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伴随城镇化进程,乡镇经常变身街道,迈进城市圈,实现新跨越。2023年初,黑龙江省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将辖区内的6个街道撤销,并设为镇,引起持续热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街道和镇两种区域( )
A.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B.按照自然特征划分
C.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D.内部性质完全一致
2.撤街设镇主要反映了( )
A.区域是一个整体 B.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C.区域之间相互关联 D.区域存在动态变化
3.撤街设镇对当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行政人员增多 B.政策红利增加 C.制约经济发展 D.加剧人地矛盾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与异常 B.地表崎岖不平 C.经济活动过度 D.城市化进程加快
5.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防风固沙 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
6.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20世纪初,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和通海运河的建成,休斯敦发展成为“世界能源之都”。80年代,休斯敦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向第三方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获得所在国的廉价原料;休斯敦还致力于医疗保健业发展,建成了全美医疗保健中心。图为休斯敦及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休斯敦石油工业布局最可能是( )
A.沿运河分布 B.沿海湾分布 C.沿铁路线分布 D.沿油田分布
8.20世纪80年代以来,休斯敦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
A.吸引外来资金 B.延长石油产业链
C.缩小石油开采规模 D.雇佣更多廉价劳动力
9.休斯敦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是( )
A.青壮年比重大,医疗需求大 B.出生率高,儿童就医多
C.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 D.经济发达,医保体系完善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俗称的“北京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建成后将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优势( )
A.运输速度快 B.连接城市多 C.建设成本低 D.节约建设用地
11.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地质 B.气候和河流 C.城市分布 D.国家政策
12.“北京七环”全线通车将会缩小的是( )
A.铁路运输量 B.北京市运输量 C.区域经济差异 D.能源运输量
沙特阿拉伯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原油出口量较稳定,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依赖于石油的出口。近年来,该国维系多年的石油经济模式遭遇空前挑战,政府推出“2030愿景”,希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原油出口金额及其占GDP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迫切转型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开发导致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②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生活
③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危机
④油价不稳定引发周期性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红海项目”是沙特阿拉伯近年打造的一个豪华旅游项目,将于2030年竣工。沙特阿拉伯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主要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优质的旅游客源 C.雄厚的经济实力 D.丰富的管理经验
15.沙特阿拉伯经济转型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A.交通运输不便 B.生态环境脆弱 C.地区同质竞争 D.劳动力严重匮乏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黄河流域( )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
17.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经常断流,主要原因有( )
①黄河中上游工农业用水大量增加
②黄河流域年降水量逐年减小
③夏季风对黄河流域的影响逐年变弱
④黄河中上游用水处于无序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淮河
②水源充足
③距离较近
④水质洁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引江济淮”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破坏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B.加剧淮河枯水期水位下降
C.有效缓解长江水资源短缺状况 D.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云南省《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云南省将通过5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八大产业,并在近年实现这些产业的主营收入有新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产业中,云南不适宜发展
A.生物医药 B.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文化产业
21.该省在吸收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因素是
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
②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便利
③一些资源型产业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
④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产业转移对云南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B.增加收入,推迟产业升级时间
C.美化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D.减轻交通堵塞,促进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在陆上丝绸之路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比较地跨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具有的优势,正确的是( )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地带,在空间上农牧并存,在时间上,农牧交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亚洲季风的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折。通过对比地表2000年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数量以及夏季风雨量,可以揭示两千年来华北沙尘暴的变化规律。
材料二: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图1)和华北地区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与夏季风降水量变化的比较图(图2)。
(1)简述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
(2)说明华北地区夏季风较强的时期沙尘强度也较大的原因。
(3)请为农牧交错带治理风沙提出合理化建议。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
