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化学与物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一并交回。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一、选择题
1.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B.牛奶变酸 C.冰雪融化 D.轮胎爆裂
2.宿州市中考全部采用网上阅卷,答题时要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石墨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铅
3.我国在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探测月球发现了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5.电子工业制作电路板的过程中,用FeCl3溶液来溶解电路板中多余的铜,反应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FeCl3溶液也可跟铁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现向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固体剩余。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剩余的固体加入稀盐酸,若无气体放出,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Cu2+
B.若剩余固体是铜与铁的混合物,则说明两种金属都有部分溶解
C.剩余固体可能只含有铜
D.剩余固体中如果有铁,一定没有铜
6.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 080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7.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的实验事实的是
选项 实 验 事 实
A 充分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B 往稀硫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过量
C 滴加稀盐酸恰好中和pH=13的氢氧化钾溶液
D t℃向某接近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钠粉末(a%为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8.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 g
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析出晶体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1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A.气体依次通过E→D来验证是否含有CO2和H2O
B.气体依次通过B→A→E来验证是否含有H2
C.气体依次通过C→A→D来验证是否含有CO
D.气体依次通过E→D→C→B→A→D→E来验证是否含有H2O、CO2、CO、H2
11.我省巢湖市的温泉远近闻名。分析鉴定可知,该地区温泉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根离子,以及钾、钠、钙、锌、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硫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中,正确的是
A.滴加盐酸 B.滴加Ba(NO3)2溶液后,再加稀HNO3
C.滴加NaOH溶液后,再加稀盐酸 D.加Na2CO3溶液后,再加稀HNO3
12.下列图象关系正确的是( )
A.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溶液的pH与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图
C.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蔗糖晶体时,溶液的质量与蔗糖质量的关系图
D.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A B C D
二、填空题
13.食品吸潮和吸氧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1小包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有’两种:一种 是以生石灰为主要成份的千燥剂(简称A类,下同);另一种是以硅胶为主要成份的干燥剂(简称B类,下同)。请问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A类干燥剂的小纸袋打开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发现纸袋发热,与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类干燥剂中硅胶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 SiO2是__________ (填“酸”、“碱”、“盐”、“氧化物”),其中Si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在杳阅资料中,还发现了—种新型的食品干燥剂:泡沫铁粉(铁粉包裹在泡沫塑料中)。当它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很快变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nH2O),并有发热现象,说明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________变化。与A类干燥 剂比较,泡沫铁粉除了做干燥剂外,还可做_______剂。
14.下图是常见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据上图关系回答: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B F 溶液H中溶质为
(2)④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写出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 ;
④ 。
15.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①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②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③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④____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16.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时本实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CuO的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1′51″ 1′43″ 1′57″ 1′51″ 1′51″ 1′53″ 4′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Cu2O 主要产物是Cu2O
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关于影响该实验的因素,你认为还可进一步探究的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与分析题
17.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皇藏峪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试问答: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 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
加热
③④
高温
+黑色固体G
高温
⑤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