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1 23: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人们喝它容易引起饥饿。随着糖的“加盟”,茶就流行开来了。到18世纪末,在乡村生活中,加了糖的茶已成为相对昂贵的牛奶的替代品。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是因为这种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并且其中的糖分具有提神作用。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使茶叶进入欧洲市场
②食物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③糖的“加盟”使英国饮茶群体更加广泛
④饮用加糖的茶成为工人阶级的身份象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其《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金鱼颜色形成的资料来说明动物有人工选择的问题。据统计,在达尔文的著作中,提到中国中医学和植物学资料的达104处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B.中国的中医药学受到世界广泛认可
C.西方生物科学深受中医药学的影响 D.西方科学在理论研究领域早于中国
3.人类学家麦克法兰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茶叶有莫大的关系。人口膨胀,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饮茶避免了大量谷物被拿去酿酒的风险。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茶文化交流对英国酿酒业造成严重冲击
B.饮茶习惯促进了英国人口大幅度的增长
C.工业革命起源于近代开始的中英茶叶贸易
D.茶文化交流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4.下图是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宫外观设计和精美的内饰图,它于1766年建造,并于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宫顶仿中国宫殿,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是18世纪自凡尔赛宫得到灵感的北欧王家居所的最佳样本。该建筑( )
A.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成果之一 B.是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
C.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于世 D.体现了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
5.1689年起,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此后饮茶之风席卷了整个英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式茶文化。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非常讲究,幽雅舒适的环境、丰盛的点心、高档的茶具以及悠扬的古典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上述材料集中反映了( )
A.政治变革助推了文化的认同与创新
B.文化伴随着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C.英式茶文化体现出含蓄内敛的西方哲学
D.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6.如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这可用于研究( )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对北美生活的影响
C.19世纪英国在美洲殖民探险的成就 D.“三角贸易”促进了美洲经济增长
7.16世纪,钟表由澳门传人中国内地。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钟表的传人( )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催生了时间经济的观念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8.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一直得以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开始发生逆转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9.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西方运往东方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新的海外产品,如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B.新航路开辟推动贸易格局演变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10.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
A.反映出宗教戒律束缚人性发展 B.记载了哥伦布到达亚洲的史实
C.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D.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
11.1784年,北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该船装回美国的货物共有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丝绸490匹等,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一史料可直接用于说明( )
A.中美之间朝贡贸易的规模 B.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丝茶贸易
C.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 D.“万里茶道”上的文化交流
12.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 )
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
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
13.如图为提供给高一(1)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文献资料。该研究性学习最有可能的主题是( )
A.全球文明和生态格局的变革 B.美洲农作物全球范围的传播
C.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掠夺 D.中国粮食作物的发展与变化
14.1594年,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到18世纪,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这表明( )
A.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
C.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 D.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
15.“这一剧变在奠定大西洋地位的同时,取消了东地中海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作为‘印度’财富的唯一保管者所拥有的古老特权。从此以后,技术和工业进步使西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知,“这一剧变”( )
A.加速了传统商路的没落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阻碍了意大利经济发展 D.便利了东西方技术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6.【家具风格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明式家具的狭义概念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尤其是从明代嘉靖、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这二百年间,不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是当之无愧的。明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交易日益盛行,银两的价值也愈高。加上过去实行的“轮班”和“住坐”制,工匠以逃亡来反抗,迫使封建主不得不放弃限制人身自由的榨取方式,逐步准许工匠以银代役。...周起元在《东西洋考》序中说:“我穆庙(指隆庆帝朱载堂)时除贩夷之律”.....明清硬木家具,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进口木材做成的。...万历时,戈汕著的《蝶儿谱》,详述可用特制的十三具三角形儿,错综变化,摆出一百多个样式....好事文人已经把家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家具游戏了。
 ——摘编自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材料二 民国家具是就风格而言的一类家具,特指开始于清代晚期,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流行到20世纪50年代初,以清代家具为工艺基础,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西洋(少量东洋)风格的一类家具。