材料二 图1、图2分别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3)苏南和浙北与上海市距离相当,但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了浙北,分析其原因。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半岛是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主要转入区之一。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1)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2)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3)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半岛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街道和镇均属于行政区,行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的划分主要是按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是相对一致的。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街道变成镇后,区域的类型和职能发生了变化,反映了区域存在动态变化;区域整体性指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区域差异性指不同区域存在的差异;区域关联性指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撤街设镇后,行政机构数量调整,在国家精简机构的政策下,行政人员可能会减少;街道变成镇后,可享受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行政区划调整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会制约经济发展;撤街设镇对人地矛盾影响不大。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气候干旱与异常、地表崎岖不平属于自然原因,AB错误。①地区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地区,过度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导致植被的破坏等会儿导致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C正确。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一定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②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带,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B正确;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主要是城市内道路两旁的树木的作用,不符合当地森林的所起的作用,AC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③④两个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降水量大,D正确。③地区是云贵喀斯特地区,多石质山,土层浅薄;④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多红壤,A错误。④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热量较充足,B错误。红壤土质黏重,C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工业应布局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由材料可知,20世纪初,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和通海运河的建成,休斯敦发展成为“世界能源之都”,说明休斯敦石油工业沿深水运河布局,因为石油化学工业是大宗产品,吞吐量非常大,靠近沿江沿海,运输起来成本低。石油工业需水量大,由图示知休斯敦附近有河流,又有通海运河,水源充足。石油工业会造成水污染,由图示知该地石油工业在河流下游,离海洋较近,对环境导致污染要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石油工业属于传统工业,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结构的单一、市场的竞争、新技术的冲击都会对传统工业带来影响。休斯敦石油产业要发展首先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石油企业数量,扩大石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据材料“80年代,休斯敦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向第三方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获得所在国的廉价原料”可知,石油工业通过向海外转移,延长了石油工业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可以缓解原料不足及转移污染的问题。B正确。吸引外来资金、缩小石油开采规模、雇佣更多廉价劳动力均不是休斯敦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AC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休斯敦石油工业发展历史长,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环境问题多,加之石油企业早期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大,故可以发展医疗产业;休斯敦是发达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口比重大,对医疗健康需求大;而经济发达的地区,民众的医疗保健意识强,对医疗保健需求也大;由图示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为跨区域求医提供了方便。C正确。老年人口比重大,对医疗健康需求大,A错误。休斯敦出生率并不高,B错误。经济发达,医保体系完善不是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北京七环”以高速公路代替普通公路,环绕13个节点城市,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所以最大优势是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A正确;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连接的城市要少,B错误;比普通公路建设成本要高,C错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都属于建设用地,不是优势,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沿线城市多,利于增加运输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C正确;地形地质、气候和河流、国家政策不是“北京七环”高速公路选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北京七环”全线通车,有利于加强京津冀地区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对铁路运输量影响不大;会增加北京市的运输量;高速公路可以客货运输,能源运输量也会增加。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迫切转型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石油,且随着清洁、污染小的新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石油能源的主导地位在不断下降,③正确;结合图示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金额及其所占GDP比重变化很大,石油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④正确;据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量稳定,未面临枯竭,①错误;沙特阿拉伯注重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好,②错误。故选D。
1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每年石油收入很高,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打造高端旅游业,C正确。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并不优越,A错误。沙特阿拉伯周边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旅游客源并不优质,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沙特阿拉伯是否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沙特阿拉伯与周边国家自然环境相似,且多为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均需迫切转型经济模式,在转型方式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形成地区同质竞争,C正确。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发达,海运交通便利,航空运输业发达,A错误。沙特阿拉伯注重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好,B错误。沙特阿拉伯有大量前来就业的外来移民,劳动力并不匮乏,D错误。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图示甲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草地退化,A错误;乙处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错误;丙地区位于黄河下游,由于地上河危害,故洪涝灾害多发,C错误;由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D正确。故选D。
17.答案:D
解析:黄河是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20世纪90年代黄河中上游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且用水多处于无序状态,致使黄河下游经常断流,①④正确;虽然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年际变化大,但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并没有逐年减小,对黄河流域影响也没有逐年变弱,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引江济淮”以长江作为水源地,因为长江水质洁净、水源充足,且距离较近,②③④正确,“引江济淮”工程经过大别山,因此水不可以自流,①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9.答案:D
解析:“引江济淮”工程可有效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可改善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A错误;“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长江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D正确;“引江济淮”工程有利于减轻淮河枯水期水位下降,B错误;长江水资源丰富,是调出区,C错误,所以选D。
20.答案:C
