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9-04 12:15:21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四)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目前地球上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冰川水、地下水 B.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水 D.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食盐 C.菜油 D.面粉
3.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本身 B.太阳的辐射 C.海洋 D.空气流动
4.现有一组物质:盐水,汽水,碘酒,下列物质中不能跟它们归为同一类的是(  )
A.泥水 B.糖水 C.雪碧 D.食醋
5.解决华北地区用水紧张问题,目前较好的办法是(  )
A.改变种植业结构,扩大林业和畜牧业数量 B.滨海地区大量淡化海水
C.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防止水污染 D.加快对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6.我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⑥
7.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B.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D.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
8.201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只是分布不均匀
B.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
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9.下面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水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验证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D.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10.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C.食盐和硝酸钾-(降温结晶) D.汽油和水(过滤)
11.2014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赞扬了海军372潜艇官兵。372潜艇在海上正常航行时,突然遭遇海水密度变化,引发潜艇“掉深”,即突然快速向海底沉降。指战员临危不惧,冷静处置,转危为安。造成潜艇沉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增大 B.潜艇所受压强突然增大
C.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 D.潜艇所受压强突然减小
1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水沸腾之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D.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13.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C.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14.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
A.所受浮力小 B.质量大 C.所受压强大 D.密度大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5.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示意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剂质量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质量不变
16.如图所示,将两只同样盛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的两盘时天平平衡。将一木块放在右盘的溢水杯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并将溢出的水取走,此时天平(  )
A.右边上移 B.保持平衡 C.右边下移 D.无法确定
17.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选用100ml量筒量取90ml的水
B.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
C.在溶解氢氧化钠时玻璃棒用作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D.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0克氢氧化钠固体
18.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
A.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
C.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 D.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小滨同学看到鸡蛋浮在盐水上面,如图所示,于是,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20.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3:5
B.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2:5
D.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地球上水的状态 、 、 ;世界地表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22.台州接邻东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 。
(2)要出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 。
(3)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方法是 。
23.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6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4N,则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N;
24.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采用 ,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采用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将硝酸钾分离出来应采用 ,原因是硝酸钾 ,氯化钠 。
25.某一物体的体积为100cm3,密度为0.8×103kg/m3;把它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它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它最终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为 N;(水的密度为1×103kg/m3,g取10N/kg)。
26.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如图我们来分享小曹冲所运用的智慧:
(1)用科学知识解释“称象”的原理,前后两次水面正对记号说明: 。
(2)要推出“象重等于石头重”的结论,必须附上的关键推理依据是: 。
(3)下列四个情景,受到浮力变大的物体是( )
A.在码头卸载的货船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鱼吐出的气泡上升过程 D.从深海处走向海滩的游泳者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 m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 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 F乙;
28.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两个实验。
(1)操作E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2)若图B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图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
29.和硝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等质量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更多的是 ;
(3)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之间 ;
(4)70℃时,在100g水中加入110g硝酸钾固体,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 (“饱和”或“不饱和”)
(5)10℃时,131g饱和氯化钾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氯化钾晶体的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9分)
30.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
四、分析计算题(31题9分,32题12分,共21分)
31.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4%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g,水为(水的密度1g/cm3)多少mL;
(2)若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多少g;
32.一个底面积为10m2的圆柱状容器,装有适量的水,现在将一个体积为20m3、密度为0.8×103kg/m3的物体A放入其中,最终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
(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如图所示,若将画斜线部分截取下来并取出(其体积为浸入水中体积的一半),则取出的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3)待剩余部分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压强减小了多少?(g=10N/kg)
八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四)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A
C
A
C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A
C
B
D
A
D
C
二、简答题(每空1.5分)
21、固态、液态、和气态; 冰川水;
22、(1)加速水的蒸发; (2)溶解、过滤; (3)蒸馏;
23、8;
28、(1)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2)偏小;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9、(1)45.8g; (2)硝酸钾; (3)20℃~30℃; (4)不饱和; (5)3.1;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
30、盐水密度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错误; 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四、分析计算题
31、(1)2; 48; (2)①25;
32、(1)由ρ=m /V 得:物体A的质量mA=ρAVA=0.8×103kg/m3×20m3=1.6×104kg,则GA=mAg=1.6×104kg×10N/kg=1.6×105N.∵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F浮=GA=1.6×105N.
(2)由F浮=ρ水gV排得:V排=F浮 ρ水g =1.6×105N 1.0×103kg/m3×10N/kg 16m3,
取出的那部分物体的体积V′=1 /2 V排=1/ 2 ×16m3=8m3,
由ρ=m /V 得质量:m′=ρAV′=0.8×103kg/m3×8m3=6.4×103kg,
(3)根据取出的那部分物体的重力G′=m′g=6.4×103kg×10N/kg=6.4×104N.
∵△F=G′=6.4×104N,∴△p=△F S =6.4×104N /10m2 =6400Pa.
答:(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是1.6×105N.(2)取出的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6.4×103kg.
(3)待剩余部分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压强减小了6400Pa.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