——捕编自孙光瑞,张学彬《民国家具凤格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式家具成为传统家具高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式家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至唐宋时期,梵文佛经逐渐被大规模翻译成中文。译经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汉语词汇,也使儒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明末清初,罗马天主教廷派遣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翻译的书籍包括一些西方科技类著作,如徐光启与传教士合译的《几何原本》等书,其中的《泰西水法》,对中国农田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人们大量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化艺术文献。同时“中译外”的工作量逐渐加大,四大名著的英文版陆续出版,莫言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统一公示语的外文翻译。
——据黄友义《40年见证两轮翻译高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至唐宋时期”与“明末清初”的翻译有何区别,并指出这两次翻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当时欧洲的紧身胸衣、裙撑和束腰等设计元素被引入中国,成为上层社会女性的时尚追求。欧洲人对来自中国的奇异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绣花等工艺近乎狂热的好奇和热衷。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唕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
——摘编自陈霞、李遵《西方镜像中的“中国风”纺织与服装艺术考》等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放开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进一步为近代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中国传统服饰的质料比较单一,主要有土布、丝绸、皮毛等。进入20世纪之后,新军的服饰被大量的绿营城防官兵模仿,通商口岸的少年纷纷模仿出洋归国的留学生穿着洋装,新政以来军、警、学界易服的举动,导致了服制材料发生了剧变。西式服饰主要用洋布、呢革,国内既不能生产也不会缝制,只得依赖进口。这就导致了西式服饰价格昂贵,而且随着易服的进行,导致国内洋货一时泛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纺织业。殆至民国成立之后,这种混乱的局面依旧没有根本的改变。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担忧地指出: “自政府改装以来,风气所趋,官民竞用外货,以致绸缎废弃,工商歇业。资本日益消耗,劳动者多有流亡,为他人开绝大之道场。”
——摘编自李超《清末民初服饰变革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外服饰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洋装传入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1931年10月1日,《申报》刊载了《抗日会决议对日绝交范围》:“(一)不买日货,不卖日货,不运日货,不用日货:(二)不以原料及一切物品供给日人:(三)不乘日轮,不以货物装于日本轮船,不起卸日货;(四)拒用日本银行钞票、提取日本银行存款,对日本银行停止收解;(五)不与日本人工作;(六)不雇日本人;(七)不登载日人及日货广告;(八)不接待日本人。”
材料三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阐述17—18世纪英国奢侈品消费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的意义。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启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世纪末(英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茶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等地区,这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步建立有关,①正确;材料中“随着糖的‘加盟’,茶就流行开来了。到18世纪末,在乡村生活中,加了糖的茶已成为相对昂贵的牛奶的替代品。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可知食物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②正确;材料中“到18世纪末……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糖的“加盟”茶使饮茶群体有由原来的上流社会扩大到了下层民众,饮茶群体更加广泛,③正确;材料提及的是大量英国穷人习惯引用加糖的茶,并没有说明就是工人阶级,④错误;故本题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在达尔文的著作中,提到中国中医学和植物学资料的达104处之多”可知,达尔文的著作中大量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学的代表著作,由此可说明西方的生物科学受到中国医药学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要提下中医药学对西方生物科学的影响,但无法体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仅根据达尔文的著作对《本草纲目》的引用,不能说明中国的中医药学受到世界广泛认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西方科学在理论研究领域早于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中叶后的英国。根据材料“人口膨胀,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饮茶避免了大量谷物被拿去酿酒的风险。”可知,这段材料说明茶叶消灭了细菌,减少了疾病,保证了工业革命所需的大量劳动力;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茶叶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开拓了海外市场;饮茶为工业革命提供粮食保障。由此可知,茶文化交流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茶文化交流对英国酿酒业造成严重冲击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工业革命起源于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6年(瑞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建筑于18世纪建造作为王宫使用,采用了大量中国风格,是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B项正确;西学东渐应体现在东方建筑或其他科技艺术受到西方影响,而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受东方影响,排除A项;该建筑顶部模仿中国宫殿而非使用罗马式穹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英国)。根据材料中“1689年起,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此后饮茶之风席卷了整个英国”可知,英式茶文化诞生收到中英之间茶叶贸易的影响,反映了文化伴随着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B项正确。政治变革是文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材料中强调经济因素,排除A项;含蓄内敛是东方哲学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仅强调英式下午茶文化形成的原因,无法得出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满足了大众的需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北美农作物分布、小麦、水稻、苹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的部分农作物物种传入北美洲,进而影响了北美洲人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材料显示的时间信息应该是18世纪中期及其以前,排除A、C项;三角贸易的内容之一是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与“农作物传播”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中国)。16世纪西方钟表产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更加珍惜时间,在学校和工作中,时间观念增强,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项正确;材料只显示了西方技术单向传入中国,并未反映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因此不属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排除A项;时间经济的观念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渐出现的,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欧亚非)。