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1 23: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亚帖木儿帝国时期(1370~1507年)出现了一种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波斯萨非王朝阿拔斯大帝(1571~1629年)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在波斯制造出半陶半瓷的器物。材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 B.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D.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
2.莱布尼茨(1646~1716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他们发现,《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东学西传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中国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于西方国家
C.传教士占据文化交流的主导地位 D.东方文化点燃了西方思想解放之路
3.15世纪,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学校一样,不但讲授人文学科,如伊斯兰圣训、修辞学、逻辑学、星占学、天文学、历史学等,而且也讲授自然科学。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材料能够用来印证( )
A.阿拉伯学术文化中心的南移 B.津巴布韦国家文化的繁荣
C.商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 D.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的普及
4.汉代海昏侯墓出土于江西南昌,考古学者整理海昏侯随葬品时发现:约240件玉器中,约70%为新疆和田玉;漆木盒中的虫草的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都是骆驼造型。这反映了( )
A.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B.中央已直接管理西域地区
C.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D.内陆与边疆地区已有交流
5.“飞天”是印度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飞天多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双手合十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开始向女性化发展,五官均匀,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
A.中外绘画艺术风格相互交融 B.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
C.外来文化决定飞天风格变化 D.北魏儒学受到巨大的冲击
6.有学者认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
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B.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C.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新成就和特点 D.意在揭示欧洲文艺复兴兴起的源泉
7.明清时期的“三言”“二拍”等小说塑造了许多形象丰富饱满的女性形象,如《《崔待诏生死冤家》》中渴望婚姻自主的球秀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聪慧过人的苏小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追求独立人格的杜十娘。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
A.经济发展促成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B.主流思想变迁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
C.小说逐渐迎合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D.价值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8.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展置九所 ”的记录。这有利于( )
A.古代官方的行政机构的加强 B.国家政令统一
C.古代地方的基层治理的强化 D.丝绸之路开辟
9.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10.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共生,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列对文明和财富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是波斯帝国,城邦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
B.②是亚历山大帝国,耶莫遗址是其早期村落代表
C.③是古罗马帝国,编纂形成《罗马民法大全》
D.④是阿拉伯帝国,商人从事亚非拉三洲中介贸易
11.帕尔米拉是由阿拉伯沙漠游牧部落建立的绿洲商贸城市。这里的罗马式的柱廊、希腊式的神庙与帕尔米拉人崇拜的本土神祇融为一体,其浮雕和壁画中的骑射手形象则是汲取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军事文化的结果。帕尔米拉的市政建设反映出( )
A.王权和神权的高度结合 B.欧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C.罗马在近东的政治博弈 D.文明和野蛮的混合崇拜
12.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入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最能说明,茶马贸易( )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C.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国家的边疆治理
13.“安史之乱”以后,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到回鹘西迁前的80年间,回鹘向唐王朝输出马匹上百万,唐王朝回赐丝绸2000万匹以上。回鹘购得的丝绸除少量为贵族使用外,大部分向西运输到大食、印度,甚至辗转运销至罗马。由此可知,唐朝时( )
A.回鹘在草原丝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回鹘垄断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贸易
C.大量马匹输入加强了唐朝中央集权 D.唐朝皇帝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14.据考证,广泛流传于东亚一带的“九色鹿”“五色鹿”等鹿王故事,是源于佛本生故事之一的鹿王本生故事。它沿丝绸之路随佛教经阿富汗传入西域,陆续出现在多部汉译佛经中,并流传后世。这说明( )
A.亚洲文明一脉相承 B.佛教文化具有普世性
C.佛教文化影响广泛 D.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15.据农史专家石声汉研究,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命名多冠以“胡”字,南北朝以后,则多用“海”字,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晚清从海路传入的作物则多用“洋”字。据此,中国历史上引进异域事物( )
A.呈现一定阶段性和地域特色 B.彰显中华文明兼收并畜特征
C.体现中国农业生产的先进性 D.凸显古代中外交流的单向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摘编自《汉书·西域传》
史料二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是南方丝绸之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参考》
【探究】
(1)提取史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条件。
(2)提取史料二信息,并据此说明广义的丝绸之路在形成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包含哪些路线。
