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一、《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一、《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七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8: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文本阅读
专题五 名著阅读
【考情分析】
题型题量 江西中考从2019年开始对名著阅读进行考查,名著阅读题的题型设置上,2019年、2020年均只设一道单独的探究性简答题,2021年开始新增选择题,共3小题,考查形式和设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2019年、2020年均为6分,2021年开始增加至10分,所占分值比重也有所增加
命题特点 名著考查为必考题,内容涉及名著常识、整本书内容理解与主题探究。依据课标要求,对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是未来中考命题的重点
能力达标 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019~2023年江西中考名著阅读教材具体篇目及考点分布一览表
年级 涉及篇目 考点 选材特点
七上 《朝花夕拾》 2023:演讲主题(人物相关) 2022:书名解读 ①2019~2023年选取的都是统编版7~9年级教材内名著导读中的12部必读名著。 ②整道大题所有设题的篇目选择会兼顾7~9三个年级。 ③《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儒林外史》是近四年设题频率较高的四部名著,古今贯通,中西结合,设题角度多样化
《西游记》 2022:名著解说辨析(题材相关) 2021:名著解说辨析(情节相关) 2019:专题探究(孙悟空)
七下 《骆驼祥子》 2023:演讲主题(语言特点) 2022:书名解读(解读示例)
《海底两万里》 2023:演讲主题(人物相关) 2021:名著解说辨析(作者及内容相关)
八上 《红星照耀中国》 2023:演讲主题(人物相关) 2022:书名解读 2021:阅读方法指导 2020:专题探究(长征精神)
《昆虫记》 2023:理趣和情趣(写作手法) 2022:名著解说辨析(作者及书籍赞誉相关) 2021:名著解说辨析(赞誉相关) 2019:专题探究(学观察)
八下 《傅雷家书》 2021:内容类比(与诸葛亮《诫子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2:书名解读
九上 《艾青诗选》 2022:《刈草的孩子》做批注 2019:专题探究(诗歌意象)
《水浒传》 2021:名著解说辨析(结构、人物、语言相关) 2020:专题探究(人物)
九下 《儒林外史》 2023:讽刺手法 2022:名著解说辨析(题材相关) 2020:专题探究(讽刺艺术)
《简·爱》 2022:名著解说辨析(主旨相关)
【备考贴士】
  ①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要落实到位,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②要落实真正的阅读,不同体裁的书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需要关注教材名著导读部分,更要注重基于理解的体验、感悟、思考。
【知识梳理】
一、《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七上)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是一部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这本书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作品主题】①批判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②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③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④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作品特色】①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②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③富有诗情画意,穿插幽默和讽喻;④常用反讽、对比手法,注重细节,以小见大。
读书方法指导
  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①阅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②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③阅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④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思维导图】
  【作品简介】
作品名 内容简介
《狗·猫·鼠》 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在交配时的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其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写了“我”仇猫的原因以及童年时关于隐鼠的回忆,表达了对“猫”一类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 <山海经>》 文章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粗俗、不拘小节,但却真诚、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十 四孝图>》 “我”从当时反对白话的行为谈起,怒斥了这种行为并感叹当时的小学生只能读一些粗拙的白话文作品,由此忆述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时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以幽默的笔调嘲讽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 “我”盼望着见到繁盛的迎神赛会。终于,“我”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内心十分高兴。然而正要出发,父亲却强迫“我”背完书才能去,“我”的兴致便一扫而光了。文章再现了“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又痛苦的感受,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儿童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表达了作者对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强权教育的强烈谴责
《无常》 文章介绍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儿的鬼,他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文章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文章先写了“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雪地捕鸟的场景,乐趣无穷;又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回忆拜师、询问“怪哉”虫、读书和课上描画等事,乏味中也有乐趣,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天性的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
《父亲的病》 这篇文章重点回忆儿时“我”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我”先是和S城的一个“名医”周旋过两年,然后请了“名医”陈莲河,但都没能治好父亲的病。文中分别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所谓“名医”实为庸医的真相,批判了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此外,还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及对封建礼教的不认同
《琐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隔壁家自私自利的衍太太,并主要回忆了“我”到南京求学的经历。文章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与此同时,“我”不顾师长反对仍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我”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因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又深感国人的愚昧、麻木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其中“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范爱农》 在日本留学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残忍杀害徐锡麟一事而发生争执,“我”认为他“很可恶”。后来“我”与他在故乡重逢,冰释前嫌,谈起各自的经历,并回忆了在东京产生误会的根源。报馆案风波中,范爱农追求革命却备受打击迫害。后来,范爱农落水淹死,“我”怀疑他是自杀。文章表达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
  【人物辨识】
人物 情节 形象特征
长妈妈 (《阿长与 <山海经>》 《狗·猫·鼠》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阿长与<山海经>》) 迷信、唠叨
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在床上摆一个“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 多事、愚昧无知、不拘小节
给“我”买带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母亲、工人一块等“我”背书(《五猖会》) 乐于助人、爱孩子、善良纯朴、仁厚慈爱
踩死了“我”的隐鼠,让“我”以为隐鼠是被猫吃掉了(《狗·猫·鼠》) 笨拙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初次见面的一节课,讲话缓慢而很有顿挫 中规中矩、略显古板
上讲台没有打领结,添改、订正“我”的讲义 对外表不拘小节、关心学生、认真负责
纠正“我”的解剖图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对弱国学生的关心、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
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 严谨求实、注重调查
范爱农 (《范爱农》) 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执(自己老师被杀,但在东京同乡会反对鲁迅等人发电报回国) 冷静、对社会认识深刻、孤傲
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 自尊心强、重情义
当监学兼教书时很勤快 追求进步、负责
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
父亲 (《父亲的病》 《五猖会》) 让“我”在看五猖会前背《鉴略》 严肃,不懂儿童心理;专制、严苛的封建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教育方式陈旧
患水肿被庸医耽误,最后病故
无常 (《无常》) 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悲伤,便放儿子“还阳半刻” 具有人情味儿
哭笑在脸上,放人“还阳半刻”,不惧怕阎罗王的板子 爽直公正
寿镜吾先生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有戒尺和罚跪的规则都不常用;读书入神 方正、质朴、博学
不乐意“我”问“怪哉”虫的问题;要求学生大声读书,却对学生读错的内容不予纠正;学生跑到书屋后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时间,他并没有严厉呵斥 教学方式刻板、守旧;关爱学生,严厉但又和蔼
衍太太 (《琐记》 《父亲的病》) 对自己孩子严厉却怂恿其他孩子作乱,但又在其他孩子的家长面前掩盖自己挑唆的事实 自私、虚伪、表里不一
唆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 多嘴多舌、爱搬弄是非
教唆“我”变卖母亲首饰;父亲临死前唆使“我”哭叫,让父亲不能安心离世;孩子们头磕肿了,她用烧酒加水粉消肿还说能止痛且不留疤 封建迷信、心术不正
(续表)
人物 情节 形象特征
陈莲河等庸医 (《父亲的病》) 第一个名医见治不好父亲的病,便推荐陈莲河,摆脱干系;陈莲河见自己的医术治不好父亲的病,便建议用“巫术”治 狡猾、巫医不分
第一个名医出诊费用很高,深夜出诊和出城出诊的出诊费都要加倍;陈莲河的出诊费也很高,单卖的“灵丹”收费也不低 勒索钱财
两位庸医都开奇怪的药引,如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败鼓皮丸等,但这些药对父亲的病却不起作用 故弄玄虚、草菅人命
巫医不分,一味排斥西医 故步自封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