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文本阅读
专题四 多文本阅读
【考情分析】
题型题量 江西中考语文从2021年开始设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题量2题,分值为6~7分
选材特点 从选材的角度来说,文本选取三则内容上有一定关联的材料,总字数1300字左右,2023年以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主题;2022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2021年以中国载人航天科技为主题,鲜明地体现了国家自信、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
命题特点 高频考点:内容理解与分析、材料内容概括、拓展探究等。2021年考查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022年和2023年设题淡化了文体知识,以文本的理解和信息提取为主
【备考贴士】
1.在进行多文本阅读之前,应熟练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知识要点。2.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众多,阅读量大,信息多,因此在这类阅读中建议先读题目再读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3.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圈点勾画表明特点、观点、理由等的关键词句,以节约时间。
【知识梳理】
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必备文体知识梳理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阅读要求
了解各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
(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能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能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其含义,学会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能准确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学会谈看法和写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能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四、主要特点
(一)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报刊摘要、人物访谈、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以点化入题。其话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活。
(二)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阅读材料有的内容相似但体裁不同,有的内容不同但体裁相同,有的题材、体裁都不相同,跨度较大。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注重个性阅读体验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
【考点精讲】
主题:草本植物、传统文化
(2023·江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本草,一个充满草香的中国符号
①中国古代史料中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本草植物的文字记载。
②《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本草植物。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本草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③所谓“本草”,除了草、木、果、蔬、谷,还有玉、石、禽、兽、虫、鱼等,但中药品中以草木最多,故古人代之以“本草”,沿用至今。
④“本草”一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我国古代中药类的书籍多称“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集注》《唐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救荒本草》《本草蒙筌》……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其中又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为翘楚。
⑤本草不仅是散发着淡淡草药香的中药材,更是热烈而浓郁的草木花果。
材料二:
连翘——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蛾眉春
①诗云:“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蛾眉春。虔心只把灵仙祝,医回游荡远志人。”
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其叶长大而浓,煮食甘美。经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黄,角结子。其功与蓝相近也。”
③连翘于早春先长叶后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又称黄花杆、黄寿丹等,多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山谷、山沟疏林中。其果实可以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结排脓之效。
④连翘的花语是“魔法”。受到这种花祝福的人,具有神奇且敏锐的洞察力和第六感。
材料三:
百合——叶聚棱棱峭,花垂娜娜稠
①诗云:“花似鹿匆还耐久,叶如芍药不多深。青泥瓦斛移山菂,聊著书窗伴小吟。”
②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根如葫蒜,数十斤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云是蚯蚓相缠结变作之。亦堪服食。”
③百合又名山丹、中庭等,原产于中国。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单生于茎顶。百合喜凉爽,较耐寒,生长于土壤深肥的林边或草丛中。百合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及多种生物碱,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鲜百合还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百合花在中国具有百年好合的含义。百合花常用以祝福一个人具有单纯、天真的性格,集众人宠爱于一身。
材料四:
银杏——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
①诗云:“花深竹石述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
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或雌树临水亦可;或凿一孔,内雄木一块,泥之,亦结。阴阳相感之妙如此。其树耐久,肌理白腻。”
③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银杏叶似扇形,如鸭掌状,又被称为“鸭脚树”,从栽培幼苗到结果需要20~30年,因此又被称为“公孙树”,取“公种而孙得食”之意。银杏的种子可入药,有敛肺气、定喘咳等功效。
