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奇思妙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的奇思妙想》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自己想发明的一种神奇的东西。这类习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给出的三个例子,分别给予了学生不同的启发:将事物的功能进行组合或扩展,改变事物的功能,让事物变化起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构思内容,可以从“样子”和“功能”两个方面来写,以图示的方式引导构思。鼓励学生可以把想发明的东西画出来,这既增加了本次习作的趣味,又能让学生的想法形象化,他们可以借助画面进行语言描述。
学生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富于想象力,对想象类习作有较强的兴趣。但用文字清楚描述心中所想的能力有待提高,借助图示和画画的方法清楚介绍自己发明的东西,这需要教师予以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 2.能够借助图示和画画,清楚的介绍自己要发明的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1.结合教材例子,产生奇思妙想,大胆想象自己出自己的发明。 2.借助图示和画画,从样子和功能两方面清楚的介绍自己要发明的事物。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环节如何使用?预期效果?) 本课主要采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习作教学要点突出、直观,机器人学生与教师对话活泼有趣,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调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总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发明时光穿梭机,回到刺激的恐龙时代,带着熊猫宠物在飞船上遨游太空,或者像爱丽丝一样掉进兔子洞,来一场奇幻大冒险!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根据教师的提示,想想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多媒体图片出示时光穿梭机、飞船、爱丽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脑洞大开,确定选材 结合教材例子,给与学生想象方法的点拨,并举例引导。例如,会飞的小木屋,把居住功能和飞行功能组合在一起,像这样对事物功能进行组合或拓展的,还有能购物的冰箱、能潜水的汽车。 想象方法总结:对事物功能进行组合拓展,改变事物原有的功能,让事物变化起来。 根据教师的点拨,从“对事物功能进行组合拓展”“改变事物原有的功能”“让事物变化起来”三个方面展开有趣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
互动教学,写作指导 与机器人学生对话,引导学生用列图示或画图画的方法,说说会飞的小木屋的样子和功能。 展示精彩例段。 写法点拨: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从“远远望去”到“走近一瞧”,再到“推门入屋”。其中走近一瞧这部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事物的功能由主到次,再结合生活需求加上特色功能。动词的运用可以让功能更加具体生动 学习如何列图示或画图画梳理事物的样子、功能等。 借助多媒体课件,与机器人学生对话,展示列图示和画图画的方法;精彩例段关键词用红色标记,便于学生抓住写作要点。
总结方法, 课堂小结 机器人学生总给本节习作课写好关于发明的想象作文的方法。
学以致用,表达巩固 要求学生将从“会飞的小木屋”习作中学到的,用在“导航眼镜”的口头练习上。 学生作“导航眼镜”的口头练习。
领悟写法,当堂写作 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用列图示或者画图画的方法,写写自己的想象发明。
七、教学特色: 利用机器人模拟学生,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掌握列图示或画图画的方法梳理思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清晰精准地突破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