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五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五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1 21: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五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为“尼罗河馈赠”的国家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两河流域
2.关于《汉谟拉比法典》,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部古巴比伦的法典
B.人们从这部法律中可以探知古巴比伦社会生活状况
C.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D.他维护每一个古巴比伦人的权利
3.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而位于古希腊中部的雅典城邦于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达到全盛。这一时期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主席团 D.元老院
4.下列有关罗马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凯撒独裁
②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
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④斯巴达克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5.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在这种关系下( )
A.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 D.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6.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方式在西欧中世纪的乡村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它是( )
A.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城邦
7.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在长期的移植过程中,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拒:中国的经典、书法、建筑、制度和法律(唐律),推动日本进行改革。”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 D.实行幕府统治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新航路开辟路线”图,选出人物与图中路线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③——迪亚士 B.①——达·伽马 C.④——麦哲伦 D.②——哥伦布
9.“三角贸易”中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贸易航程是( )
A.非洲—美洲 B.美洲—非洲 C.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
10.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11.“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材料中的“宪法”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2.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
A.人民委员会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
13.与“法兰西第一帝国、滑铁卢、《民法典》”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人物是( )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六 D.华盛顿
14.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分析“文艺复兴”“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等事件发生,得出事件发生相同的原因是( )
A.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5.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世界 B.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走向整体的世界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16.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
A.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B.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7.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提出相对论、创造了火车机车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D.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18.他被授予了南美的“解放者”的荣誉称号,他曾说:“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这里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甘地
19.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推行地税改革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废除农奴制 D.加强中央集权
20.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有( )
①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②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③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④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二、材料题
21.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身处“爆心”的欧洲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启示。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什么?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了工业革命,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美、法、德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2)材料一的工业革命中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替代后,所确立的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理论新成果的指导下,众多的新技术、新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国家涌现出来,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3)材料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是谁?
(4)材料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6)世界已经进行了三次科技革命,也有人说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中,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三中提到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经过这次改革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展的道路,近代以来对我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分别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以上改革对俄、日两国的共同作用。
(5)学史明鉴知得失,俄国和日本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4.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又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根据美国的发展史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先后在此颁布了《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
——摘编自《图说天下》
(1)材料一所述“他和母邦兵戎相见”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房子不能倒塌,它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
——据【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分别指的是什么?在这种社会矛盾下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
(3)为了废除奴隶制,林肯颁布了什么文献,成为战争的转折?
材料三: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4)材料三中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两次战争对美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故古埃及文明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誉为“尼罗河的馈赠",A项正确;古代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与尼罗河无关,排除B项;古代印度地处亚洲南部,古代两河流域地处西亚均与尼罗河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ABC说法正确,排除。故选:D。
3.答案:A
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BCD都不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排除。故选:A。
4.答案:B
解析:①凯撒独裁是在公元前49年;②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是在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是在公元前27年;④斯巴达克起义是在公元前73年,所以答案是B。
5.答案:B
解析:
A 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
B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
C 封臣要直接承担的是封君的赋税、兵役,而不是国家赋税 ×
D 封君与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
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9世纪~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从泄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A项正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他们为市场生产更多的手工业产品,手工工场不断发展,B项与题干信息“世纪”不符,排除B项;租地农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农村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在14世纪,与题干信息“9世纪”不符,排除C项;城邦是指一个独立、自主、单独的城镇为中心的国家,又译为“城市国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B符合题意;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排除A;武士和武士土集团形成与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无关,排除C;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故选:B。
8.答案:C
解析: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因此图中①是哥伦布;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④是麦哲伦。C正确。故选:C。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在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中,船舱里拥挤着大量的黑人奴隶,由于饥饿、疾病等原因,大多数黑人奴隶死去。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规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两人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进程。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A
解析: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宪法”指的是《权利法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D项正确;苏联人民委员会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执行机关,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不是人民委员会,排除A项;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排除B项;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被流放,B项正确;克伦威尔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排除入项;路易十六是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排除C项;华盛顿是首任美国总统,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D
解析: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由欧美扩展到亚洲。故选D。
16.答案:B
解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瓦特研制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项正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排除A项;史蒂芬孙创制火车机车,排除B项;爱迪生发明电灯,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拉美独立运动期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等地,他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项正确;克伦威尔是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排除A项:章西女王领导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排除B项: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是俄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推行地税改革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A项;废除农奴制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加强中央集权是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和内容,不是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厂需要劳动力,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免出现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人民文化水平。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1)协约国和同盟国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
解析:(1)集团: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个对立的国家联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简称“同盟国和"协约国”)。导火线:根据所学知识,萨拉热窝事件导致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性质:根据所学知识,“一战”是由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22.答案:(1)瓦特。
(2)现代工厂制度或大工厂制度。
(3)爱迪生。
(4)电气时代。
(5)共同影响: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环境问题;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6)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局稳定;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市场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技术条件是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技术条件还有发达的手工工场提供了技术条件;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条件是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积累了原始资本)。
(2)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
(4)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后来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广,输变电技术也益完善,电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供给人们使用。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5)共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环境问题;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归纳。
(6)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23.答案:(1)事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变革:明治维新。措施:废藩置县。
(3)甲午战争、侵华战争。
(4)共同作用:成为两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有利于两国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两国的实力等。
(5)启示:坚持改革,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坚持开放,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解析:(1)事件:根据“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事件:根据材料中“明治政府、强化中央集权”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
(3)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次改革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展的道路,近代以来对我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分别是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
(4)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成为两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扫除了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两国的国力。
(5)启示:根据所学知识,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综合考虑,如:坚持改革,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坚持开放,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善于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等等。
24.答案:(1)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标志《独立宣言》的颁布。
(2)半奴隶半自由状态: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蓄奴洲种植园经济。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3)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至少写出一点)依据:①领导南北战争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共同影响: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1)根据“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先后在此颁布了《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可知,材料一所述“他和母邦兵戎相见”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分别指的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蓄奴洲种植园经济;在这种社会矛盾下最终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为了废除奴隶制,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文件的颁布,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成为战争的转折。
(4)根据“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可知,材料三中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林肯领导南北战争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的共同影响是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