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专题四 病句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专题四 病句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6: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 病句
辨析方向 病句主要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句式杂糅
辨析修改思路 ①了解病因→②审清题干→③通读全句→④经验判断→⑤提取主干→⑥逻辑分析
【知识梳理】
句子结构成分划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结构成分 [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     ↓    ↓      ↓    ↓    ↓     ↓     ↓  时间
地点  形容词(的)   名词
代词   副词(地)
介词短语   动词
形容词  助词(得)  形容词(的)  名词
代词 如:(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鲁迅《雪》)
句子成分归纳
定义 符号 举例 说明
主语 谓语的陈述对象,指明说的是“谁”或“什么” 1.赵州桥非常雄伟。 2.将军家的厨师来了。 3.祥子都有些胆怯了 1.常用名词、代词或短语充当。 2.句子一般具备主语和谓语。
谓语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2.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3.我赞美白杨树。 1.常用动词、形容词、某些名称或短语充当。 2.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1.沙漠是可以被征服的。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3.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1.常用名词或短语充当。 2.宾语和谓语共同陈述主语。 3.一般在谓语后面。
定语 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的修饰成分 (  ) 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3.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1.常用实词或短语充当。 2.一般在主语或宾语前面。 3.“的”字是定语的重要标志。
状语 动词或形容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程度等 [  ] 1.[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2.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 3.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 1.常用形容词、副词或介宾短语充当。 2.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也常做状语。 3.常在谓语前,有时也在主语前。 4.“地”字是状语的重要标志。
补语 动词或形容词后的一种补充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动作和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1.厚厚的雪把一切都盖得 严严实实 。 2.颜色那么浓,浓得 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 3.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 特别快 。 1.常用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或介宾短语充当。 2.一般在谓语后面。 3.“得”字是补语的重要标志。
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定语与状语错位、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语序不当等。
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或表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句: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羽毛球教练。
  【解析】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应为表领属+表数量+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此句调整后为“他是国家队的(表领属)一位(表数量)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性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教练。”
2.定语和状语错位
一般定语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状语修饰、限制谓语,如定语和状语出现错位就会造成语病。
例句: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解析】定语“广泛”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应该把“广泛”移到“关注”前。
3.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一般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度的词或短语。
例句:我们顺利地按照守林人画的那张图找到了密林深处的那堆火山岩。
  【解析】此句有多项状语“顺利地”“按照守林人画的那张图”,应调整为“我们按照守林人画的那张图(表目的的介宾短语)顺利地(表程度)找到了密林深处的那堆火山岩。”
4.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当有多个词语并列时,要注意逻辑语序是否恰当。
例句: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从逻辑上讲,只有先仔细调查,才能认真研究,所以这是逻辑语序不当,应将“仔细调查”放到“认真研究”之前。
  (二)搭配不当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
1.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句1: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解析】“动听的歌声”可以“回响在我耳边”,“优美的舞姿”不能“回响在我耳边”,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例句2: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解析】句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是主语,“有”是谓语,“提高”是宾语。“态度”应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应与“转变”搭配。应改为“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例句3: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解析】句中“姹紫嫣红”是定语,“梨花”是中心语,“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例句4: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解析】关联词语是“只要……才”,明显不能搭配。应改为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2.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导致搭配不当。
例句: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解析】否定不当,语意相反,删去第二个“不”字。
3.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荣辱”“兴衰”“高低”“快慢”“强弱”“大小”“得失”等,看前后是否对应,搭配是否恰当。因为两面词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语意搭配不当。
例句: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解析】两面对一面。前半句“能否”一词表示两面,后半句只有“是”表示一面,这样“一面”不能和“两面”相呼应,搭配不当。删掉“能否”即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一个句子是由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构成,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疏忽往往会造成句子成分残缺。
例句1:通过关注文化产业的新动向,增强本地域的文化认同感,使深圳的文化产业不断深入发展。
  【解析】“通过……使”是中考试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介词“通过”的使用使得主语埋没在介词“通过”引导的句子中,修改时去掉“通过”或“使”其中一个即可。
例句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例句3:《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解析】句子的主干是“《水浒传》叙述了”。很明显,这个句子缺少宾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过程”。
2.重复累赘
(1)词语滥用,造成语义重复。
例句: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到非常惬意。
  【解析】“徜徉”“漫步”意思相近,造成语义重复,删除“徜徉地”。
(2)副词滥用,造成语义重复。
例句: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解析】“溺爱”本身就有“过分”的意思,与“过于”语义重复,应删去“过于”。
(3)数量词与约数词滥用,造成语义重复。
例句: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解析】重复啰唆,删去“大约”或“左右”。
  (四)不合逻辑
我们说话或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句子如果不符合实际,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语病。
1.不合事理
例句:因为超采地下水,这片湖泊的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解析】“缩小”不能和倍数连用,应将“两倍”改为“1/2”或“一半”。
2.分类不当
例句: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小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
  【解析】句中“果树”包含了“梨树和杏树”,分类不当。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解析】句中“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指代不明。可将“他同意这种主张”改为“他主张接受”或“他主张反对”。
2.滥省主语造成歧义
例句:我看见张倩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解析】这个句子中“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人,不知是张倩还是老人,指代不明。
3.多项定语造成歧义
例句:局长吩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句中“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理解为“一所学校的几位领导”或“几所学校的领导”。
  (六)句式杂糅
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句式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陈述句和疑问句杂糅
例句: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
  【解析】这个句子应当删除“是可想而知的”,句子变为反问句: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
2.“把”字句和“被”字句杂糅
例句: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
  【解析】这个句子应当删除“把”或“被”。
3.前后牵连
例句: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某档诗词类综艺节目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解析】这个句子将“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某档诗词类综艺节目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与“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某档诗词类综艺节目总冠军,是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删去“的结果”即可。
【针对小练】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5个项目的冠军。
B.省博物馆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大熊猫和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成为时下潮流。
B.为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全省广大妇女,相关部门授予杨辉利等100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C.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进。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热潮的掀起,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C.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比例60%左右。
D.我国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B.“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判诗词境界,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
C.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D.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认识大数据的能力。
参 考 答 案
针对小练
1.A 2.A 3.D 4.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