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武汉四调物理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练习题1:(2023武汉市四月调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图中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甲的焦距为 10.0 cm。
(2)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接着仅用凸透镜乙替换凸透镜甲,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说明凸透镜乙焦距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凸透镜甲的焦距。
练习题2:(2024中考模拟)小力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下图中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1)图中光屏上成像的性质是倒立、 (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同,可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处,也可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实像;
(3)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分析出实验过程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30cm~40cm B.20cm~30cm C.15cm~20cm D.5cm~10cm
(4)另一同学利用另一组器材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与上图中位置相同,但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光屏上也恰能得到一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置一架 (选填“近视”、“远视”)眼镜。
练习题3:(2022武昌区模拟)小枫同学的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四位同学提出了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是 。
A.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D.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I”、“II”、“III”)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果此时不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取下凸透镜,用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____透镜。
(4)实验中有一束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射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练习题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了确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他把这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为止,如图甲所示,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从而确定出透镜的焦距为 (填“5”或“10”)cm。
(2)他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刚好得到了烛焰清晰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与图 (填“丙”或“丁”)的原理相同。
(3)在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某一点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cm。
(4)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凸透镜在B处),改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B.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练习题5: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在原位置”),此时光屏上成的像应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这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 (填“左”或“右”)移动。
练习题6:(2022二中广雅模拟)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接下来进行了如下操作:
甲 乙
(1当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制作的。
(2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成_________的像。(选填“一半”或“完整”)
练习题7:小华同学用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图。
(1)实验过程中小华应该首先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两者中心处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即“三心等高”,这样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成实像可以一直在光屏正中央。
(2)如上图所示,光屏上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像,若将一个远视眼镜放在透镜前面,此时适当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如上图所示,光屏上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像,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左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B.向左移动透镜,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实像
C.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练习题8: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甲 乙
(1)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小明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3)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
练习题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些。
(2)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近视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1)若在图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若在图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一会后,蜡烛明显烧短了,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 (填“上移”、“下移”)。
练习题11:如图甲所示为机场登机口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一秒辨身份。为了探究其原理,小米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探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1)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他应适当把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调整。当蜡烛向右移动到距透镜_______cm开始,将不再是人脸识别系统的成像特点。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丙的位置不变,将原透镜换成焦距是15cm的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他可以将光屏移到透镜右侧的______cm刻度线处,还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023~2024学年武汉四调物理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答案
练习题1:(2023武汉市四月调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图中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甲的焦距为 10.0 cm。
(2)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接着仅用凸透镜乙替换凸透镜甲,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说明凸透镜乙焦距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凸透镜甲的焦距。
练习题2:(2024中考模拟)小力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下图中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1)图中光屏上成像的性质是倒立、 放大 (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同,可将凸透镜移到 60 cm刻度处,也可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实像;
(3)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分析出实验过程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C ;
A.30cm~40cm B.20cm~30cm C.15cm~20cm D.5cm~10cm
(4)另一同学利用另一组器材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与上图中位置相同,但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光屏上也恰能得到一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置一架 近视 (选填“近视”、“远视”)眼镜。
练习题3:(2022武昌区模拟)小枫同学的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四位同学提出了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是 D 。
A.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D.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Ⅱ______(选填:“I”、“II”、“III”)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果此时不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取下凸透镜,用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凹____透镜。
(4)实验中有一束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射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练习题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了确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他把这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为止,如图甲所示,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从而确定出透镜的焦距为 10 (填“5”或“10”)cm。
(2)他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刚好得到了烛焰清晰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与图 丁 (填“丙”或“丁”)的原理相同。
(3)在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某一点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15 cm。
(4)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凸透镜在B处),改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B.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练习题5: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凸透镜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在原位置”),此时光屏上成的像应是 放大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这是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
练习题6:(2022二中广雅模拟)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接下来进行了如下操作:
甲 乙
(1当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缩小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照相机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制作的。
(2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成____完整_____的像。(选填“一半”或“完整”)
练习题7:小华同学用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图。
(1)实验过程中小华应该首先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两者中心处在凸透镜的___主光轴________上,即“三心等高”,这样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成实像可以一直在光屏正中央。
(2)如上图所示,光屏上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像,若将一个远视眼镜放在透镜前面,此时适当向___左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__缩小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如上图所示,光屏上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像,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D_____(填序号)
A.向左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B.向左移动透镜,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实像
C.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练习题8: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甲 乙
(1)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小明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10.0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____靠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___缩小______的清晰实像。
(3)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近视眼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
练习题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照相机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右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大__些。
(2)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近视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右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__________。
练习题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1)若在图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是 近视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若在图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一会后,蜡烛明显烧短了,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 下移 (填“上移”、“下移”)。
练习题11:如图甲所示为机场登机口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一秒辨身份。为了探究其原理,小米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探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1)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下_____移动。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他应适当把光屏向__左____(填“左”或“右”)调整。当蜡烛向右移动到距透镜___20____cm开始,将不再是人脸识别系统的成像特点。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丙的位置不变,将原透镜换成焦距是15cm的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他可以将光屏移到透镜右侧的__90____cm刻度线处,还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__远视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