解析: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选项产业中,云南不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对。云南物种丰富,适宜发展生物医药,A错。位于云贵高原,适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B错。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民族文化独特,适宜发展旅游文化产业,D错。故选C。
21.答案:C
解析:该省在吸收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因素是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①对。该省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交通不便,②错。一些资源型产业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③对。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较高的开发价值,④对。C对,A、B、D错。故选C。
22.答案:A
解析:产业转移对云南的影响,产业迁入,有利于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A对。增加收入,加快产业升级时间,B错。一些资源型产业发展,可能导致环境污染,C错。产业增多,可能加重交通堵塞,D错。故选A。
2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偏南地区,纬度不高,大陆性较强,夏季高温,冻土分布面积不大,①错误;读图陆上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多荒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建设铁路过程中环境保护成本相对高,②正确;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过许多高原山地,其地质灾害比较多,这也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利的自然条件,③正确;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我国西北、中亚等沙漠地带,这些区域的沙漠广布,其气候比较恶劣,不利于铁路建设施工,④正确。故选C。
2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较长,目前贸易量更大,①错误;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节省能源,加快航速,因此有利于航行,②正确;由于轮船的运量巨大,因此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③正确;陆上丝绸之路以铁路运输为主,比海运速度快,④错误。故选B。
25.答案:A
解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的产业会向交通便利、贸易活跃的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①正确;“一带一路”战略中交通建设以港口以及铁路交通系统为主,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涉及较少,②错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开发力度加大,产业规模扩大,因此沿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会增加,③正确;目前,欧洲国家并没有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④错误。故选A。
26.答案:(1)地处我国(丰湿润区与丰干旱区的)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系统稳定屏蔽;区域环境承载量较小,易受人类活动破坏;降水率大,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冬春李节多大风,风力侵蚀强,土地沙化严重。
(2)农牧交错带往往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边境地带.生态系统不稳定,环境承载量较小:夏季风增强时,季风降水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再加上战乱减少,王朝兴盛,)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需求量增长:为满足粮食增长的需求,季风边缘区(农牧交错带)人口迅速增长,不断开垦草原草地为农田,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沙源区面积扩大,导致沙尘暴活动强度增大,次数增多。
(3)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解析:(1)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可从气候、土质、植被、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承载力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农牧交错带附近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其次,交错带多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带附近,其西北部气候干 ,多大风,风力侵蚀强,土地沙化严重;再次,植被覆盖率低,植物生长慢;最后,农牧交错带地处我国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易受人类活动破坏,环境承载量较小。
(2)读图可知,自秦到清朝中期,夏季风强度与华北地区沙尘暴强度变化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原因的分析可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分析作答。农牧交错带往往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边境地带(农耕区与畜牧区交界带附近),生态系统不稳定,环境容量较小,而夏季风强弱导致农牧交错带的北进或者南移。夏季风增强时,适合农耕的地区范围扩大,导致农牧交错带北进,农耕区扩大,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提高,人口迅速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加,而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草地的过度开垦,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沙源区面积扩大,土地沙化,华北地区沙尘暴活动强度增大,次数增多。反之,夏季风减弱时,适合农耕的地区范围缩小,导致农牧交错带南移,农耕区缩小,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口增长减缓,粮食需求量少,林草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华北地区沙尘暴活动强度减小,次数减少。
(3)农牧交错带治理风沙的合理化建议是:从“人合理调节退耕”这几个字来分析。人:控增长、提素质。合理:合理利用水、耕地。调:调产业、农业结构。节:节水。退耕:退耕还林还草。
27、
(1)答案: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附近,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解析:注意设问要求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上海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附近,可利用海运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有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会,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答案: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地理位置优越,受上海辐射强度大,其中苏州最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辐射强度数值越高的,受上海辐射的影响越大,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地理位置优越,受上海辐射强度大,其中苏州最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答案:苏南相比浙北,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更高;城市更多,城市等级更高;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受省会城市辐射更弱。
解析:苏南相比浙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经济基础更好;城市更多,城市等级更高;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离南京较远,苏南城市受省会城市辐射更弱。
28.答案:(1)山东距日韩较近;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市场广阔,地价低廉;国家和山东省的优惠政策。
(2)失业人口增多,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诱发社会问题。
(3)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1)依据图示及相关地理知识可知,山东半岛在地理位置、市场、资源、劳动力、政策、交通及经济基础方面具有优势区位。山东半岛在地理位置上与其他地区相比距离日韩较近;山东本地工业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好;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相比日、韩两国地价较低;为了企业发展省内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等。
(2)日本也是人口大国,产业转出,可能造成失业率升高,诱发社会问题;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可能导致市场萎缩。
(3)对山东半岛而言,承接产业转入的有利影响可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两方面回答。承接产业转入有利于产业调整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有利于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从而提升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