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7: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文本阅读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情分析】
题型题量 2021年以前,江西中考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呈现明显的轮考模式;2021年开始,三大文体同时考查,实用类文本以多文本形式呈现,分值在6~7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选材特点 2021年以前,江西中考实用类文本(说明文)的考查均为整篇文章,涉及传统文化、自然科普、热点科技、生活百科等全国高频主题。字数通常在1000~1200字之间。2021年以后以多文本形式考查实用类文体,涉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灿烂古代文明等,体现了鲜明的文化自信
命题特点 2021年以前涉及信息提取与概括、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等文体知识,重在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要素;2021年以后淡化文体知识,注重实际文本的理解与运用
【备考贴士】
  实用类文体的复习备考重点在于熟练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并且能够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另外,同学们要“两耳多闻窗外事”,提高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了解国内外和生活中的创新知识、多学科知识,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实用性文章的速度和准确度,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知识梳理】
实用类文本必备文体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特点
按说明 对象分 事物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 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物。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其主要目的
按语言 风格分 平实 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生动 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适用于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内容 定义 判断方法
说明 对象 一篇说明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什么,这个被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1.看标题,不少标题都表明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抓首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
说明 对象 特征 是该事物(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事理)的标志。 说明对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1.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根据作者介绍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事物的特征。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进行概括。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总结
三、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含义·实例
时间顺序 含义: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推移。 实例:《蝉》中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含义:按照事物的空间方位说明。表现形式: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 实例:《梦回繁华》中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含义:按照事物、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表现形式:原因→结果,主要→次要,现象→本质,整体→部分,一般→特殊,特点→用途,等等。(无具体提示时间、空间的名词,即为逻辑顺序) 实例:《苏州园林》中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含义·作用·实例·分析
分类别 含义: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分项进行逐一说明的说明方法。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出现。 实例: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大自然的语言》) 分析: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列数字 含义:一种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对象特点的说明方法。 作用: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具体,令读者信服。 实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分析:通过列举数据,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给人以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作比较 含义:一种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实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 分析:作比较,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下定义 含义: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的说明方法。 作用: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清楚。 实例: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 分析:通过下定义,更具体、更科学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作诠释 含义:一种运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的说明方法。 作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的事物。 实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中国石拱桥》) 分析: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进行解释说明,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的,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的,就是作诠释。 实例:“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字两边的内容能互换,所以这个句子属于下定义。“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字两边的内容不能互换,属于作诠释
举例子 含义:一种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实例: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分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这一特点,使人信服
打比方 含义:一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说明的说明方法。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实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分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摹状貌 含义: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实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分析: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卢沟桥上石刻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引用 (引资料) 含义: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来充实说明的内容,或者作为说明的依据,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的说明方法。 作用:增强说明的可靠性。(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实例: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分析:引用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制造奇特的特征,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画图表 含义: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说明方法。 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五、说明文语言
特点 判断方法 示例
准确严密 (总特点)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 ①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②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③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④表范围:一切、部分、仅有…… ⑤表频率:经常、常常……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
生动形象 语言典雅 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②适当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③古诗文、四字词语的使用等 1.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3.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平实简明 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没有任何修饰或描写的成分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六、说明文的标题和开篇
标题和 开篇的 作用 ①引出(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④运用问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⑤话题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⑥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七、说明文结构
总 分 式 总—分—总 反映说明对象整体与部分、全面与局部、概括与具体的关系。“总”是指总括说明某对象的整体,综合的性质、特征或某事物的一个大类;“分”是指从几个方面、部分或分支分别进行说明。总分式多见于用逻辑顺序行文的说明文。 例:《苏州园林》一文就是按总分式这一结构行文的,先总写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
总—分
分—总
并列式 反映说明对象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并行关系,在说明时,层次之间构成一种并列关系。这种并列关系使各层次之间相对独立、各有侧重,但又密切联系、互相补充、浑然一体。并列式多用于用空间顺序行文的说明文。 例:《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按照开卷、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总体描绘《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画面
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逐层递进说明。多见于用逻辑顺序行文的事理说明文。 例:《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第一层介绍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现象;第二层分析“恐龙无处不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层说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意义。逐层深入,各层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考点精讲】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羲和号”卫星上的“黑科技”
①2022年8月30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介绍,“羲和号”上运用了诸多的“黑科技”。
②一是“双超”卫星平台技术的应用。“羲和号”重量达510千克,比一头普通的成年牛还要重,其运行的太阳同步轨道高度为517千米,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之外。卫星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将首次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为确保太阳空间望远镜在太空平稳、精确观测,“羲和号”采用了全新构型,太阳空间望远镜被安装在专门的载荷舱中,载荷舱与平台舱间采用了“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完全进行物理隔离,以阻断平台舱微振动传递路径。为了使载荷舱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控制的性能得以实现,“羲和号”首次在轨应用磁浮控制,采用高精度、大带宽、自身无干扰的“磁浮作动器”作为载荷舱的执行机构。通过“载荷舱主动控制、平台舱从动控制”新方法,卫星实现姿态指向精度、姿态稳定度的能力在国内原有水平上提升2个数量级。为了满足太阳空间望远镜多样观测方式的需求,平台舱设计了5种不同的指向模式,可及时响应和切换,从而大幅提高我国卫星平台的指向精度与稳定度。
③二是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的应用。作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像师”,“羲和号”载荷舱和平台舱完全进行物理隔离,确保了载荷舱不受卫星平台扰动的影响,具备了完美的“防抖”功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载荷舱和平台舱处于非接触状态,传统的供电方式无法满足能源传输需求。在轨运行过程中,卫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载荷舱的能源获取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11所研制团队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提出“磁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首次在卫星上实现大功率、高可靠、高效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的应用,首次在卫星上实现了能源采集、能源储存、能源控制管理及二次配电智能化和一体化,从能量输入到输出,整个链路的综合转换效率超过80%。在磁场耦合部分,磁传输效率更是在95%以上,实现了高效低热耗的能量传输。
④三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应用。无限能源传输技术的运用,只是解决了“羲和号”和平台舱之间的能源传输难题,而两舱之间无法通过电缆传输信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2所激光中心团队研制了舱间高速激光通信单机,该设备是国内首个接入卫星平台的舱间无缆化激光数传设备,它采用激光通信和微波通信两种“互为备份”的无线通信方式,在两舱之间架起了5G高速通信通道。激光通信系统具备高速的激光传输接口,与传统的电缆传输相比,科学载荷数据传输速率更高,数传带宽更大,且更有利于收集高分辨率的光谱成像数据。
⑤另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电子所负责的综合电子分系统平台舱管理单元和载荷舱14台产品,为整星提供对地测控、数传及星务管理等功能,也是“羲和号”上不可或缺的“黑科技”。
(作者:朱会鑫。有删改)
考点一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中考真题 教材溯源 术业专攻
1.(2018·江西)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 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2016·江西)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    ”。 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统编八下《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第④段激光通信有什么特点
自主解答
战术归纳
参 考 答 案
考点一
术业专攻
1.“羲和号”卫星上的“黑科技”。具备高速的激光传输接口,传输速率更高、数传带宽更大、更有利于收集高分辨率的光谱成像数据。
自主解答
(教材溯源)
1.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作者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说明对象: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特征: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坚固的岩石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霜寒,以及酸类的腐蚀、水的冲击、冰的刨刮、生物的破坏等,变成“碎石、沙砾、泥土”,然后再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岩石。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时间的脚印”,其实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是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考点二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中考真题 教材溯源 术业专攻
1.(2020·江西)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2.(2018·江西)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统编八上《蝉》)分析下面法布尔《蝉》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羲和号”重量达510千克,比一头普通的成年牛还要重,其运行的太阳同步轨道高度为517千米,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之外。
自主解答




