就这样来到了厦门大学。鲁迅南来,如果是为了革命,他应该去广州黄埔军校这些地方去开始革命。”“厦大是鲁迅背叛了原始婚姻而追求新爱情的地方。”(台下掌声、笑声一片)李敖说,“我完全没有失敬的意思,鲁迅是我爸爸的老师。他是个愤世嫉俗的人,在课堂发考卷的时候,往台下一丢,卷子就散开来——他是这样有个性的人。”缺憾:鲁迅没写过一本长篇小说
鲁迅写过《阿Q正传》、《中国小说史略》这些了不起的著作。但除此以外,他最大的缺点是,“作为文学家,没有写过任何一本长篇小说。”李敖说,“一个文学家,除非是诗人,没写过长篇小说都会觉得是终身遗憾。”
李敖坦承,“我讲鲁迅有点刻薄,但我再刻薄,也不会比鲁迅对我们更刻薄。我可能浇了大家一点点冷水,可我告诉你,历史的真相就是这样叫人不愉快,如果你想知道真相的话。”“请大家注意,鲁迅之所以有今天,因为他的书从来没有被查禁过,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是畅行无阻。”
而李敖呢?“我写了100多本书,可是被查禁了96本,所以我被查禁书的纪录,是世界纪录。我这么有毅力、有耐心能一本一本地写,不因为被查禁我就停下来。有一个很可恶的政府,台湾的国民党,他们也很有耐心,一本一本地查禁。”
(《星岛环球网》,2011年4月4日)【赏评】 嬉笑怒骂、狂言不羁的李敖来厦门了!在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走近大师”讲座上,76岁“高龄”的李敖受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并给厦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痛快”的演讲。“一般文学史所写的,鲁迅来厦门大学是躲避北方的军阀。你们要知道真相吗?不是躲避军阀。真的原因,我们在《鲁迅全集》里面可以摸索到,是为了他的爱人许广平。厦门大学是鲁迅先生背叛了原始婚姻,而追求新的爱情的地方。”这的确给人新鲜的感觉,让人从另一个侧面认识鲁迅,认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