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2 09: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
复习目标
1.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2.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581
一、隋的统一与灭亡
公元420年
公元589年
南北朝
公元618年


公元
907年
隋文帝 杨坚
①兴: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_____。581年,外戚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朝。定都长安,他就是_______。_____年,隋朝灭____,统一全国,结束长期____(时局特点)局面。
②替:隋朝第二个皇帝_______统治残暴,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_____年,隋朝灭亡。
北周
杨坚

隋文帝
589
陈朝
分裂
隋炀帝
618
回顾所学,完成填空。
1.建立:
2.统一:
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 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三国
(220-280)
西

266
|
316

南朝(420-589)




北朝(439-581)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十六国(304-439)
东晋(317-420)

220

221

229
一、隋的统一与灭亡
任务一:科举制度与前朝官制有何不同?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社会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用官方法 现象
九品 中正制 各州郡 中正官推荐 按门第高低 授官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氏族
科举制 中央设立 考试选拔 按才学高低 授官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材料4: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促进社会流动
选官权收归中央
打破门第,凭才学
加强中央集权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参政
推动积极的
社会风气
一、隋的统一与灭亡
任务二:你同意“隋亡为此河”的观点吗?结合下述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5:隋朝时期,首都关中地区粮食供给不足,南方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对洛阳含嘉仓等考古发现,所储主要是南方来的租米。隋必须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
——袁刚《隋炀帝传》
材料6:隋承北周,统治者以关陇勋贵为中心,广大山东地区对隋政权存在很强的离心力,江南情势的复杂性更超过山东,灭陈后,亡国的江南人士离心力更强,成为隋王朝的忧患。
——袁刚《隋炀帝传》
加强南北政治交流
巩固国家统一
一、隋的统一与灭亡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四个河段
说说下图中你可以获取到的信息。
北周


(581年)


(581年)
一、隋的统一与灭亡
1.有人形容某一朝代“如一颗流星划过六世纪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这一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若用于隋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隋文帝营建东都,修建长城 B.隋文帝时经济发展快,国力强盛
C.隋文帝首创进士科选拔人才 D.隋文帝开凿京杭大运河
3.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采用和平的方式建立王朝 B.都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
C.都选择在长安定都 D.都实行了科举选士
小试牛刀
A
B
B
长安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公元420年
公元589年
南北朝
公元618年


公元
907年
①唐朝建立:在隋末农民起义中,太原原守官_____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后,他于____年建立___朝,定都____,逐渐统一全国。
②“贞观之治”:唐朝第二个皇帝_______即位,不久改年号为“___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
李渊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618

长安
李世民
贞观
唐太宗
回顾所学,完成填空。
材料1:“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教材P10《知识拓展》
材料2:唐太宗曾问魏徵什么是明君,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教材P7《相关史事》
材料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骨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教材P8《材料研读》
原因一:用人唯贤,不拘一格。
原因二: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原因三:以史为诫,以民为本。
任务三:根据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中书省
原因四:承袭隋制,革新完善。
三 省
六 部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原因四:承袭隋制,革新完善。
唐朝的革新措施包括:
领域 内容
政治 ①完善_________制;②制定法律,减省_____;③增加_____考试科目,_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 减轻人民的_____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___。
三省六部
刑罚
科举
进士科
劳役
农业生产
中书省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唐太宗李世民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
武周
武则天


