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7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7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9-05 18:22:58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7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水资源不均,缺水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呈现南方少水、北方多水的状态 B.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五位
C.空间分布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平衡
3.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方法的是(  )
A.电解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4.科学实验操作考查时,小松同学抽到“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试管 B.蒸发皿 C.酒精灯 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中的玻璃棒没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是(  )

A.过滤液体 B.溶解固体 C.蒸发溶液 D.稀释浓硫酸
6.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A.沐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 B.洗衣服后的水用来拖地板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间断冲洗汽车
7.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8.关于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是节约用水的好风尚
B.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C.水占地球表面的3/4,所以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太湖蓝藻主要是水源被污染的缘故
9.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B.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
C.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D.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当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有固体析出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加快溶解,但不能使其溶解度增大
11.在常温下,下列物质中属于结晶水合物的是(  )
A.氯化钠 B.无水硫酸铜 C.明矾 D.金刚石
12.8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析出少量无水晶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B.留下的溶液仍然饱和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改变 D.溶液的组成保持不变
13.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14.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变为无色 B.有白色沉淀析出
C.有蓝色晶体析出 D.无变化
15.蒸发或冷却下列液体,能发生结晶现象的是(  )
A.饱和碳酸水(只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 B.蒸馏水
C.硫酸铜饱和溶液 D.酒精溶液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长”,变成较大的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17.有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解度变小 D.变成不饱和溶液
18.在一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该溶质晶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C.晶体的质量不变 D.晶体的质量增大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蒸馏水时,将湿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蒸发结晶时,必须水分全部蒸干后再移走酒精灯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20.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指出下列做法中分别应用了哪些分离方法?
A、分离豆浆和豆渣 ; B、除去水中的沙子 ;
C、从甘蔗汁中得到蔗糖 ;  D、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
22. 叫做结晶。结晶主要有 和 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获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晶体,如 ;后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获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晶体,如 。
23.实验室里用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化钠和硝酸钾。
(1)实验步骤分为五步:①过滤 ②第二次过滤 ③降温使晶体析出 ④加热蒸发溶剂至有部分晶体析出 ⑤加热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编号) 。
(2)第一次过滤应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所得晶体是 ,第二次过滤在 温度下进行,所得晶体是 。
(3)写出下列实验操作中所需仪器的名称:过滤 ;蒸发溶剂 ;加热溶解 。
24.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
(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居世界笫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为防止废旧电池对水的污染,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列举一项措施) 。
(3)为保护水资源,你将怎样节约用水,请至少列举三条建议: 。
25.小伟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
(3)经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纯水。他的说法是否正确? ,理由是 ,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
26.某兴趣小组对含有少量泥沙的食盐进行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
(1)操作②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所示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
(2)操作③中,为避免氯化钠固体溅出,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氯化钠晶体,并计算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27.烧杯中盛有100g、温度为80℃、溶液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5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
Ⅲ.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有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Ⅳ.若要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提纯的步骤是: 、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八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7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A
A
D
D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C
C
C
A
C
B
A
二、简答题(每空1分)
21、A、过滤;B.、过滤;C、蒸发溶剂;D、蒸馏;
22、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较大;硝酸钾;不大;氯化钠
24、(1)轻度缺水;
(2)82; 不乱扔废旧电池;
(3)一水多用; 使用节水龙头; 洗菜水用于浇花、拖地等,
25、(1)吸附小颗粒泥尘,使其沉淀; 引流; 防止液体溅出;
(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不正确 ; 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蒸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
26、(1)D;(2)连续搅拌;(3)BC;
27、I.无法判断;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II.烧杯、玻璃棒;
III.②、③;
IV.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降温;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