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2月随堂练习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周王实行分封制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C.秦国的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事件按先后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官渡之战 ⑤涿鹿之战 ⑥巨鹿之战
A.⑥⑤①④②③ B.⑤①⑥④③②
C.①⑤⑥④③② D.⑤⑥①③②④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转型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打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打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4.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在航天领域又取得一项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
5.学习了“封建时代的欧洲”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这两个单元内容,我们可知以下表述成立的是( )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意指城市商业繁荣
C.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知识,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6.构建知识思维导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思维结构图,其中“?”处应是( )
A.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B.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
C.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7.历史学家马立博研究17世纪的世界时指出:“其时正值俄国的‘多事之秋’,英国也发生了内战,法国则出现了农民暴动……因此对解释17世纪普遍的危机有用。”材料中的“17世纪普遍的危机”共同的根源是( )
A.受到外来势力的侵略 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
C.出现大规模农民暴动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8.《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到:“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实现了紧密结合 B.科学研究只能服务于工业生产
C.科学实验是工业技术创新唯一手段 D.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进行技术创新
9.如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土地法令》的领布 D.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10.“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拉美独立运动 D.华夫脱运动
11.法国战后外交战略是依靠与英、美两国的同盟关系,组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安全网络,维持凡尔赛体系,确保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越地位,压制德国的东山再起:而德国如同普法战争后的法国,要收复失地,向宿敌报仇雪恨。这一状况显示( )
A.凡尔赛体系导致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B.英国没有能力实现凡尔赛体系的最初目的
C.法、德矛盾加深,最终把欧洲和世界带入战争
D.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统治秩序得以确立
12.1947年,杜鲁门曾在美国国会中讲道:“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这表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自由国家经济的发展
C.美国要领导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冷战开始
D.美苏二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逐渐破裂
13.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推送了学习资源包(如下),请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①人物传记:《玻利瓦尔——流芳百世的南美解放者》②电影:《甘地》
③论文:《非洲民族独立国家的涌现》④纪念品:巴拿马运河纪念币
A.亚非拉国家的斗争 B.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4.“俄国——苏联”的发展道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农业高速发展进步
C.勃列日涅夫首先开启了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D.苏联模式弊端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5.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 )
A.开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解决了西方社会的根本矛盾
C.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D.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16.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罗马帝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
【】(2)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大大提高了排版效率。
【】(3)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其诞生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4)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三、材料解析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32分)
17.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图1图2
材料三:李冰设计的都江堰工程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夏族在形成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有两位首领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什么?
(2)图1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请写出其名称和用途。图2中这种被称为甲骨文的文字有何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水利工程的功能和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形成的认识。
18.音乐是记录时代的重要符号。红色经典音乐与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脚步结伴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标题 歌词 小标题 歌词
告别根据地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B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A ......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摘编自萧华《长征组歌》
材料二 中国抗战歌曲发展的阶段
发展阶段 歌名
1931-1936年 《松花江上》《奋起救国》《义勇军进行曲》
1937-1945年 《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国共合作进行曲》
——摘编自易俊《抗战歌曲的宣传教有功能研究》
材料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摘自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段歌词各拟一个小标题,并谈谈歌词中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歌曲发展阶段的历史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所作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历史中的音乐的认识。
19.【图片中的国家关系】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国家关系”,先选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然后提取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图1:《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图2: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图3:万隆会议召开 图4:欧洲经济共同体大会
2004年2月历史答案
1~5CBBCA 6~10ADABA 11~15CCADD
16.(1)错误:把“罗马帝国”改为“罗马共和国”
(2)错误;把郭守敬改为王祯
(3)错误:把《资本论》改为《共产党宣言》
(4)正确
17.(12分)(1)特点: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尊称:人文初祖。
(2)名称:司母戊鼎;用途:礼器(祭祀用);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功能:能自动调节水量,可以自动分沙排沙。
影响: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农业的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等等。
18.(10分)(1)小标题:A遵义会议;B飞夺泸定桥;C爬雪山过草地;长征精神;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历史依据: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起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1937年的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因此划分歌曲发展阶段的历史依据是战争动员军事力量的范围。
(3)努力:1945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和国民党政府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和民主党派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等。
(4)认识: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坚定人们的信念,音乐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奋勇前进。
19.(10分)示例一:选取图一、图二
论点: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论述: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如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法西斯的侵路扩张威肋世界和平与安全,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美英苏等国于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一系列问题如南北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粮食安全、传染病流行、霸权主义等也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国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上所述,人类依靠团结合作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也必将依靠团结合作推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示例二:图三、图四
论点: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在不断增强
论述二战后,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万隆会议召开,从此,发展中国作为一直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欧洲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戒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前者的目的是打破殖民主义的压迫,后者主要目的是美苏两极格局中求生存。前者主要包括发展中国家,后者主导国家是法国和联邦德国。二者都提升了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