17.市场古已有之,在不同历史时期,它们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材料一 “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宋·苏轼《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驰名于历史的、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运去的中国商品,特别是生丝与丝织品,在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都成了抢手货,并且直接导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以本地蚕丝为原料的丝织业的衰落。
“马尼拉大帆船”的货源来自福建沿海的自由贸易港——月港,由于它的繁荣,一直有“小苏杭”的美誉。随着贸易的发展,福建商人逐渐移居马尼拉,专门从事贸易中介以及其他工商业。因此史家评论说……“马尼拉大帆船”严格来说是运输中国货的大帆船。
——据樊树志《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与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一 宋代李昉等编慕的《太平御览》第787卷中“毗加梨国”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五年,天竺毗加梨国王月爱遣使上表,并奉……白旃檀六段……”(“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
史料二 成书于五代十国的《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史料三 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
——吴羚靖《帝国的知识生产;20世纪初全球檀香贸易与檀香植物属名之争》
檀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是一种由海外传入中国的香料。根据材料的三则史料探究檀香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销瓷在跨文化中的角色
著作目录第一部分外销瓷的全球之旅 第一章早期国际贸易史上的中国陶瓷 第二章全球化世界的开端:欧亚贸易关系 第三章40亿英镑的交易:瓷器贸易经济 第四章欧亚文化熔炉——贸易背后的故事 第二部分收藏 第五章中国陶瓷 第六章亚洲其他国家陶瓷 第七章欧洲陶瓷
著作简介:中国瓷器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历史。自唐朝起,中国瓷便开始风靡亚洲内部贸易市场;而在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瓷器更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美洲的重要货物。随之而来的是文化、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传播与融合,促成了欧亚大家族瓷器制造的繁荣发展。虽然外销瓷往往被中国人认为在品质上不如内销瓷,但实际上,它比内销瓷更深入地渗透到世界上的贸易。—据〔德〕吉乐《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
(1)分析材料,结合古代及近代史知识说明中国瓷器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
(2)外销瓷是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的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主要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题干中“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和“半陶半瓷的器物”在中亚和西亚出现,说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陶瓷技术传播到了中亚和西亚,因而可以反映出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题干中的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人和波斯人都不是阿拉伯人,所以就没法凭借题干信息得出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的结论,排除A项;中亚和西亚人自己制造出来的是陶器或是半陶半瓷的器物,而没法据此得出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的是中亚和西亚人自己模仿中国陶瓷制作出的器物,而不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易经》促进了西方数学的发展,这表明当时东学西传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根据材料“《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只能看出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无法产生比较是否先进,排除B项;根据材料“莱布尼茨(1646~1716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仅能得出传教士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无法得出是否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近代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这与中国文化《易经》的传播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的非洲。根据材料“15世纪,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学校一样,不但讲授人文学科,……而且也讲授自然科学。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廷巴克图是西非的重要文化中心,西非文明繁荣的重要因素是撒哈拉商路的影响,而伊斯兰教原本是阿拉伯文化,由此可知,古代商路推动伊斯兰文明传到西非,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阿拉伯学术文化中心的南移﹐廷巴克图只是西非的文化中心,排除A项;津巴布韦国家在非洲南部,排除B项;“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和田玉……虫草……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鎏金青铜钩都是骆驼造型”可知,新疆的和田玉、青藏地区的虫草均出现在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中,这说明此时内陆与新疆、西藏有往来,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开发,故A项“发展较快”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和田玉有可能通过商贸往来传入内地,故内地在汉代有和田玉并不能说明中央直接管辖西域地区,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地区为新疆和西藏地区,不能体现“中西”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印度“飞天”传入中国后,逐渐迎合了中国社会的审美,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A项正确;佛教是外来文化,飞天形象的本土化并不能体现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排除B项;外来文化对飞天风格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决定”一说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未涉及儒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推断题。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翻译运动时期,阿拉伯人在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一言论强调了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B项正确;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在古典文化保存和现代欧洲文明兴起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对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排除A项;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吸收古希腊文化,而没有提到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排除C项;该学者的主要目的是阿拉伯人与现代欧洲文明兴起的关系,而不是揭示欧洲文艺复兴兴起的源泉,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依据题干可知,明清时期的小说塑造了许多形象丰富饱满的女性形象,甚至体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D项正确;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代表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明清时期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尚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产生新兴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郡当西域空道,案展置九所 ”可得出当时通过设立驿站,保证政令传输信息的畅通,这有利于国家政令统一,B项正确;驿站不属于行政机构,A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驿站有利于国家政令统一,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C项;驿站有利于国家政令统一,与丝绸之路开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增加,中国的各种技术外传,同时外来的各种技术、特产也传入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外经济交流,没有体现对沿线地区经济的促进,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和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排除B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图例可知,④是阿拉伯帝国,由于其地处欧亚中部,因此阿拉伯商人从事亚非拉三洲中介贸易,D项正确;①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疆域最东边抵达印度,与图②不符,排除B项;③是古罗马帝国,但是编纂形成《罗马民法大全》是在东罗马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帕尔米拉位于西亚地区,但是这一城市有罗马式的柱廊、希腊式的神庙,同时浮雕和壁画中的骑射手形象则是汲取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军事文化的结果,这说明帕尔米拉融汇了欧亚不同地区的文化,是欧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的结合,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希腊文化,也提到了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军事文化,并未单一强调罗马,因此并不能反映出罗马在近东的政治博弈,排除C项;通过材料中的不同文明,并不能反映出野蛮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及所学知识可知,茶马贸易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中强化了对自身作为中国一部分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项正确;题干只是说茶马贸易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文化疆界,并不是扩大了明朝的疆域范围,排除A项;茶马贸易推动了边疆民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但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民族认同观念,排除C项;茶马贸易对外交往的途径,与边疆治理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回鹘购得的丝绸除少量为贵族使用外,大部分向西运输到大食、印度,甚至辗转运销至罗马”可知,回鹘处于中国西北地区,在中国草原丝绸之路上,其将购自唐朝的大量丝绸西运,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在草原丝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垄断”说法错误,且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发挥作用,排除B项;马匹输入加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但当时出现了藩镇割据,中央集权较弱,排除C项;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由材料可知,佛本生故事之一的鹿王本生故事传到东亚地区,形成了广为流传的鹿王故事,演变为“九色鹿”“五色鹿”等故事,反映了佛教文化影响广泛而深远,C项正确;“一脉相承”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佛教的普世性,排除B项;佛本生故事在东亚地区流传,不能说明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命名多冠以“胡”字,南北朝以后,则多用“海”字,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晚清从海路传入的作物则多用“洋”字,这说明中国历史上引进异域事物呈现一定阶段性和地域特色,A项正确;中华文明的包容并蓄特征主要在文化层面,材料强调的是物种传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变化对比,无法得出先进性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外交流的单向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宣扬大汉威德的政治需要;匈奴对西域、中原的威胁;汉武帝的雄韬伟略;张骞本人不畏艰险、忠贞不屈的意志和坚毅的品质;等等。
(2)特点:连续性、继承性。
路线: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西汉(中国)。据史料一“西域以孝武时始通”可知,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据史料一“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可知,汉武帝宣扬大汉威德的政治需要;结合所学从匈奴对西域和中原的威胁、汉武帝的雄韬伟略、张骞个人品质等角度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是特点,据史料二“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可知,连续性、继承性。 第二小问是路线,据史料二“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陆上丝绸之路;据史料二“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是南方丝绸之路”可知,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17.(1)特点:出现专业性行业市场区域;打破市的时间限制;草市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善。
(2)不同①起点不同:前者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后者以中国大陆港口为起点。
②路线范围不同:前者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路线,还开辟了一条向东到达美洲的新航路;后者从中国向西到达印度洋或地中海周边。
③担任转运的商人不同:前者是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殖民国家的商人;后者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
④中国官方参与:中国官方完全退出了横渡太平洋的远程贸易;后者有中国官方市舶司等参与其中。
影响①对世界: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丝银贸易”网络;加深各地联系,进一步拓展世界市场;冲击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传统丝织业。
②对中国:扩大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范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推动中国白银货币化和赋税改革;推动中国尤其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答案须包含对世界与对中国两个方面)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的中国。据材料一“左海门前酤酒市”得出出现专业性行业市场区域;据材料一“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得出打破市的时间限制;据材料一“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得出草市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善。