据材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商品在世界广受欢迎,贸易量较大,从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D项正确;材料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外贸易格局,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时,中欧已有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 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了商业革命,市场上商品种类增多,故材料主要说明了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不是贸易格局的演变,不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也不是财富的增加,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并结合所学,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传播基督教、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可得出,该材料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C项正确;材料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只能说明基督教的传播,不能反映出“宗教戒律束缚人性发展”,排除A项;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不是亚洲,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发现新大陆后哥伦布的建议,不能体现其后续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84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北美商船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说明北美对中华茶文化的喜爱,说明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C项正确;中美之间没有朝贡关系,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不包括北美,排除B项;“万里茶道”是中俄之间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纽芬兰岛、北冰洋地区、新西兰”的被探险、被发现,并结合所学,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些地区不知晓不清楚,通过对比可知,这些航线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达 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就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A项;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1492年后、文化冲击、物种大交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动植物物种、人口、病毒、文明等的全球交流,可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最有可能的主题是全球文明和生态格局的变革,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有美洲农作物的信息,B项片面,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文明和生态格局的变革,不仅仅是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有中国粮食生产的信息,D项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94年和18世纪(中国和欧洲)。根据材料“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可知,利玛窦、伏尔泰、莱布尼茨等主动宣传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早在利玛窦来华前,东西方文化交流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表明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不能说明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表明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未体现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据材料“奠定大西洋地位的同时,取消了东地中海地区……的古老特权”,“技术和工业进步使西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剧变”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并没有使传统商路立刻走向没落,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虽然国际商路中心发生了转移,但意大利整体的经济依旧在不断发展,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便利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只是便利技术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对家具的需求增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工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手工业发展,传承发扬前代家具工艺;交通运输发达;放开“海禁"(或郑和下西洋),海外运回大量高级木材,为家具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文人参与家具设计与研究;园林建筑的兴盛;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2)变化:民国家具表现出以中为主、以西为辅的风格特点(或中西合璧)。
原因:通商口岸开辟,中西文化交流增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式住宅传入,居住环境发生变化;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人文主义精神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家具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发生变化。(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明、清(中国)。依据材料“明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交易日益盛行,银两的价值也愈高”,可得出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对家具的需求增加;依据材料“加上过去实行的‘轮班’和‘住坐’制,工匠以逃亡来反抗,迫使封建主不得不放弃限制人身自由的榨取方式,逐步准许工匠以银代役”,可得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工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手工业发展,传承发扬前代家具工艺;依据材料“周起元在《东西洋考》序中说:我穆庙(指隆庆帝朱载堂)时除贩夷之律”,可得出交通运输发达;依据材料“周起元在《东西洋考》序中说:我穆庙(指隆庆帝朱载堂)时除贩夷之律,明清硬木家具,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进口木材做成的”,可得出放开“海禁"(或郑和下西洋),海外运回大量高级木材,为家具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依据材料“好事文人已经把家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家具游戏”,可得出文人参与家具设计与研究;依据材料“万历时,戈汕著的《蝶儿谱》,详述可用特制的十三具三角形儿,错综变化,摆出一百多个样式”,可得出园林建筑的兴盛。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民国时期。变化:依据材料“以清代家具为工艺基础,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西洋(少量东洋)风格的一类家具”,可得出民国家具表现出以中为主、以西为辅的风格特点(或中西合璧)。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原因可从中外交流、经济发展、思想传播、理念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通商口岸开辟,中西文化交流增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式住宅传入,居住环境发生变化;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人文主义精神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家具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发生变化。(答出三点即可)
17.(1)区别:背景: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内容:佛经;西方科学。
