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2 08: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构成粒子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冰、铁 B.硫酸铜、氦气
C.氢气、氯化钠 D.甲烷、氨气
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  )
A.2N B.O2 C.Fe D.H
3.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元素,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核内有82个中子 B.铅是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2
4.在医学工作中“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 B.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
C.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氨气
C.氯化钠 D.金属汞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 B.金刚石 C.干冰 D.氯化钠
7.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9.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1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1.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 3 个电子变成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2022年3月,在山西闻喜一处墓地发现了“匿”族青铜器,填补了晋南地区晚商遗存的空白,入选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前考古学家面对各种各样的废墟、遗迹、化石的年代测定一筹莫展,只能根据一些残存的史料加以猜测推断。终于,化学家们交给了历史学家一把宝贵的“历史刻度尺”,从此考古学家拥有了科学的武器——碳14。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
碳14得到应用要归功于美国科学家利比。二战中,利比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战后利比参与到研制放射性武器和放射性防护的军工研发中。他得知另一位科学家科尔夫发现了宇宙射线会产生碳14,他立刻理解到,活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碳14和碳12的比例同大气一样,但是当生物死后,没有新的碳14补充进来,而残留在体内的碳14会不断地衰变,一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那么对比活的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和死的生物化石中碳14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生物化石的年龄。1960年利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但碳14对年代测定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由于碳14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它一般用于6万年以内的年代测定,所以用来测定人类历史是可以的,但如果对于类似元谋猿人这种170万年尺度的测定,碳14就不准了,需要用钾-氩测定法。
(1)下列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碳12 B.碳13 C.碳14 D.氢1
(2)碳14最有可能用来测定____的年代。
A.恐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元谋猿人 D.山顶洞人
(3)有关碳14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B.碳14原子的电子数为6
C.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D.碳14是由美国科学家利比发现的
(4)下列关于碳14原子衰变后的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5)碳12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和碳14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元素,理由是   。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14. 学习了元素的相关知识后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H

2 He

3 Li
锂 4 Be
铍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0 Ne

(1)图甲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中中子数为    ,图甲中表示的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
(2)图乙表示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该离子与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5.安乡黄山头盛产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了解茶叶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
(3)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16.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   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它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
(3)D中x=   。
17.小明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他捡回瓶塞后再次塞紧,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时,发现瓶塞难以拔出.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上述事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A. 冰是水的固体状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甲烷是由甲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2.【答案】C
【解析】【解答】A、2N属只表示2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是氧气的化学式,表示1个氧分子等,不是元素符号,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 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C选项符合题意;
D、H表示1个氧原子,氢元素,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此类题目要注意区分选项是元素符号还是化学式;
3.【答案】A
【解析】【解答】A、由图例信息可知: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不是中子;故符合题意;
B、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故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8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核电荷数为6,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 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 ,不符合题意;
C.符号中左上角代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 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不符合题意;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利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分析;
B.利用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的关系分析;
C.利用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
D.利用原子的结构特征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水等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等由离子构成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答】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氯离子、钠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金由金原子构成;
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8.【答案】D
【解析】【解答】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花香分子通过运动而挥发,散发气味.
9.【答案】A
【解析】【解答】A、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例如有的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故A符合题意;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以及各构成微粒的电性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圈里数字为质子数,圈外的为电子数,该图示表示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表示的是原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示意图表示的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故B选项符合题意;
C、该示意图表示的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示意图表示的粒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是13,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 ,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判断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2.【答案】A
【解析】【解答】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的推理错误,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电子、质子,该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该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来解答;
B、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来解答;
C、根据带电的微粒有电子、质子、离子来解答;
D、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13.【答案】(1)A
(2)D
(3)C;D
(4)D
(5)是;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相似
【解析】【解答】(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是碳12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6个;
(2)A、恐龙灭绝的时间大约是6600万年前。A答案错误;
B、三叶虫距今大约5.6亿年前。B答案错误;
C、元谋猿人距今大约170万年。C答案错误;
D、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3)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
A、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6+8=14。A答案正确;
B、原子的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碳14原子的电子数为6。B答案正确;
C、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C答案错误;
D、碳14得到应用,要归功于美国科学家利比。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D。
(4)残留在体内的碳14会不断地衰变,一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形成的新的原子核中有7个质子,7个中子。
故答案为:D。
(5)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资料分析;
(3)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4)根据资料中给的信息分析;
(5)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14.【答案】金属;12;;O2-;Ne或氖原子
【解析】【解答】(1)图甲表示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中中子数为12;该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图乙表示的原子是O,形成的离子符号为O2- ,该离子与Ne或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5.【答案】(1)3∶16
(2)元素
(3)34
(4)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解答】(1)茶多酚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6:16×2=3:16。
(2)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氟元素。
(3)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4。
(4)茶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
【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4)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
16.【答案】(1)3
(2)B;失去
(3)8
【解析】【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A、B、C、D粒子共有三种质子数,表示三种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具备稳定结构。
A、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备备稳定结构。
B、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不具备稳定结构。
C、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备备稳定结构。
D、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备备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B。
(3)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8﹣2﹣8=8;
【分析】(1)根据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时,就是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样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3)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7.【答案】解: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密封的气体压强变大,所以,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压强变小,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大气压压紧塞子,所以,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时,发现瓶塞难以拔出.
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密封的气体压强变大,所以,向暖水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立即盖好瓶塞,瓶塞迅速被弹出;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压强变小,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大气压压紧塞子,所以,几天后当他想打开瓶塞时,发现瓶塞难以拔出.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