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设计 人教版 音乐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设计 人教版 音乐四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11 22: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久不唱歌忘记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久不唱歌忘记歌》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贵州布衣族民歌。主要流行于贵州修文县一带,也叫《咕噜山歌》。歌曲为五声音阶,徵调式,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歌曲中有许多十六分音符,歌词比较密集,衬词较多,要注意吐字清晰。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没有接触过布依族的歌曲,借助PPT课件让学生对布依族的文化背景有初步地了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深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学习的渴求与期望也近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于歌曲的衬词了解较少,因此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理解衬词的特点、作用;另外,十六分音符的读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可采用节奏练习的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词创编,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3.能够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培养热爱祖国的朴素感情。
四、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从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导演唱衬词。
五、教学准备
钢琴、PPT课件、自制沙锤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熟悉的少数民族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同学们猜猜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看看哪位同学最厉害。
生:回答。
师: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这个大家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因为民族的不同,居住的地区不同,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龚琳娜老师演唱的布依族歌曲咕噜山歌,感受布依族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认识少数民族——布依族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布依族。
1.老师出示布依族的图片(服饰、住宅、风景、节日等)简单介绍布依族的特点。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有本民族的传统古文字。)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女子则喜欢在衣服上绣花,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 )
(枫香染、蜡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簸箕画也是布依族的民族艺术,他们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在簸箕上表现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布依族妇女的手工艺术,刺绣,他们都是国家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是因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也是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设计意图】认识新民族,通过各种图片介绍布依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聆听歌曲
教师导语: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都能歌善舞,布依族也不例外,尤其是他们的民歌别具特色,他们的音乐风格风趣、俏皮,音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布依族的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一遍。听完以后告诉我,你感受到的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教师放音乐,学生听时教师板书《久不唱歌忘记歌》)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谁想说说你感受到的情绪?
生:活泼的、欢快的、喜悦的。
师:同学们再来说说这首歌的速度怎么样?
生:中速稍快
学唱歌曲
1.读歌词
师:我们刚刚感受到了情绪和速度,同学们有没有听懂他们唱了什么?
生:......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同学们注意大屏幕上面蓝色字体的歌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阿是、嘎啦啦子、尖噜噜、呀、咕噜噜子)
生:每一段的蓝色字体歌词都是相同的。
(播放PPT,请同学找相同的歌词)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发现蓝色字体这些词是相同的,这些词在歌曲中叫“衬词”,在民歌中很多见,而今天的这首《久不唱歌忘记歌》三段都有相同的衬词,还特别多(播放PPT)其实这些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的歌词含义,添加这些衬词是为了让这首布依族民歌显得更加风趣,让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如果我们把这些衬词去掉,就可以知道歌曲大概要表达的意思了!(播放PPT)接下来,让我们去掉衬词,一起来念一念这首歌的歌词。(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我们刚才说了这首歌的速度很快,而且衬词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衬词.
(课件:嘎拉拉子 尖噜噜 咕噜噜子)
师:下面老师来读一下,请同学们听听,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师:× 嘎拉拉子∣× 尖噜噜∣× 咕噜噜子|
生:很有节奏感、第二拍的时候读
2.节奏练习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看这首歌有什么样的节奏在里面。
(课件出示)老师示范指导十六分音符X ,尤其注意十六分音符要读的轻巧。节奏练习 (师敲小鼓)
师: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有代表性的节奏型融入到歌曲中,一起把歌词按照歌中的节奏读一读。
a老师先读第一段,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打节奏好不好。
b下面老师来读第一拍,你们来读第二拍,我们来个歌词接龙好不好。准备好了吗?开始。
c学生一起读一遍。教师解决节奏不稳的乐句。
d学生加上第二三段歌词齐读。
师:同学们能把这么绕口的歌词读的这么顺畅,真了不起!
师:节奏的问题也解决了,同学们真是棒极了。
3.学唱旋律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去唱一下这首歌的简谱,同学们跟琴先慢速来一遍。
a慢速唱简谱(放慢速度);
b加快速度唱简谱(解决音准问题,加旋律线);
4.填词演唱
a试着填唱第一段歌词,也可分组,一组唱谱,另一组填词(边听边自己用手势帮着找音准);
b分别填唱二三段歌词(做歌曲艺术处理,要求唱“轻巧”、“欢快”)。
c完整的唱一遍
注意:(1)音准;(2)把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唱的轻巧、有跳跃感,把八分音符的地方长的稍舒展些;(3)气息;速度一遍比一遍快,而且吐字要清楚,轻巧。节奏要准确。(有感情,有状态,唱准确:尤其演唱衬词部分,要做到吐字清晰)
d处理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强调演唱时要轻巧,如果还有音准的问题一定继续纠正。)
老师拿出小乐器为歌曲打节奏并有感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感,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表现歌曲
1.分组加自制沙锤和小鼓等打击乐器演唱歌曲。
2.小组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分小组设计加入打击乐器、讨论演唱形式,参与创作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五)创编歌词
师:歌曲中演唱的都是布衣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你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式唱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创编,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动听。
【设计意图】创编歌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六)拓展
同学们创造出这么多有趣生动的歌词,而且演唱得也非常棒,你们既是小创作家也是小演唱家。民歌当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布依圣境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切身感受布依族民歌的特点及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歌文化的积极情感。
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并了解了他们的人文风情,我们伟大的祖国56个民族各有各的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民族音乐,发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爱我中华!
这节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