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七~九年级古诗词曲主题考点整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七~九年级古诗词曲主题考点整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6: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与积累
【考情分析】
题型题量 2014~2020年,江西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一直保持两道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题型、题量相对稳定。2021年以来,题型开始多样化,以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题量、分值不变,2题赋4分。选择题主要涉及诗词内容理解与赏析,简答题主要考查理解主旨情感、品味语言风格、分析手法技巧、揣摩遣词炼字、想象描述画面等
选材特点 年份 篇目 朝代·作者 体裁 题材 与江西相关
2023 《过彭泽》 明·解缙 五言律诗 山水田园 作者是今江西吉安人
2022 《江山秋色图》 元·胡行简 七言绝句 山水田园 作者是今江西新余人
2021 《小松》 唐·杜荀鹤 七言绝句 即景(事)抒怀 作者曾数次游历江西
2020 《庆清朝慢·踏青》 宋·王观 词 即景(事)抒怀 作者是江西籍文学家 王安石的门生
2019 《春尽》(两首) 唐·韩偓;宋·郑獬 七言律诗 即景(事)抒怀 /
2018 《临江仙》 金·元好问 词 思乡怀人 /
2017 《山行》 唐·项斯 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 /
2016 《浣溪沙》 宋·张孝祥 词 边塞军旅 作者曾在今江西抚州为官
2015 《二月二出郊》 宋·王庭珪 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 作者是今江西吉安人
2014 《春光好》 唐末五代·欧阳炯 词 山水田园 /
命题特点 所考查古诗词均来自课外,所选古诗词的作者大多与江西相关,或是江西籍作者,或是曾在江西为官、或游历过江西,内容主要以山水田园和咏物抒怀为主。考查形式上,除2019年出现了两首课外古诗的对比阅读,难度有所提升,其余年份均以单篇古诗词阅读鉴赏为主。近两年难度均有所降低。2021年以前基本按照诗词轮考的规律,但是近三年均考查的是诗歌,所以2024年的备考要统筹诗词的综合掌握和复习
能力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学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能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备考贴士】
  本部分的相关考点要和教材中所学到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相结合,关注课堂所学,注重课内知识,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从标题、注释、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关键词、意象等角度突破。
【教材回归】
八大主题关联——七~九年级古诗词曲主题考点整合
主题一 爱国忧民 [涉及篇目:《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过零丁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春望》、《己亥杂诗》
(其五)、《石壕吏》]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渔家傲·秋思》 1.借景抒情,含义深远,意境悲凉、壮阔;2.形象鲜明、生动;3.语言质朴、凝练;4.互文修辞 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1.虚实结合;2.情景交融;3.写声绘色,形象鲜明;4.用典贴切,寓意丰富 抒发了词人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过零丁洋》 1.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2.气势磅礴,情调高昂 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2.描写、叙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表达出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卖炭翁》 1.白描手法;2.对比、设问手法,人物形象鲜明 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劣行的无情鞭挞
《春望》 1.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感情真挚;2.含蓄凝练,言简意赅;3.沉郁顿挫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己亥杂诗》(其五) 1.善于联想,寓理于景;2.借物抒情,寓情于理 表达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石壕吏》 1.语句简练短促;2.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3.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题二 羁游思亲 [涉及篇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黄鹤楼》、《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庭中有奇树》]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情、景、理融会贯通;2.虚实结合;3.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黄鹤楼》 1.意境开阔;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3.虚实相映 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1.寓情于景,景中含理;2.用典、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续表)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天净沙·秋思》 1.白描手法;2.景物烘托;3.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 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悲苦的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 1.构思新巧,时空交错,虚实相生;2.语言朴素自然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凄凉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思归之情
《庭中有奇树》 1.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2.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主题三 送友别亲 (涉及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送友人》)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开合顿挫,意境旷达;2.语言清新高远;3.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及豁达的人生态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比喻新奇;2.化景为情,慷慨悲壮;3.气势磅礴,意境鲜明;4.留白手法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1.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想象奇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忧、思念和关切之情
《渡荆门送别》 1.意境高远,风格雄健;2.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 表现了诗人年少时倜傥不群的个性,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1.结构巧妙,层层深入;2.引用典故;3.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后的悲痛怅惘之情,又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送友人》 1.语言流畅,色彩鲜艳;2.情景交融;3.节奏明快,情感真挚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主题四 边塞征战 (涉及篇目:《十五从军征》《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木兰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十五从军征》 1.用白描手法绘景写景;2.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3.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 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使至塞上》 1.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即景设喻;3.语言自然精练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雁门太守行》 1.意境苍凉,格调悲壮;2.构思奇巧;3.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渲染 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现出全体官军的忘身报国之情
(续表)
篇目 技法 情感
《木兰诗》 1.构思新巧,富有浪漫色彩;2.详略安排极具匠心;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热情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隐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夜上受降城闻笛》 1.将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2.意境浑成;3.语言优美,节奏平缓 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五 壮志雄心 [涉及篇目:《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其一)、《望岳》、
《登飞来峰》、《观沧海》]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意境雄浑,风格豪放;2.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表达了诗人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
《行路难》(其一) 1.结构跳跃,感情激变;2.巧用典故,抒发胸臆;3.善用修辞,表情达意 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望岳》 1.借景抒情;2.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3.谋篇布局和构思精妙奇绝 表现了青年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登飞来峰》 1.写景与抒情相结合;2.借景言志;3.联想丰富 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妙趣横生 通过写大海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主题六 山水田园 [涉及篇目:《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游山西村》、
《题破山寺后禅院》、《竹里馆》]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钱塘湖春行》 1.抓住景物特征,紧扣“早春”着笔;2.寓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饮酒》(其五) 1.情、景、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2.语言朴素自然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游山西村》 1.结构严谨,主线突出;2.对仗工整,语言生动 既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对纯朴的村民的赞美,对古风民俗的热爱,又表现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题破山寺后禅院》 1.以动衬静,因景生情;2.用语精当,意境幽邃 描绘出了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竹里馆》 1.以声写静,以动衬静;2.文笔平淡自然;3.诗中有画 抒发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快乐
主题七 咏史怀古 (涉及篇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
《赤壁》《登幽州台歌》《泊秦淮》)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 北固亭有怀》 1.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运用典故;3.简洁明快,构思巧妙;4.融化古人语言入词 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收复旧山河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感,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1.借古讽今;2.写景、抒情、议论有机融合 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 1.构思新颖,匠心独运;2.虚实结合,情景结合 表达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之感和空有抱负却无从施展的无奈之情
《登幽州台歌》 1.直抒胸臆;2.对比手法,凭今吊古;3.语言苍劲奔放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泊秦淮》 1.情景交融,极具神韵;2.使用曲笔,含蓄蕴藉;3.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切忧虑
主题八 寄情抒怀 [涉及篇目:《满江红》(小住京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关雎》、《蒹葭》、《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篇目 写作特色 情感
《满江红》(小住京华) 1.风格爽朗豪迈,慷慨悲歌;2.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表现出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定意志和爱国热忱,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1.语言精练;2.沉郁中见豪放;3.用典及对比手法 表达出诗人愤慨不平的心情,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无题》 1.妙用双关和比喻;2.托物寓意,借景抒情 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关雎》 1.使用比兴手法,寄托深远;2.重章反复,强化抒情 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蒹葭》 1.一唱三叹,反复吟咏;2.环境渲染,意境深远 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1.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笔力雄健,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抒发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1.似虚似实,意味深长;2.语言平淡,意境优美 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1.比喻新颖,化无形为有形;2.语言自然精练,寓意深刻 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解的愁苦之情,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着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