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2.1 城乡空间结构
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镇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乡村
城镇
乡村
vs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一、城镇与乡村:含义、特征
1、分类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二、城乡土地利用
城市
以建设用地为主
2、城乡土地利用特点
二、城乡土地利用
公共设施用地
住宅用地
工矿用地
商业用地
交通用地
草地
乡村
以农业用地为主
二、城乡土地利用
草地
林地
养殖水面
耕地
住宅用地
2、城乡土地利用特点
城镇土地利用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
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对比:乡镇土地利用差异
由乡到镇,地域面积扩大;土地利用构成复杂、类型多样,增加了商业、交通、工业、绿化和市政用地。
城镇土地利用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
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对比:小、中、大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城市由小到大,土地利用构成更加复杂了,交通线越来越密集。
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城市的道路沿线、交叉口地带。
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根据上图思考下列问题:
乡村:耕地;因乡村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居住用地;城镇的人口多,居住用地需求量大。
2、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3、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
三、城乡空间结构
1、形成
02.城乡空间结构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住宅区
特点:占地面积大、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人口昼夜差异大。
分布:最基本的功能区,分布最广泛。
工业区
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分布:沿城镇外围交通干线分布,布局受环境影响(减轻对市区的污染、交通便利、地价低)。
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人口数昼夜差异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分布: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市场最优、交通最优原则。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金融
贸易
服务
咨询
科技
文化
经济
纽约曼哈顿
东京银座
上海陆家嘴
建筑物高大而密集;
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商贸服务业发达;
城市经济枢纽,观光购物区域。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3
4
5
1
2
位置 功能区特征 形态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高级和低级居住区分化;高级和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
趋向市区外缘、交通干线分布
分布最广泛,成片状或团状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高档居住区与城市外缘、文化区联系;低级居住区与内城、工业区联系
集聚成片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2、城市空间结构:(1)主要构成(特点、分布)
三、城乡空间结构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中心商务区
中产阶层住宅带
过渡带
通勤带
工人住宅带
a
中心商务区
中低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b
c
批发、轻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重工业区
次级商务区
郊外住宅区
郊外工业区
多核心模式
2、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三、城乡空间结构
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同心圆模式
成因:
①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越靠近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地租地价也就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地价就越低;
②地势平坦,功能区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
2、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三、城乡空间结构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商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
低级居住区
低级居住区
中高级居住区
扇形模式
2、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成因:交通干线对于城市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有时形成不同功能的楔形地带。交通干线两侧房地产价格较高。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延伸,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而成。
三、城乡空间结构
上海城市规划图
三、城乡土地利用
2、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多核心模式
成因:①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职员工资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使得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
②地形较为崎岖的地区,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不便。
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2、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三、城乡空间结构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高速公路向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自然地理条件
人文因素
2、城市空间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地形地貌因素
水文因素
历史文化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状况
政策因素
稳定少变
经常变化
三、城乡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三、城乡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城市
A
B
C
D
三、城乡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三、城乡空间结构
2、城市空间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三、城乡空间结构
(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活动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水平越低;
不同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图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因为在0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交通干线两侧房地产价格为什么较高?
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因此商业区会沿主干道,道路的交叉口处,道路的拐角处布局。
2、城市空间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三、城乡空间结构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驻地?外围?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性等,受当地地理环境深刻影响。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3、乡村空间结构:
三、城乡空间结构
白云山
南明山
水阁
富岭
经济开发区
思考:
城乡进行规划的意义?
一是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三是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三、城乡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美加五大湖城市群
美国东部城市群
英国南部城市群
欧洲西部城市群
观察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分布,总结分布特点?
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
四、城乡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其他(自然、社会、经济)
世界城市的分布
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
东亚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 。
地区,城市分布少。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干旱、高寒、湿热
四、城乡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气候
① 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平原
①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
②山区城市一般 分布。
④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 地形。
③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 地区。
沿河谷或低地
河谷
高原
四、城乡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
汉 水
赣 江
干支流汇合处:
河口:
河流水运的起止点:
过河点处:
赣州
重庆、武汉
上海
九江
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四、城乡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水文(河流)
供水
运输
军事防御
兰州、南京
四、城乡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矿产资源
煤炭:大同
石油:克拉玛依、大庆
铁矿:攀枝花、马鞍山
丽江
大 理
西双版纳
湖南株洲
九省通衢-武汉
四、城乡区位分析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
巴西利亚
华盛顿
四、城乡区位分析
2、社会经济因素:
(2)交通:株洲、扬州
(7)科技:筑波、硅谷、班加罗尔、新竹
(1)旅游:张家界
(3)政治: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5)宗教:耶路撒冷、拉萨、麦加
(4)军事:嘉峪关
(6)文化、历史:雅典、罗马
军事、宗教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已很弱;
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至今对城市区位影响巨大;
科技、旅游因素是新兴因素。
1、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
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
活动
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地形平坦;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
活动
2、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
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3、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2-14、图2-15,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交通便利;靠近港澳便于引进外资。
互利互惠的协调发展。
活动
一、城镇与乡村:含义、特征对比
二、城乡土地利用:
1、分类;
2、城乡土地利用;
三、城乡空间结构:
1、形成:
2、城市空间结构:
(1)主要构成;(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3)影响因素;
3、乡村空间结构:
(1)特点;(2)空间形态;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四、城乡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1、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
活动
3、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有: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活动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商业用地 D.文化用地
练习
2、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下图是上海市某区域住房价格受各因素影响的权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区域二手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值为6.42%,新房价格受交通条件影响权重值为0.67%,影响程度均没有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那么大,这可能是该区域
A.人口密集 B.环境质量好
C.繁华程度高 D.交通便利
练习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
B.基础设施决定二手房价格
C.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
差异较大
D.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
影响差异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