影响: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宋明理学的形成。
(2)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东汉至明末清初中国。区别:据材料一“东汉至唐宋时期,梵文佛经逐渐被大规模翻译成中文”“明末清初,罗马天主教廷派遣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翻译的书籍包括一些西方科技类著作”可得出,东汉至唐宋时期翻译的主要是佛经,明末清初时期翻译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至唐宋时期翻译的背景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明末清初翻译的历史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据材料一“译经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汉语词汇,也使儒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对中国农田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得出,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宋明理学的形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二“人们大量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化艺术文献”可得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据材料“四大名著的英文版陆续出版,莫言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统一公示语的外文翻译。”及所学知识可知,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18.(1)特点:历史悠久;参与群体扩大;相互借鉴中有所创新;保留了民族特色。(答出三点即可)
(2)表现:法国主教拥有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艺术家绘制具有中国风的裙子;欧洲贵族妇女穿中国风的服饰;出现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答出三点即可)
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交流频繁;近代商品贸易的发展。
(3)影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纺织业;刺激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和制衣业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服饰的材料;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秩序;导致民族服饰业的曲折发展。(答出四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一 “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可以得出中外交流历史悠久的特点。据材料一 “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可以得出在服饰的变化上参与群体扩大。据材料一 “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唕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从中可以得出中西方的服饰相互借鉴中有所创新且保留了一定的民族特色。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中国和欧洲)。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唕叽面料的服装”,可以得出法国主教拥有中式彩色哔叽面料的服装。依据材料一 “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可以得出艺术家绘制具有中国风的裙子。根据材料一 “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可以得出欧洲贵族妇女穿中国风的服饰。根据材料一 “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可以得出出现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之所以出现欧洲“中国风”,首先由于当时新航路的开辟,中西方交流加强,中国的服饰元素传入欧洲。同时中西方贸易加强,近代商品贸易发展,也使欧洲出现“中国风”。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二“西式服饰主要用洋布、呢革,国内既不能生产也不会缝制,只得依赖进口。这就导致了西式服饰价格昂贵,而且随着易服的进行,导致国内洋货一时泛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纺织业”,这就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纺织业。根据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放开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进一步为近代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刺激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和制衣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 “新军的服饰被大量的绿营城防官兵模仿,通商口岸的少年纷纷模仿出洋归国的留学生穿着洋装,新政以来军、警、学界易服的举动,导致了服制材料发生了剧变”,可以得出丰富了中国服饰的材料。根据材料二 “自政府改装以来,风气所趋,官民竞用外货,以致绸缎废弃,工商歇业。资本日益消耗,劳动者多有流亡,为他人开绝大之道场”,可以得出导致民族服饰业的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服饰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19.(1)特点:对奢侈品认识发生转变;奢侈品消费群体扩大;奢侈品消费渐趋合理化、普遍化。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革命浪潮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启蒙运动的扩展;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世界市场的拓展)
(2)意义:对民众的消费转变产生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体现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是实业救国思潮的践行。
启示:消费观念变迁会拉动投资和就业;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消费观;消费观念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利益的影响;极端化的消费观念可能会诱发国家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冲突。理性消费,提倡国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英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可得出对奢侈品认识发生转变;奢侈品消费群体扩大;由材料“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可得出奢侈品消费渐趋合理化、普遍化。第二小问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革命浪潮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启蒙运动的扩展;国际贸易的便利化等方面分析说明。
(2)本题是影响、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意义:由材料“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可得出对民众的消费转变产生显著影响;由材料“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及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一)不买日货,不卖日货,不运日货,不用日货:(二)不以原料及一切物品供给日人:(三)不乘日轮,不以货物装于日本轮船,不起卸日货;(四)拒用日本银行钞票、提取日本银行存款,对日本银行停止收解”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由材料“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及所学可得出体现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是实业救国思潮的践行。第二小问启示:由材料“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及所学可得出消费观念变迁会拉动投资和就业;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消费观;由材料“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及所学可得出消费观念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利益的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极端化的消费观念可能会诱发国家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冲突。理性消费,提倡国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