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5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他可由此到天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
A.宫殿 B.园林 C.陵墓 D.祭祀殿堂
2.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 )
A.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3.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辙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这一重要遗产属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4.在古代印度等级制度中,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古代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文明占同与文化成组合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巴比伦——阴历 B.古代中国——空中花园
C.古代埃及——金字塔 D.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
6.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对象形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C.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 D.由古代埃及人最早创造和使用
7.《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孔雀王 B.乔达摩·悉达多 C.穆罕默德 D.阿育王
8.人类早期文明中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特质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
9.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罗马共和国时期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新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法理概要》
10.罗马共和时期最大的奴隶起义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斯巴达克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1.在西方古典文化中,相传为盲人所作的欧洲最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之一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摩诃婆罗多》 D.《罗马民法大全》
12.与现代体育场最为相似的古建筑是( )
A.空中花园 B.万神庙 C.金字塔 D.罗马大竞技场
13.“它是全希腊的学校,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它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圣火在那里点燃。”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面 D.迈锡尼
14.现行的公历的基础来源于古罗马的( )
A.万年历 B.太初历 C.儒略历 D.皇历
15.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原罪”。为拯救世人,降临人世担任救世主的是( )
A.耶稣 B.穆罕默德 C.释迦牟尼 D.老子
16.如果你要探究欧洲历史,你会发现法兰克王国是建立在以下哪一废城之上( )
A.西罗马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希腊
17.查理曼去世,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国,疆域划分是( )
A.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 B.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C.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D.瑞士、奥地利、捷克
18.以下最能反映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语句是( )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你们当中有一个出卖了我 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A.庄园 B.手工工场 C.教堂 D.大种植园
20.西欧中世纪农奴获得自由市民身份的方式是( )
A.从国王手中获得“特许状”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D.缴纳迁徙税获得机会
21.十二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什么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A.城市 B.大学 C.市民 D.商人
22.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地位的最终手段是( )
A.选举 B.武力斗争 C.赎买 D国王特许
23.拜占庭帝国就是( )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4.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美洲
25.下列选项不包括在《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项是( )
A.《拿破仑法典》 B.《新法典》 C.《法学汇纂》 D.《法理概要》
二、材料题
26.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材料二: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材料三:亚历山大东征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例如,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城,成为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材料四: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希腊的神话影响广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希腊最大的城邦是?
(2)阅读材料二,说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时在位的执政官是谁?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么?
27.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事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1)你能否推断出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此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由什么人建立?
(3)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的是哪个等级?
(4)制定上述条文的目的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公元前509年,罗马开始建立了共和国,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是两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300多名贵族组成的A手里。
材料二: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政敌之后,夺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罗马进入B时代。
材料三:人民起义愈演愈烈。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4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不断起义,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为东、西两部分。
(1)材料一中的A指的是?材料二表述中古代罗马历史上的B时期叫什么?
(2)屋大维首创什么制度?B时期最辉煌的黄金时期时间是?把什么地方变成帝国内湖?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它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1)材料一中的观点属于哪种宗教?写出该宗教的创立时间。该宗教的创始人被称为?