|
唐玄宗李隆基
初现繁荣
持续发展
空前繁荣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二、女皇帝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后期)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筹备)粮,取给于路。人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该记载反映出,唐太宗统治时期( )
A.社会安定 B.民族团结 C.政治开明 D.商税较低
2.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体虚民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 )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3.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重用人才与生产,推动了社会发展
C.打击政敌,对历史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
小试牛刀
A
B
B
三、盛唐气象
盛 唐 气 象
经济的繁荣
民族的
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
社会风气
多彩的
文学艺术
丝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等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和长安的兴盛
唐朝击败东突厥、天可汗、杂居、通婚、渤海国、回鹘、南诏国等与唐联系密切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唐戴帷帽 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局部)
吹排箫伎壁画
1.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
A. 满族 B. 维吾尔族 C. 藏族 D. 白族
2.提到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二渡”等字眼经常映入眼帘,下列描述最能概括以上主题的是(  )
A.国家的繁荣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D.近代的前夜与危机
3.唐代的魔术被称为“幻术”,是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胡俗”文化,在《旧唐书音乐志》中有“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记载。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 B.唐代娱乐文化较为发达
C.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D.中国世界影响力提高
小试牛刀
C
B
A
4.(2020·北京朝阳·一模)有历史学家认为,秦汉时期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隋唐宋时期社会中下层开始出任官僚。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选拔官吏看重门第 B.开通运河促进流动
C.科举制创立并完善 D.明确三省六部职权
5.下列对”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共同点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文教昌盛,人才济济 D.国泰民安,王朝全盛
6.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多次治世局面,下列治世局面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光武中兴 ④开元盛世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小试牛刀
C
D
D
日本和服
唐朝裙服
任务四:根据材料,说说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还知道哪些?
服饰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长安城平面图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中央官制
日本和同开珎( bǎo )
唐朝开元通宝
城市建设
制度
货币&文字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物名片
△时代:
△事迹:
△作品:
△贡献:
盛 唐
《大唐西域记》
口述,弟子成书
玄 奘
天竺取经
译经传法
中外交流 弘法
佛学大师
玄奘回国后专心致志地翻译佛经。历时近四年终于将号称镇国之典的600卷的《大般若经》翻译完成,此时他已65岁,已经察觉到身体的衰弱。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任务五:
读图指出玄奘西行的路线(起止
点、方向,沿途区域等)。
结合诗句,说说从中可以看出玄奘的哪些品质?
“山谷积雪,寒风惨烈,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玄 奘
佛学大师
玄奘西行路线图
从长安出发,向西穿过西域、向南经葱岭进入天竺,顺时针游遍天竺后以相似路线返程。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信念坚定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任务五:结合材料分析,为何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活跃?
唐朝国力强盛,世界领先,具有巨大吸引力;
唐朝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提供交流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想来
让来
能来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文化交流
中日交流
中印交流
中朝交流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崔致远使唐
唐朝
(中国)
玄奘西行
学习
传播
外国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3.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相关联的友国是(  )
A. 日本 B. 新罗 C. 波斯 D. 天竺
14.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状况,可以阅读( )
A. 《金刚经》 B. 《大唐西域记》C. 《西游记》 D. 《史记》
15.某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图片资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
A. 唐朝的经济繁荣 B. 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 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小试牛刀
C
B
C
D
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
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小试牛刀
A
B
B
四、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
任务六:根据所示资料,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1: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地方将士)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新唐书·兵志》
材料2: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3:
朱门酒肉臭(xiù),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从 713--755 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①节度使集军政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②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③社会矛盾尖锐
④对外频繁用兵,耗费严重。边疆形势紧张,内忧外患。
四、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与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唐玄宗
712AD-756AD
755AD安史之乱
875AD黄巢起义
907AD朱温建梁
→五代十国

开元盛世
藩镇割据
由盛转衰
局面延续
原因
①朝政腐败
②矛盾尖锐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
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
2.(2022·甘肃金昌·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3. 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经济也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实力始终不如南方。回顾历史可知,导致北方经济落后的原因包括 ( )
①安史之乱  ②唐末农民起义 ③藩镇割据  ④周世宗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小试牛刀
D
D
A
.4. 末年至代宗初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朝廷,发动了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这场战争( )
A.导致突厥入侵 B.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C.引发黄巢起义 D.导致唐朝灭亡
5.(2022·甘肃金昌·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6.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其中五代统治的区域主要是(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小试牛刀
B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