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22: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教学目标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烛之武作为郑国老臣,却一直未被重用,可谓不得志至极。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只身赴敌营。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
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壁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火热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导入新课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 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史书体例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
编年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三国志》
纪传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
国别体: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通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断代史:
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
背景知识
公元前630年秦晋围郑,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之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场战争。
实质上:郑国地理位置重要:
1.周天子东部屏障;
2.楚国北上争霸要道;
3.晋国东出、南下争霸要道。
——秦晋想要向外扩张领土。
围郑理由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函( ) 氾( ) 佚( )
缒 ( ) 阙 ( ) 朝( )
逢( )
hán
fàn

zhuì
quē
zhāo
páng
品读课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
军:
贰: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
介词,因为
状语后置
从属二主(数作动)
状语后置
驻扎(名作动)
爵位: 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一般根据与皇室的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给,长期不变,很多情况下可以世袭。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第一段
思考1: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1 以其无礼于晋
2 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思考2
第一段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①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
②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表明战争的主谋是晋国,秦国只是帮凶。说服秦国就有可能迫使晋国退兵。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秦、晋两军分兵两地 驻扎,为烛之武见秦君、退秦师提供了可能。
言于郑伯:
也矣:
之:
从:
犹:
状语后置
听从
取独
尚且
语气助词,表肯定
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许:
答应
1.概括本段内容。
本段写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及烛之武临危受命。这是故事的发展部分。
问题探究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烛之武的“之”,一般认为这是一个语助词,是可以删掉的。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2.烛之武一开始为什么没有答应?
烛之武,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被推荐时,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佝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问题探究
——些许委屈、牢骚、怨愤
3.品味郑伯劝说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②其次,“恭维”。一个“求”字,郑伯身为国君,却能放下身份,难能可贵;同时,较自然地向烛之武传达:“国难当头,拯救国家的重任非你莫属。”其谦卑、恭维之态,可见一斑。
①首先,“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用判断句诚恳地表明了态度,检讨过失,借此感染烛之武。从称谓看,用“吾”“寡人(谦称)”称呼自己,放下身段;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呼烛之武,表达了敬重之意。
③最后,“提醒”。“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巧用转折关系复句,提醒烛之武,“郑亡对你也有危害”。一个“然”字,自然转换话题,急切委婉,绵里藏针,向烛之武传达出个人利益与国家息息相关、唇亡齿寒的道理。
问题探究
夜:
执事:
远:
缒:
敢: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用绳子拴住人(或物)
从上往下送。
形→名,边远的地方,指郑国
冒昧的谦辞
办事的官员
第三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
意动,以……为边邑。
亡:
陪:
使动,使……灭亡。
增加
厚,薄:
行李:
乏困:
以为:
形→动,增加,削减
以之为,把……当作……
形→名,缺少的东西。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
的主人。(古今异义)
外交使者。(古今异义)
第三段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共:
同“供”,供给。
东道主:
为:
设版:
东:
赐:
动词,给予。
动→名,恩惠。
名→状,在东边。
名→状,在早上,在黄昏。
修筑防御工事。版:指版筑的工事
第三段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
厌:
满足
封:
肆:
使动,使……成为疆界。
侵损,削减。
使动,使……受损
朝夕:
济:
渡河。
阙:
延伸、扩张。
利:
盟:
唯:
使动,使…得利。
表示希望、祈请。
名→动,考虑。
名→动,结盟。
第三段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图:
悦:
“悦”,喜欢,高兴。
思考: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亡郑无益于秦,有益于晋
存郑有益于秦
晋侯本是失信之人
亡郑后晋必阙秦
①欲扬先抑,
以退为进
②阐明利害,
动摇秦君
③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
④以史为例,
挑拨秦晋
⑤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
【说秦艺术】: 分析利弊,处处为秦着想;层层深入,切中秦伯所想。
二、善于分析利弊
一、善于利用矛盾
三、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四、讲究语言艺术
巧舌如簧的口才家
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烛之武形象】忠贞爱国、口才杰出、谋略过人
微:
其:
知:
没有。
“智”,明智。
依靠。
自己的。
第四段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bì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与:
结交、同盟。
乱:
整:
形→名,混乱相攻。
名→动,符合武德。
因:
弊:
形→动,损害。
武:
形→名,和谐一致。
武:
表示祈使,还是。
晋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无礼于晋”,晋文公退兵的原因是“不仁”“不知”“不武”,被古人赞为“有礼”,你怎样理解?
“不仁”
秦伯背盟,不仁不义,但晋文公毕竟受恩于秦,不能背信弃义。
“不知”
失去同盟,化友为敌。不符合晋国长远利益。
“不武”
讲求武德背后是胜负难料,不打无把握之仗。
根本原因“于晋无利”——
“春秋无义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
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 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亡郑不利于秦;存郑有益于秦;晋国过河拆桥,贪得无厌。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不仁,不知,不武
赏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
郑 伯
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善于纳谏 勇于自责 善于言辩
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晋文公
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秦 伯
赏析人物形象
如何看待佚之狐的人物形象(是伯乐还是狐狸)?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是他发现并举荐了烛之武这匹千里马给郑伯,从而挽救了郑国覆亡的命运。不可否认,佚之狐是一个胸藏韬略,临危不惧,遇事冷静,能谋善断,高瞻远瞩的杰出之士;他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赏析人物形象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如何说服语文老师不占用体育课考语文呢?请试着用烛之武的办法!
重点字词
1、夜缒而出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既东封郑
7、夫晋,何厌之有
8、阙秦以利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行李之往来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失其所与,不知
13、吾其还也
1、晋军函陵,秦军范南。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且贰于楚也。
4、既东封郑。
5、夜缒而出。
6、与郑人盟。
1.何厌之有?
2.以其无理于晋。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能 今老矣,无能为也。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失其所与,不知。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无能为也已。
5.何厌之有。
6.焉用亡郑而陪邻。
1、行李之往来。
2、舍郑以为东道主。

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秦伯说
辞 不辞劳苦
停数日,辞去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之 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