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老师知道你们平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我来对对诗吗?
个人对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应真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刚刚学的《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错)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接下来有点难了,我们一起来吧)
齐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但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注意到了吗?刚才我们所对的古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知道是什么吗?(送别)在古代,离别意味着也许终身不能再见,离别意味着想见遥遥无期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他的朋友孟浩然的一次离别。
3.齐读诗题。
4.围绕一个“送”字,你从诗题中读懂了些什么?(送的地点,谁送谁,送的目的地)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诗题。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去广陵)
6.同学们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7.黄鹤楼自古就是旅游胜地,从古至今许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的诗篇。有同学查到广陵的资料吗?(广陵即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了,许多的诗人都愿意到扬州一游,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8.带着你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诗意
1. 大诗人李白送别另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从江南名楼到江南名城,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送别啊?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谁想来读一读?指3、4名同学读。
评价:你读得通顺流利。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你读得字正腔圆。
3.读诗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边给诗划出节奏。
4.谁来有节奏地读一读。(你读得很有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读得有滋有味的。)会读了,诗的意思能读懂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看看注释。
5.交流:谁来说说,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在这阳春三月去往扬州。友人的帆船渐渐地远去,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只看见那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流去。)
5.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评价:你说的很完整很流利。
6.把你们的理解放在朗读中吧,齐读。
三、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 自己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想一想,你能从关键词中体会到什么?
2. 谈及“故人”:从故人这个词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很深厚,相识很久了。
是啊,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李白初出茅庐,诗名尚小,而比李白大了十一岁的孟浩然已经是诗名满天下了,俩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在写诗上,孟浩然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因此李白对孟浩然非常敬仰,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3. 还有哪些体会?“烟花三月”:从烟花三月中读懂了分别的时间。
(1)在你们眼中,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能用学过的词语来描述描述吗?(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争奇斗艳、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作者完全可以说“鲜花三月”呀,为什么偏偏用了一个“烟花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眼花缭乱的朦胧之美)带着你的感觉,来读读这两句。
(3)三月的景美,你们能把这离别时的景读的也很美吗?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朦朦胧胧的一片花的海洋,还有想读的吗?
(4)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诗人本该携友同游,吟诗作对,可李白面对的却是与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别。
4.“西辞”“下”:从这两个词中,我理解了两个地方的方位。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长江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评价:你理解的很准确。你读书很仔细。
四、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 同学们,有人说啊“诗缘情”,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诗不仅要读懂诗的字面意思,更要透过字面意思去体会诗歌内在的情感和生命。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插图,轻轻地读读后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
2. 生交流:我感觉李白对孟浩然是依依不舍的,他目送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行越远,一直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我还从“孤”字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他看到孟浩然孤零零的船不断前行。
3. 谈及“孤帆”:
(1)当时,唐朝繁荣强盛,而长江又自古就是水上的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江千帆,游人如织啊,可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
(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可以说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2)此时此刻,诗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远影;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只有把他的那颗心、那个眼神牵的远远的——孤帆远影。
谁愿意来读出李白的此时的内心?指名读。
(3)请透过这一个“孤”字,细细地边读边想,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李白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着友人的帆船渐渐走远。)你来读出李白的伤感。
(孟浩然孤零零的一叶帆船远去,在江上越走越远。)你来读出孟浩然此时的孤独。
(4)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虽然已是阳春三月,花团锦簇,可江南的春天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凉风吹起了李白的衣襟,凉风也吹起了李白浓浓的离愁别绪。边读边想象画面。
4.谈及“碧空尽”:
(1)渐渐地,船已经成了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影子了,渐渐地,船消失在了天边。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不肯离去。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李白,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交流:假如我是李白,我会想希望孟浩然一路顺风,顺利到达扬州。(路途遥远,祝你一路顺风。读出你的祝福吧)假如我是李白,我会想什么时候能再次和孟浩然相见,饮酒赋诗啊。(今番远去,何时能再相会,读出你的不舍)
假如我是李白,我会想我多么希望也和你一同去游玩风景如画的扬州啊。(风景如画的扬州,我也很想去走一遭啊。读出你的羡慕和向往)
(2)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祝福、期盼、羡慕和向往,跟随李白的目光,一起读。
(3)我听出了你们五味杂陈的内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李白站在江边的姿势和表情,带着这样的姿势和表情,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4)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看出了舍不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把你的舍不得读出来。你的离别情绪比较浓了。
(5)同学们,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无限的思念。)原来,滚滚东流的不仅仅是长江水啊,还有李白心中的那份情啊,你来读出他的思念。
(不尽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谊。)你来读出他们的深情厚谊。
4.还未走远,便开始想念。就让这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的思念和真挚的情谊化作这一江春水流向天边吧,谁来读出李白的思念——(思念中有点伤感)(思念中有点豪放)(思念中有点忧伤)(思念中有回忆)
5.长江水,它长啊,可比得过这思念长吗?比得过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深意长吗?一起读——(注意指导朗读)读得再轻一点。天际流读得慢一点,将这思念拉长一点,再试试。
6.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白伫立江边,思绪 ( http: / / www.21cnjy.com )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依然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
课件出示:写话训练。 发挥你们的想象,拿出作文纸自己写一写。
7.交流:这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时光。
8.创设情境朗读:(1)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李白就站在长江边上,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了,望着帆影远去,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一句诗——
(2)相见时难别亦难,那船已经成了一点小影了,李白舍不得啊,还依旧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远方,心中再次默念——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好友的船已经消失在了碧水蓝天的尽头,想起昨日的种种,他踮起脚来,眺望远处,高声吟诵道——
9.长江水带走了他们在黄鹤楼上饮酒作诗的日子,带走了他们在月下吟诗作对的日子,也带走了他们游山玩水的日子。多情自古伤离别。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首诗。(齐读整首诗)
五、总结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每天背古诗的书名吗?《古韵飘香》希望同学们会今后读诗的时候,不仅能从古诗中闻到花的香味,还能闻到古诗悠远绵长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