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时速度的一般差异.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等).
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防止噪声的一般途径.
方法技巧
声现象实验中几种实验方法
1.理想实验法: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里用到了已有的事实推知在极限情况下的结果,物理上称为理想实验法.
2.转换法:音叉的振动很微小,不容易观察,采用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动,物理上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3.控制变量法:用桌子边缘的直尺,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重难点:
常见易错现象
①认为只要有振动就能听到声音(错,正常人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a.物体在振动;b.响度不能太小;c.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d.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②对乐音的三特性容易混淆,特别是音调和响度最易混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③噪声和乐音容易混淆(可以从两方面区别:一是发声体是否做有规则的振动;二是看是否妨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④回声测距易错(计算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用s=vt).
教学设计
知识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源:振动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
2.产生: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__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____,液体次之,气体最____,另外,声速还跟______有关,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______,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______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_____s以上,低于____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
二、乐音的特征
6.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______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其国际主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
7.音调:指声音的______,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8.响度:指声音的______,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还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9.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其振动的波形不同.
三、超声与次声
10.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Hz~_________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 000 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
四、噪声与控制
1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______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_____,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
1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_____,阻断它的_______,防止它进入_________.
精讲点拨:
【例1】(20__,桂林)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例2】(20__,天津)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解析】笛子是靠笛管里空气的振动发声的,抬起压在不同气孔上的手指,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音调.
【答案】
【变式题2】我们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测评反馈:
1.(20__,联考)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能量__;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振动__.
2.(20__,天水)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于物体__振动__而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20 000Hz的声音,高于20 000Hz的声音称之为__超声波__.减弱噪声有三个环节,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植树属于在__传播过程中__减弱噪声.
3.(20__,天水)人说话靠声带的__振动__产生声音,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__快__(选填“快”或“慢”),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属于__次声波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4.(20__,兰州)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音调__,“高”是指__响度__.
5.(20__,兰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不同物质中声速均为340m/s
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6.(20__,联考)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总结提升:
转换法:音叉的振动很微小,不容易观察,采用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动,物理上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控制变量法:用桌子边缘的直尺,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作业布置:
完成考点跟踪突破第一讲练习.
页码 / 总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