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2 10: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
2.1.1人口分布

目录
01
Part 01
世界人口分布
03
Part 03
中国人口分布
02
Part 0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一):世界人口分布
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
衡量
指标
人口密度
两个区域人口密度相同,但是人口分布状况差异大,左图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右图则比较均匀。
(1)两地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2)两地人口的分布格局有何差异?
5人/Km2
01.概念
=(人/km2)
指一定时期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
阅读课本,尝试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同桌和前后桌可相互讨论修订和完善)
复习回顾:分布类答题方法
分布类答题角度:
总体上:不均衡or均衡
趋势上:点出具体方位和或地理事物
极值:描述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地形区
注意 :结合材料,组织语言掌握关键词,使用地理术语。
2.总体特征
世界各地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明显的稠密区和稀疏区。
放眼全球,任君挑选,你想住在哪里?推测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域?
2. 总体特征
人口稠密区: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欧洲西部
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3.全球——纬度
北半球
近90%的人口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在10°N—50°N范围内最为集中。
3.全球——海陆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3.全球——海拔
4.大洲-四大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
欧洲西部
南亚地区
东亚地区
5.国家
复习回顾:分布类答题方法
总体上:不均衡or均衡
趋势上:点出具体方位和或地理事物
极值:描述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地形区
注意 :结合材料,确定答题方向,组织语言掌握关键词,使用地理术语。模版要结合题目和材料灵活使用。
描述角度 分布情况
半球和纬度 近90%的人口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在10°N—50°N范围内最为集中。
海陆 近90%的人口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在10°N—50°N范围内最为集中。
地形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大洲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国家 印度、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孟加拉国。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在选择居住地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2.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和稀疏区,分析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四大文明发源地有哪些共同特点
中低纬度热量条件好
多晴天,光照充足,降水适当
有较大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河流冲积平原为主,有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植被密度较小,改造难度较小
自然条件优越
解决温饱
保住小命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决定性。随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因素影响逐渐减小。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自然资源(植被、矿产资源)等。
(一) 自然因素——客观条件
climatic conditions
气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既不像热带地区那么酷热,也不似寒带地区那么严寒,鲜明的季节转换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01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地形
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
02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地形
山地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山区在自然资源赋存方面可能占有优势,总体来说,这些地区的居住条件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区
02
几内亚高原
东非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非洲人口分布图
非洲地形图
在热带地区,高原相对凉爽成为了良好的居住地选择
Water source conditions
水文(水资源)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干旱地区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绿洲之外,则人烟稀少
03
Soil conditions
土壤
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04
爪哇岛面积12.6万千米2,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的6.6%
但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爪哇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活动较多
岛上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
爪哇岛
Resource conditions
自然资源
(植被+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例如,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如大庆、克拉玛依

05
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如缝衣绱鞋保暖、建造房屋避寒纳凉等防护方式,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改善和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
自然适应
#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梯田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筑埂、平地,修成台阶状的农田
坡地梯田化可将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坡地扩大为梯田,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02 人文因素 ——决定因素
人文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科技)等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 人文因素——决定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因素
政治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社会
在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
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1.生产力发展水平——工业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科技进步与人口分布
科学技术进步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因素
例如:机器人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
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使人口更多地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聚集
单击添加大标题
2.科技因素
荷兰夜间的农业大棚
沙漠农业
3.历史因素
表现: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
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经历长时期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而在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至今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
4.政治: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
5.军事:2013年,巴以冲突,两国内大量难民迁出。
6.文化:纽约唐人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南端。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
(三):中国人口分布
李克强总理之问:胡焕庸线如何破?
什么是胡焕庸线?
宏观:总体分布不均匀
微观:
分布概况:以黑河腾冲县为界限东南多西北少(明确方位)
极值: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人口密度最小,东部沿海和长江黄河中下游区域。(明确位置)
分布形态:略
尝试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特征
表现
原因
(1)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材料)
地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描述表现)
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人口稠密。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分析结果)
(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地理意义: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
内在联系:该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线西北侧位于非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3)李克强 总理之问:胡焕庸线如何破?
李克强发出“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卡塔尔珍珠岛
卡塔尔世界杯,贝克汉姆为形象大使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卡塔尔首都多哈为热带沙漠气候,但是人口并不少?分析多哈人口分布较多的原因?
自然条件在当今社会对人口分布对影响越来越小,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对人口分布对影响越来越大。
结合多哈人口分布的变化,并查阅资料,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议一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突破胡焕庸线?
突破“胡焕庸线”,不是要改变自然因素,而是要突破“胡焕庸线”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利条件。
经济?
政治?
文化?
科技?
交通?
课堂总结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
纬度(北半球中低纬)
海陆位置(沿海)
海拔(地势低平地区)
①“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
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位置
总体特征
四大人口稠密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政治、文化
交通发展
历史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生产方式
矿产资源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课堂练习: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思考】
1.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课堂练习:从气候和降水的角度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征
气温:芬兰位于北欧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北部气候寒冷,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
降水:芬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气候区,自西南向携带大西洋暖湿水汽,降水呈南多北少,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湿润地区
课时作业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描述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
总体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区域内极大值分布在西南侧菏泽市,极大值分布在北部和东北的几个市。
课时作业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与菏泽相比,东营人口密度比较,分析主要原因。
小(低)
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
课时作业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
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
社会经济: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经济
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A
下图为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
3.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 ②平均海拔低 
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