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再现风云时代(四)
——《为人民服务》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革命演讲文章内容的理解。
2.能体会文章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表达。(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2~3自然段。(难点)
二、拓展资源
丛书:《最后一次讲演》《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三、课型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再现风云时代,宣传革命人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革命伟人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演讲,感悟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和崇高信仰,学习演讲技巧,为展区作品搜集素材。
任务一: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根据预习单梳理大家普遍感到陌生的词语。
借助背景资料理解词语:
张思德 牺牲 死得其所 法西斯 剥削 李鼎铭 精兵简政
2.交流背景资料,理解陌生词语。
举例:
——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后至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毛泽东的内卫班。1944年他带领战士们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为救战友而牺牲,年仅29岁。他被树立为“为人民服务”的典型。通过张思德的故事,我们就能理解“牺牲”的含义。
3.借助背景资料理解句段大意。
借助背景资料理解句子: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4.交流背景资料,理解陌生句段。
举例:
——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解放全中国。通过查阅资料,这里的“九千一百万人口”指的是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的人口总和,而当时的全国人口大概有4亿人。抗战歌曲中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任务二:梳理全文结构,感知逻辑严密的表达
1.借助背景资料,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告诉大家,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本篇论说文的论点。
2.出示课后第二题: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默读全文后交流,借助思维导图梳理。
——如何对待生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
小结: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毛泽东同志从三个方面逐层论证,全面阐述我们的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布置作业:学习本文的论述方法,自拟一个中心论点,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逐层论述。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并拓展阅读丛书中的两篇文章,体会说理文如何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地表达。
任务三:细品段落结构,完成重点段落的背诵
1.一代伟人毛泽东有着非常杰出的演讲才能。围绕中心论点“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让整个演说结构完整,论述全面。其实,细品段落层次,也能发现其说理的奥妙。
2.细品第2自然段。
追问: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为什么要进行对比?可否将最后一句去掉?
学生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感受到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是为了增强说服力,通过泰山和鸿毛之于生死价值的对比,更加肯定了重于泰山的死的价值,最后结合身边的实例来讲道理,进一步增强了说服的力度。
3.梳理第3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借助表格,完成背诵任务。
对应课文中的具体内容
第一句 欢迎批评
第二句 欢迎任何人批评
第三句 欢迎任何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 举实例说明
第五句 总结
4.细品关联词,看毛泽东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如何对待批评”这个分论点说清楚的。进一步精细化完成背诵积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任务四:拓展阅读演讲词,赏析演讲艺术
1.拓展阅读丛书中的《最后一次讲演》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任选其一),再次感受说理文如何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地表达。
2.学生默读文章,读后交流。
举例:
——我阅读的是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演说词让我感受到了李大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表达,全文告诉大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面对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这篇文章是具有鼓动性的,李大钊用一种气贯长虹的气势,为艰难的国运需要雄健的国民精神作结,以此诉说心愿——希望中华民族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崎岖险阻的道路,建造新国家。
课堂总结:为了实现革命建设的目标,革命先辈不停奔走呼号。这节课,我们有幸欣赏了三位革命先辈的激昂文字,从中感受到他们逻辑严密的层层论证,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他们的演讲,掷地有声,鼓人心,励士气。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作业:宣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同样离不开掷地有声的演讲。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演讲技巧,自选红色主题进行演讲,并录制讲述视频。
五、板书设计(共19张PPT)
再现风云时代(四)
—— 《为人民服务》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革命演讲文章内容的理解。
2.能体会文章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表达。
任务一
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借助背景资料理解词语:
张思德 牺牲 死得其所 法西斯
剥削 李鼎铭 精兵简政
任务一
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交流背景资料,理解“牺牲”。
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后至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毛泽东的内卫班。1944年他带领战士们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为救战友而牺牲,年仅29岁。
任务一
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借助背景资料理解句段大意:
任务一
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背景资料
“九千一百万人口“指的是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的人口总和,而当时的全国人口大概有4亿人。抗战歌曲中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任务二
梳理全文结构,感知逻辑严密的表达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如何对待
把道理讲清楚 如何对待 清楚、全面
如何对待
总结:
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毛泽东同志从三个方面逐层论证,全面阐述我们的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作业:
学习本文的论述方法,自拟一个中心论点,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逐层论述。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2—3自然段。
任务三
细品段落结构,完成重点段落的背诵
一代伟人毛泽东有着非常杰出的演讲才能。围绕中心论点“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让整个演说结构完整,论述全面。
任务三
细品段落结构,完成重点段落的背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山还要重的。
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为什么要进行对比?可否将最后一句去掉?
任务三
细品段落结构,完成重点段落的背诵
梳理第 3 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借助表格,完成背诵。
对应课文中的具体内容
第一句 欢迎批评
第二句 欢迎任何人批评
第三句 欢迎任何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 举实例说明
第五句 总结
任务三
细品段落结构,完成重点段落的背诵
细品关联词,看毛泽东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如何对待批评”这个分论点说清楚的。
因为……所以 ……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任务四
拓展阅读演讲词,赏析演讲艺术
阅读丛书中的《最后一次讲演》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任选其一),再次感受说理文如何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地表达。
汇报交流(举例)
我阅读的是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演说词让我感受到了李大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表达。全文告诉大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面对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文章中李大钊用一种气贯长虹的气势,诉说着自己的爱国情。(答案不唯一)
任务四
拓展阅读演讲词,赏析演讲艺术
总结:
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先辈不停奔走呼号。这节课,我们有幸欣赏了三位革命先辈的激昂文字,从中感受到他们逻辑严密的层层论证,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他们的演讲掷地有声,鼓人心,励志气。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作业:
宣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同样离不开掷地有声的演讲。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演讲技巧,自选红色主题进行演讲,并录制讲述视频。
板书
12. 为人民服务
提出论点 ( )
对待( )
逐层论证 对待( )
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