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读准“粼粼、肆虐、盘踞、擎、铁锹、劲挺、拄着”等词语的字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肆虐、盘踞”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不易。
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肆虐、盘踞”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不易。
教学过程:
任务一:观看视频,了解西北地区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视频,学生观看。
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出示课题,读课题。
任务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接下来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粼粼的波光 肆虐 盘踞 擎 铁锹 劲挺 拄着
3.指导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4.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三:抓住“阅读提示”,体会“奇迹”
默读课文,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你将能够称为“奇迹”的部分找出来,用“_________”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交流一: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抓住关键词:“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粼粼的波光”。指导朗读。
2.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3.回忆课前视频中的画面,与这个画面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4.再次朗读。
交流二: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读完这句话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字)。
从15年与学生年龄对比,3700亩与学校对比,出示绿化沟,防风林带图片,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一连串数字背后的意义。
指导朗读。
交流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从“如臂如股”、“劲挺”、“顶住”、“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想象画面。读完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谈谈对老人付出的体会。
任务四:聚焦环境,品味奇迹
老人是在什么环境下创造出如此奇迹的?画出关键词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交流“大环境”:
1.抓住关键句“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说说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样的?(从地理位置,历史记载两方面交流。)
2.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条山沟的大环境,你会用哪个词?3.总结:大环境,环境恶劣。
交流“小环境”:
说一说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是怎样的?(抓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状态。关注“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进城被拒”三个典型事例。)
组织朗读:当老汉组织的七人去世了五人后,老汉早上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_。当老汉的老伴去世后,老汉早上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_。当老汉的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享福,老汉早上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无论生活有多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老汉坚持栽树的决心。
总结:小环境,生活艰苦。
交流老汉的生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任务四:对比阅读,体会“青山不老”
齐读最后一段,提出疑问,作者是如何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出示对比图片:以前的晋西北地区与现在的晋西北地区对比;在城里悠闲的老年生活与在山沟中种树的生活对比。
3.引导学生理解“青山”不仅仅指的是老人创造的奇迹,还赞扬了老人植树造林的执着精神就像他造出来的青山一样充满生机。“不老”则指的是老人虽然会去世,但是他种下的这块青山与他的精神都会世世代代流传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