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第1课时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衰变,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能运用衰变规律写出衰变方程(重点)。
2.知道半衰期的概念和半衰期的统计意义,能利用半衰期公式进行计算(重难点)。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__________或________,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2.衰变类型
(1)α衰变:
原子核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________,电荷数________,U的α衰变方程:U→Th+________。
(2)β衰变:
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进行β 衰变时,质量数________,电荷数________,Th的β衰变方程:Th→Pa+___________。
3.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______和________都守恒。
如图为α衰变、β衰变示意图。
(1)当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如何变化?
(2)当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相对原来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 )
(2)β衰变是原子核外电子的电离。( )
(3)某原子发生β核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后,原子核的中子数少1,原子序数加1。( )
(4)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量数减少2。( )
例1 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地进行一系列放射性衰变,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208
B.Y和Z都是β衰变
C.X衰变放出的电子是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D.X衰变中放出的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原子核衰变的理解
衰变类型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方程 X→Y+He X→Y+e
衰变实质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2H+2n→He 1个中子转化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n→H+e
衰变规律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例2 放射性元素镎237(Np)是用人工的方法发现的,镎237不稳定,它经过一系列α衰变、β衰变后变成铋209(Bi),这些衰变是( )
A.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B.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7次α衰变和5次β衰变
D.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衰变方程的书写:衰变方程用“→”,而不用“=”表示,因为衰变方程表示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而不是原子的变化。
2.衰变次数的判断技巧
(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X→Y+nHe+m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例3 (2022·镇江市高二期末)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的同位素Na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均为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
B.轨迹2是新核的径迹
C.Na发生的是α衰变
D.新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二、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氡222经过α衰变成为钋218。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任意时刻氡的质量m与t=0时的质量m0的比值。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_______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特点:
(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________,甚至差别非常大。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3.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____________,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
4.衰变规律
N余=,m余=
式中N原、m0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T1/2表示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衰变有一定的速率。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 620年,有人说:20 g镭226经过1 620年有一半发生衰变,镭226还有10 g,再经过1 620年另一半镭226也发生了衰变,镭226就没有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10个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则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23·盐城市高二期中)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
B.我们能预计数量很少的原子核衰变掉一半需要多少时间
C.同种放射性元素不论在化合物中还是单质中半衰期都一样
D.氡的半衰期是3.8天,经过7.6天,有的氡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例5 碳14测年是考古中常用的一种测年法,碳14是放射性核,其半衰期是5 730年,自然界中的碳14参与碳循环,生物体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通过测量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有机物死亡的时间。现有一份古生物化石,其中碳14在碳原子中所占的比例只是现代生物中的,则此化石形成距今的年数是( )
A.11 460年 B.17 190年
C.22 920年 D.28 650年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第1课时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衰变,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能运用衰变规律写出衰变方程(重点)。2.知道半衰期的概念和半衰期的统计意义,能利用半衰期公式进行计算(重难点)。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2.衰变类型
(1)α衰变:
原子核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U的α衰变方程:U→Th+He。
(2)β衰变:
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进行β 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
Th的β衰变方程:Th→Pa+e。
3.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如图为α衰变、β衰变示意图。
(1)当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如何变化?
(2)当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相对原来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
答案 (1)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
(2)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
(1)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 × )
(2)β衰变是原子核外电子的电离。( × )
(3)某原子发生β核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后,原子核的中子数少1,原子序数加1。( √ )
(4)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量数减少2。( × )
例1 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地进行一系列放射性衰变,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208
B.Y和Z都是β衰变
C.X衰变放出的电子是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D.X衰变中放出的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答案 C
解析 Bi衰变成Tl,核电荷数少2,所以Y衰变为α衰变,放出α粒子,质量数少4,则a=206,Po衰变成Pb,质量数少4,核电荷数少2,所以Z衰变为α衰变,故A、B错误;Bi衰变成Po,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所以发生的是β衰变,其放出的β射线电离能力比α射线的电离能力弱,其本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放出一个电子,故C正确,D错误。
原子核衰变的理解
衰变类型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方程 X→Y+He X→Y+e
衰变实质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2H+2n→He 1个中子转化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n→H+e
衰变规律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例2 放射性元素镎237(Np)是用人工的方法发现的,镎237不稳定,它经过一系列α衰变、β衰变后变成铋209(Bi),这些衰变是( )
A.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B.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7次α衰变和5次β衰变
D.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答案 A
解析 假设需经过x次α衰变,y次β衰变,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有93=2x-y+83,237=4x+209,解得x=7,y=4,故A正确,B、C、D错误。
1.衰变方程的书写:衰变方程用“→”,而不用“=”表示,因为衰变方程表示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而不是原子的变化。
2.衰变次数的判断技巧
(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X→Y+nHe+m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例3 (2022·镇江市高二期末)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的同位素Na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均为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
B.轨迹2是新核的径迹
C.Na发生的是α衰变
D.新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 B
解析 设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速率为v、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vB=m,解得R==,衰变过程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为零,则根据反冲运动规律可知新核和放出的粒子动量大小相等,而新核的电荷量一定比粒子的电荷量大,所以新核的轨迹半径较小,粒子的轨迹半径较大,则轨迹1是放出的粒子的径迹,轨迹2是新核的径迹,故A错误,B正确;因为新核带正电,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定新核一定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所以放出的粒子一定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放出的粒子带负电,Na发生的是β衰变,故C、D错误。
二、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氡222经过α衰变成为钋218。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任意时刻氡的质量m与t=0时的质量m0的比值。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答案 每过3.8 d就有一半的氡发生了衰变。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特点:
(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3.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
4.衰变规律
N余=,m余=
式中N原、m0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T1/2表示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衰变有一定的速率。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 620年,有人说:20 g镭226经过1 620年有一半发生衰变,镭226还有10 g,再经过1 620年另一半镭226也发生了衰变,镭226就没有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经过第二个1 620年后镭226还剩5 g。
2.若有10个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则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半衰期描述的是大量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的衰变。
例4 (2023·盐城市高二期中)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
B.我们能预计数量很少的原子核衰变掉一半需要多少时间
C.同种放射性元素不论在化合物中还是单质中半衰期都一样
D.氡的半衰期是3.8天,经过7.6天,有的氡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答案 C
解析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A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做出的统计规律,对为数很少的原子核不适用,B错误;半衰期反映的是原子核的特性,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C正确;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知,氡的半衰期是3.8天,经过7.6天,有的氡原子核发生了衰变,D错误。
例5 碳14测年是考古中常用的一种测年法,碳14是放射性核,其半衰期是5 730年,自然界中的碳14参与碳循环,生物体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通过测量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有机物死亡的时间。现有一份古生物化石,其中碳14在碳原子中所占的比例只是现代生物中的,则此化石形成距今的年数是( )
A.11 460年 B.17 190年
C.22 920年 D.28 650年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古生物化石已经经过了4个半衰期,则此化石形成距今时间为t=5 730×
4年=22 920年,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