④银杏一片片叶子就像是一页页岁月久远的泛黄书籍,上面留下的是历史的痕迹,也是时间的证明。银杏象征着坚韧、沉着与纯情,代表着永恒的爱或一生守候。
(以上文字均选自《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有删改)
考点一 内容概括与分析
中考设问 边讲边练
(2023·江西)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述材料围绕文物进行阐释和介绍,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物保护观和开放的心态,展现了中国文物的独特价值和不朽魅力。 B.材料一主要阐释中国文物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指示的落实情况。 C.材料二主要介绍殷商时期酒器作为礼器的载体功能、先秦时期最为独特的酒器——尊的形态和后世学者根据记载铸成的一系列动物形状的尊。 D.材料三主要介绍兔子形象在不同时期文物上的广泛运用,以及玉兔饰的尺寸、形态、用途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药类典籍中,本草就是指本草植物,是散发着淡淡草药香的中药材。 B.连翘、百合、银杏都是中药材,其治疗功效既有相通之处,又各不相同。 C.百合不但可入药,而且在传统文化中还具有美好的寓意,常用来祝福他人。 D.百银杏之所以被称为“公孙树”,是因为它生长缓慢,从栽培到结果需要很长的时间。
参 考 答 案
考点一
边讲边练
1.A
战术归纳
设题特点 内容概括与分析,以单选题的形式设题,有四个选项,每一个选项长度相当,信息均来自文本,考生需要选择阅读选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方法技巧 四步解题法: (1)一审——审题干,圈关键词,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2)二找——找出与选项内容相对应的段落和关联句。 (3)三比——将每个选项和文中关联句仔细比对,寻找差异,辨别正误。 (4)四判——选项与原文不同,选项错误;选项与原文表达意思一致,选项正确
错误类型 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②以偏概全: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个别代一般(或相反),特殊代普遍(或相反)。 ③断章取义: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缺漏原句的有关成分或某一方面的内容。 ④答非所问:即选项内容与题干问题无关。 ⑤混淆时态:常见的词语有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⑥混淆模态:常见的词语有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⑦正话反说:肯定和否定颠倒。 ⑧强加因果: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考点二 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设问 边讲边练
1.(2022·江西)从三则材料中,你得出了哪些有意义的结论 2.(2021·江西)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具有哪些优势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 2.四则材料均是从哪些方面对中国草本植物进行说明介绍的
参 考 答 案
考点二
边讲边练
2.历史文献记载、特性、生长环境、功用、象征意义(寓意)。
战术归纳
设题特点 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是对学生思维判断的检测,常以简答题的形式设题。解题时要将题干的信息,对应原文文本进行梳理分析,细心地进行提取与概括,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技巧 四步解题法: (1)一审——仔细审题干,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关键词,明确筛选的方向,然后根据要筛选的方向,回归文本,锁定答题的区间。 (2)二提——在答题区间内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做到准确、全面,还需借助一定的方法。 ①抓关键语句法。抓住总起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出概念或解说的句子,抓住进行比较或分析后得出结论的句子等。 ②抓关键词法。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性词语或者标点符号来筛选信息。 ③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3)三整合——对筛选出来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有些信息可直接整合,有些信息除了文中的语句,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的语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需注意表述的准确和简洁。我们在整合时,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尽量不用修饰语,用自己话概括时,尽量用短句。 (4)四校对——答案形成后,与题干的问法、字数要求、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漏掉的要点,答题时分点作答
考点三 思维拓展与延伸
中考设问 边讲边练
1.(2022·江西)从三则材料中,你得出了哪些有意义的结论 2.(2021·江西)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具有哪些优势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 3.中医、汉服、国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推崇。阅读以上材料,请你探究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参 考 答 案
考点三
边讲边练
3.示例: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实用巧妙、寓意美好,代表着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精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文化自强自信的增强,再加上科学技术信息化的助力,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和发扬。
战术归纳
设问方式 ①结合以上材料就××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认识)。 ②结合材料内容,谈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③请你就材料中的××给出你的评价。 ④根据材料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转述给××、提出你的建议,等等)
方法技巧 (1)拟写类。 ①析要求:读题干,明确需要拟写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②知主题:明确文章主题,拟写内容不能背离主题。 ③明文体:按拟写的不同文体要求进行拟写,如宣传标语、引导语等。 (2)观点(看法、认识、启示、劝说)类。 ①根据原文,结合实际,挖掘知识库存,进行思维拓展。 ②调动知识储备,谈阅读材料后的感受、感想。 (3)解释、评价类。 ①读题干,区分是解释还是评价或评述。 ②读文本,抓关键信息(如知识类、观点类等信息)。 ③运用文中知识或观点,解释或评价作答,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