战术归纳
参 考 答 案
考点二
术业专攻
2.列数字、作比较。用具体的数字,将“羲和号”的重量与一头成年牛的重量进行对比,准确地说明了“羲和号”的重量和运行的轨道高度。
自主解答
(教材溯源)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举蝉洞口直径数据,以掘地昆虫金蜣为例,说明蝉和大多数掘地昆虫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不同,蝉挖的洞口周围没有泥土的特点。
考点三 说明顺序
中考真题 教材溯源 术业专攻
  (2020·江西)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试分析。 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2.(统编八下《恐龙无处不在》)课文是依据什么安排说明顺序的 能不能按别的顺序来安排呢 3.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自主解答



战术归纳
参 考 答 案
考点三
术业专攻
3.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羲和号”卫星上的“黑科技”,使文章条理清晰。
自主解答
(教材溯源)
1.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2.①说明顺序的选择,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的目的有关。《恐龙无处不有》中,作者说明的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放在后面,先以南极的恐龙化石引起话题,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安排顺序,由浅入深,比较吸引读者。②根据情况的不同,按别的顺序来安排,也是可以的。假如作者的目的是比较充分地介绍板块运动在塑造地球面貌中的作用,那可能就要先讲板块理论,然后再从地理、气候、生物等方面讲板块活动在不同方面的结果。那就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性质到作用的顺序了。
考点四 说明文语言
中考真题 教材溯源 术业专攻
1.(2018·江西)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2.(2014·江西)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第②段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删去 为什么 载荷舱与平台舱间采用了“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完全进行物理隔离,以阻断平台舱微振动传递路径。
自主解答






战术归纳
参 考 答 案
考点四
术业专攻
4.不能。“完全”从程度上限定,如删去“完全”,句子的意思就不强调全部进行物理隔离,不符合载荷舱与平台舱间物理隔离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自主解答
(教材溯源)
(1)“大约”“可能是”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说明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2)“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的说明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考点五 信息概括与提取
中考真题 教材溯源 术业专攻
1.(2020·江西)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 请概述。 2.(2018江西)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 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 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课文中苏州园林整体特征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5.通读全文,概括我国“羲和号”上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自主解答





战术归纳
参 考 答 案
考点五
术业专攻
5.“双超”卫星平台技术、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综合电子分系统平台舱管理单元和载荷舱14台产品。
自主解答
(教材溯源)
1.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又从角落的布置、门窗的设计和雕刻、油漆的调配三个细微方面进一步表现它的特征。
2.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