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三轮进阶方向:课本中找模板,中考选材分主题整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三轮进阶方向:课本中找模板,中考选材分主题整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8: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与积累
三轮进阶方向:课本中找模板,中考选材分主题整合
2014~2023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选材一览表
年份 篇目 作者 文段主题 教材示例
2023 《晏子春秋》 《史记·管晏列传》选段 晏子(春秋)、司马迁(西汉) 人格涵养 《诫子书》
2022 《江西古文精华丛书》选段 / 勤学苦读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2021 《世说新语》选段 刘义庆(南朝宋) 人格涵养 《陈太丘与友期行》
2020 《资治通鉴》选段 司马光(北宋) 哲理感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9 《季布》 司马迁(西汉) 人物传记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
2018 《列子·说符》选段 列子(战国) 哲理感悟 《河中石兽》《虽有嘉肴》
2017 《清官周忱》 焦竑(明) 为官治国 《周亚夫军细柳》
2016 《世说新语》选段 刘义庆(南朝宋) 人物传记 《卖油翁》
2015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山水游记 《三峡》《答谢中书书》
2014 《精骑集》序 秦观(北宋) 乐学善学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类文一 乐学善学
课文示范:《<论语>十二章》《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虽有嘉肴》
【要点提炼】
学习态度:谦虚好学、乐观积极、持之以恒、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意志坚定、虚心求教、尊敬师长、不畏艰辛、积极上进……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培养学习兴趣、教学相长、反思自省、虚心求教、好问善问、自学与他学……
【答题规范】
第一步:明确人物身份、年龄、家庭条件、天资、学习态度、读书内因或外因、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等。
第二步:明确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具体事例、阻碍与困难等。
第三步:明确读书收获、学术成就、人生作用等。
【针对小练】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有删改)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湘一带对姐姐的称呼。
【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 考 答 案
类文一
针对小练
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督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和感激。
类文二 人物传记
课文示范:《卖油翁》《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愚公移山》《陈涉世家》
【要点提炼】
人物形象分析:
①君主:宽容豁达、沉稳机智、任人唯贤、善于纳谏、知人善用、从容大度……
②官、臣:临危不惧、机智果敢、不畏强权、足智多谋、善于思考、忠君爱国、刚正不阿、恪尽职守、有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斗争、敢于反抗……
③普通人:有才能、有德行、技艺高超、有远见卓识、善于观察、勤奋好学、有远大抱负……
人物刻画技巧:
①对比中凸显人物;②描写中展现人物;③具体事迹中刻画人物。
【答题规范】
第一步:明确主要人物,如果涉及多个人物,则需明确人物间的关系。
第二步:结合和主要人物相关的次要人物、人物事件、文中评价语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步:概括出人物品行,明确人物形象所带来的教育引导意义,把握人物的正面导向作用。
【针对小练】
先恭王①性刚直。当时誉②鄂文端公③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④诸公,每训梿⑤必以诸城⑥为式⑦。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
(选自《啸亭续录》,有删改)
【注】①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誉:称颂,赞美。③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④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⑦式:标准,榜样。⑧属(zhǔ)和:作诗与别人唱和。
请结合选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
参 考 答 案
类文二
针对小练
品格:恭王永恩不盲从于他人对鄂尔泰的称赞,能够直言鄂尔泰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他的刚直不阿;他平素喜欢贤士,并以贤教子,亲临文恪的丧礼,流泪属和文达的诗,体现了他的敬贤重情。
才能:能够通过分析敌情对战场形势作出准确预测,说明他具有军事才能。
类文三 劝谏劝勉
课文示范:《邹忌讽齐王纳谏》《诫子书》《出师表》《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要点提炼】
1.目的:①忠君爱国;②做人处事;③立志促学。
2.方式:①现身说法;②讽喻;③直谏(勉)。
3.人物关系与形象:①君臣;②长幼;③挚友。
4.成功的原因:①直言进谏,观点鲜明,引人深思;②劝说方法得当,以自身设喻,易于接受;③以小见大,有说服力;④被劝谏者虚心纳谏、赏罚分明、善于思考。
【答题规范】
第一步:明确主要人物和双方关系,如君与臣、父与子、妻与夫、朋友等。
第二步:明确劝谏(勉)的背景、事因、目的,把握双方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等。
第三步:从劝谏(勉)者的语言描写中把握其劝谏方式,如直言或委婉。
直言:直接指出问题症结,言辞恳切。
委婉:通过类比、设喻等方式,含蓄生动,更易于让对方接受。
第四步:注意从文段结尾被劝者的反应、态度、语言、行为等方面看劝谏(勉)效果。
【针对小练】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震方用事,性刻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ì):挖坑掩埋。
选文中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
参 考 答 案
类文三
针对小练
邹忌是用自己和徐公的美貌进行对比,用自身受蒙蔽的情况委婉劝谏皇帝,而尹昌隆是假借太子的指令执意劝谏,陈谔则是以死相逼,二人都是直言劝谏。
类文四 议论说理
课文示范:《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要点提炼】
【答题规范】
第一步:弄清故事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通过对语段的理解与分析,把握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或治国之道,探究现实意义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针对小练】
南梁①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 ”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②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我因阴结③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愬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因田婴北面而朝田侯。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南梁:地名,韩国之领地。②顾反:反而。③阴结:秘密结盟。
选文中张丐说要“早救之”,田臣思认为应“晚救之”,事实证明是“早救之”好,还是“晚救之”好 为什么
参 考 答 案
类文四
针对小练
“晚救之”好。当时韩、魏之兵还未疲惫,如果“早救之”,这等于齐军代替韩军去遭受魏军的攻击,反会使齐军受韩国的控制;而“晚救之”,齐国就可以举足轻重,利可以得,名声也可以尊显。
类文五 山水游记
课文示范:《三峡》《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要点提炼】
1.描写对象及其特点:
①山——连绵不绝、高峻挺拔、山高林密……
②水——山高水净、四季分明、湍急奔腾、源流绵长……
③其他——恬静安适、与山水浑然一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思想感情:
①乐——赏景之乐、遇事之乐、与民同乐……
②悲——遭贬谪之悲、国家山河之悲、生活孤寂之悲、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感慨之悲……
③追求向往——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追求,归隐田园、享受美景的闲情逸致……
④热爱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酷爱自然、愿与林泉常伴的志趣……
3.写作手法:①正面侧面相结合;②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③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④对比衬托;⑤白描……
4.写作顺序: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相互铺垫;②所思→所为→所见→所感;③游踪顺序
【答题规范】
第一步:明确写作对象,把握其特点。
第二步:明确描写的顺序、采用的方法,可在文段中简单批注。
第三步:通过山水景致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主旨情感。
【针对小练】
游天平山记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①,经平林浅坞②间,道傍竹石蒙翳③,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④。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⑤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⑥,蟠拏⑦撑柱,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⑧,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⑨,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懔然⑩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选自《明文选》,有删改)
【注】①舆:车子。②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这里指山坞。③蒙翳:遮蔽。④泠泠:清越。筑:古代一种打击的弦乐器。⑤狙杙(jū 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⑥噬(shì):咬。⑦蟠(pán):盘曲。拏(ná):牵引。⑧萦络:缠绕结成网状。⑨磴盘:石磴盘曲。⑩懔然:畏惧的样子。离朋散伍:离开朋友和伙伴。哦:吟哦。
1.作者在登太平山的过程中重点描绘了在    、    、 山   所见到的美丽景物。
2.选文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登山者的不同的兴致和感受
参 考 答 案
类文五
针对小练
1.怪石 泉水 山崖
2.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