(2)材料二中的观点属于是哪种宗教?该宗教代表节日有(答出一个即可)
(3)世界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个?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他可由此到天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不是宫殿、园林、祭祀殿堂,排除AB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
3.答案:B
解析: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故选B。
4.答案:A
解析:在古代印度等级制度中,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的是婆罗门.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属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与古代中国无关,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巴比伦是西方古代天文学发源地之一,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阴历,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是用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刻出来的,C项正确;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是我国商朝文字甲骨文,排除A项;象形文字没有受到楔形文字的影响,排除B项;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不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也就是《西游记》中“如来佛”的原型,B项正确;孔雀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的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先知,与“如来佛”无关,排除C项;阿育王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弘扬佛教,而题干所述“如来佛”的原型人物是释迦牟尼,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蓝色地中海文明,第一子目西方文明的摇篮中的内容:“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希腊人一开始就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农业民族。”可知,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故选C。ABD选项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
9.答案:C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第一部成文法典,C项正确;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ABD项。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起义爆发于公元前73年,是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它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B.《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B项。C.《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最著名的两部史诗之一,排除C项。D.《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排除D项。故选:B。
12.答案:D
解析: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其中最长的一条地上引水道长达91千米;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与现代体育场最为相似的古建筑是罗马大竞技场。故D符合题意;空中花园是立体花园,万神庙是宗教场所,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排除ABC。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在古希腊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斯巴达和雅典最强大,也最有名。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实行的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雅典的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共和政体,在古希腊雅典城西南隅三百余公里处,有一块依山傍水、绿荫如盖、风光旖旎的丘陵,叫奧林匹亚村。它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地。故选B。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占有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它后来发展成现行公历,影响深远,C项正确;万年历、皇历均是中国历法,排除AD项;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不是古罗马历法,排除B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原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蛇引诱,违背上帝神命,偷吃了禁果,这一罪过一直传给人类所有的后代,人一生下来就有罪,这就是所谓的“原罪”,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即为为拯救世人,降临人世担任救世主的是耶稣,A项正确;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先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创立者,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法兰克王国,9世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疆域划分是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而英吉利主要在大不列颠岛上,排除A项;查理曼去世,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国,疆域划分是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奧地利、捷克等国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8.答案:B
解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这种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B项正确;“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罗马的繁荣发达,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在进餐时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共产党宣言》,排除D项。故选:B。
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逐渐在欧洲流行,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单位,因此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A项正确;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教堂是基督教宗教活动传播的主要场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大种植园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大农场,而题干所述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不是大种植园,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的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C项正确;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的西欧,随着法律的规范,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而不是城市、市民、商人,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答案:B
解析: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城市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故B符合题意;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地位的最终手段是武力斗争,不是选举、赎买、国王特许,排除ACD。故选:B。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从而得出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是亚洲,而不是欧洲、非洲、美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因此《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而《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不属于《罗马民法大全》,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包含在《罗马法大全》,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答案:(1)小国寡民;斯巴达。
(2)伯里克利;公民大会。
(3)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4)神人同行同姓。
解析:(1)根据材料一“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时在位的执政官是伯里克利。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3)根据材料三“亚历山大东征途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带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27.答案:(1)古代印度。
(2)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
(3)刹帝利;首陀罗。
(4)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特别是婆罗门等级的统治地位。
解析:(1)地方:根据材料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该制度下婆罗门掌管祭祀,具有最高的地位,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古印度的法律。
(2)制度:根据材料“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最高地位的等级,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人:根据所学古代印度史实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因此该制度是由雅利安人建立。
(3)等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等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4)目的:根据材料“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事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等信息可知,种姓制度强调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的,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特别是婆罗门等级的统治地位。
28.答案:(1)A为元老院;B为罗马帝国时期。
(2)元首制;公元2世纪(或2世纪);地中海。
(3)一方面是不断的对外战争及统治者的腐朽;另一方面是境内的奴隶、平民起义动摇了帝国的统治。
解析:(1)A:根据材料“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是两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300多名贵族组成的A手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老院是古罗马的政权机关。最早出现于王政时代,作为国家咨询机关,由氏族的豪门贵族长老组成,即长老会议,共和国时期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因此材料一中的A处应是元老院;B:根据材料“屋大维战胜政敌之后,援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罗马进入B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战胜政敌之后,援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因此材料二中的B处应是罗马帝国时期。
(2)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大权,这实际架空了元老院,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也进入黄金时期。内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原因:根据材料“人民起义愈演愈烈。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可得出这时期罗马境内的奴隶、平民起义动摇了帝国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常年对外征战及统治者的腐朽促使罗马帝国的衰落。
29.答案:(1)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
(2)基督教;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
(3)佛教。
解析:(1)据材料一“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反映的观点属于佛教。该宗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根据它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可知,材料二中的观点属于是基督教;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该宗教代表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佛教;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佛教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以及来世之说,不但对当时处于战乱年代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精神寄托,也有利于统治者统治人民,故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比如后来的北魏和唐朝的佛教石窟,都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