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学生分析: 10岁左右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没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结合这一实际来展开。对于恐龙的了解,学生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所以资料的补充应作为本次备课的重要环节。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个案设计应以重点段的学习为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积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在导入课题时,加入恐龙图片,还有课文中使用大量的自定义动画,设置了大量路径,这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直观的想象意境,使学生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的。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欣赏恐龙图片。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读题质疑 2、师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 4、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对课题提出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清课文的脉络。 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补充词语。 ( )彩斑斓 欣喜( )狂 形态( )异 茹毛( )血 凌( )翱翔 天之( )子 二、按意思写词语。 1.反应慢,不灵活。( ) 2.动作等迅速灵敏。( ) 3.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开辟 敌害 支撑 天地 躲避 身体 看屏幕口头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3遍以上,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2.字词抄2遍,默写1遍。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那么,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演化过程 一、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1.恐龙与鸟儿有怎样的关系? 2.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假说?证据是什么? 3.恐龙飞向蓝天有怎样的演化过程? …… 4.全班交流。出示 课件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这些句子运用了对比、排比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3)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这是说明科普性说明文的严谨特点。 默读第1——4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词句。
三、思维拓展 1、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程? 2、恐龙因为某些原因已经灭绝了,假如现在世界上还有最后一只小恐龙活着,全世界的人们都来参观,你觉得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它?
四、课堂演练 根据课文内容将恐龙的演化过程顺序排排队。 (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其中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成鸟类 ( )第一代恐龙
五、作业超市 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推荐阅读:《恐龙世界》《恐龙百科全书》以及课后的资料袋。 3.请你照样子,写一段话。 花园里的花儿开的真美呀!有些花儿 ,有些花儿则 ;有些花儿 ,有些花儿 ;有些花儿 ,有些花儿则 。
六、教学特色: 1、由于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预习单形式,指导学生 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实践性与综合性。 2、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重点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