【小题2】本题是对比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不同,从起点,范围,转运与参与方等角度分析。①起点不同:据材料二“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得出前者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结合所学得出后者以中国大陆港口为起点;②路线范围不同:据材料二“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得出前者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路线,还开辟了一条向东到达美洲的新航路;结合所学得出后者从中国向西到达印度洋或地中海周边;③担任转运的商人不同:结合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和中国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得出前者是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殖民国家的商人;后者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④中国官方参与:据材料二“随着贸易的发展,福建商人逐渐移居马尼拉,专门从事贸易中介以及其他工商业”得出中国官方完全退出了横渡太平洋的远程贸易;结合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得出后者有中国官方市舶司等参与其中。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世界与对中国的角度去分析。①对世界:据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运去的中国商品,特别是生丝与丝织品,在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都成了抢手货,并且直接导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以本地蚕丝为原料的丝织业的衰落”得出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丝银贸易”网络;冲击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传统丝织业;结合所学得出加深各地联系,进一步拓展世界市场。
②对中国:根据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的货源来自福建沿海的自由贸易港——月港,由于它的繁荣,一直有‘小苏杭’的美誉。”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得出,推动中国尤其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根据材料二“随着贸易的发展,福建商人逐渐移居马尼拉,专门从事贸易中介以及其他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并且推动中国白银货币化和赋税改革。
18.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包含一定的历史真实,但别用的是另一文献史料,属于转引,因此可信度有限。其中关于檀香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檀香早在南北朝时期可能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为医药学古籍,可信度较高。文献中提到檀香的性状及可用于治疗的对应病症,推此可以推测出《日华子本章》的成书时间即五代十国时期已懂得利用檀香的药用价值。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外返航中国的船只中装有檀香,由此可以推测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檀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上述三则史料的互相印证,可以推断出,檀香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由海外传入中国。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史料一“《太平御览》”“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并结合所学可知,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包含一定的历史真实,但别用的是另一文献史料,属于转引,因此可信度有限。根据史料一“‘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可知关于檀香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檀香早在南北朝时期可能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或者为研究檀香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一些参考。根据史料二“《日华子本草》”可知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为医药学古籍,可信度较高。根据史料二“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可知文献中提到檀香的性状及可用于治疗的对应病症,推此可以推测出《日华子本章》的成书时间即五代十国时期已懂得利用檀香的药用价值。或者阐述为有利于研究香在宋国古代的应用情况)。根据史料三“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可知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外返航中国的船只中装有檀香,由此可以推测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檀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或者表述为研究檀香进入中国的路线提供一定的佐证。最后进行总结,三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可以推断出,檀香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由海外传入中国。
19.(1)主要原因: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瓷器贸易进一步扩大到了欧洲和美洲,成为了连接亚洲与欧洲美洲的重要货物;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也与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关。
(2)做法:外销瓷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理由:中国的瓷器不仅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外销瓷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欧洲的瓷器制造商通过仿制中国的瓷器,学习了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促进了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发展。
【详解】(1)本题属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由材料“自唐朝起,中国瓷便开始风靡亚洲内部贸易市场;而在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瓷器更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美洲的重要货物。”可知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瓷器贸易进一步扩大到了欧洲和美洲,成为了连接亚洲与欧洲美洲的重要货物;由材料“随之而来的是文化、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传播与融合,促成了欧亚大家族瓷器制造的繁荣发展。”可知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也与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关。
(2)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做法:根据材料“自唐朝起,中国瓷便开始风靡亚洲内部贸易市场;而在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瓷器更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美洲的重要货物。随之而来的是文化、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传播与融合,促成了欧亚大家族瓷器制造的繁荣发展。”可知外销瓷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瓷器不仅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外销瓷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欧洲的瓷器制造商通过仿制中国的瓷器,学习了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促进了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