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教学主题 酸和碱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盐;氯化钠;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常见物质分类;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施用肥料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化肥的简易鉴别。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下
单元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生活中几种重要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的过滤、蒸发等基本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分类的学科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本课题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认识它们的用途,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类比、推理盐的性质。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养成。在教学中以实验为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课题2 本课题主要内容为化学肥料,是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盐类知识的延伸,主要讲解常见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介绍铵态氮肥的鉴别,教材设计了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区分方法,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了解化学肥料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的意识。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个课题,盐和化学肥料。先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盐,总结盐的性质,学习粗盐过滤提纯的基本操作。由盐的化学性质延伸到复分解反应及物质分类。通过化学肥料氮磷钾肥了解化肥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使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此树立保护环境意识。通过粗盐去除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的内容多以实验和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创设情境,通过化学实验操作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通过总结常见盐的性质,透过现象学习本质,并加以总结,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并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本单元教学重点:食盐的用途;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本单元教学难点: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施用化肥的注意事项及“利”与“弊”;了解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单元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在生活中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对于盐的认知不够准确清晰。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和探究,学生已经学完初中化学中无机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盐、复分解反应等知识,为掌握本课题奠定基础。在科学探究上,学生已经经过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训练,学习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学科渗透上,生物学上已经对植物的生长做出了系统的讲解,对化学肥料、农药知识也有所渗透。总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课题相关知识、技能、情感,但缺乏对“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化学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科学、系统的认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较轻松地把两者相结合,既能正确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也能运用化学知识指导或改进生产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单元目标 1.认识盐的分类及概念;2.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4.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5.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6.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7.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8.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是否能够进行;9.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10.总结学习盐的化学性质;11.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学习的方法与意义;12.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13.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14.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15.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16.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17.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18.了解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盐;氯化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物质的分类。
课题2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施用化肥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化肥的简易鉴别。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3 1.认识盐的分类及概念;2.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4.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5.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6.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7.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8.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是否能够进行;9.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10.总结学习盐的化学性质;11.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1.认识盐的分类及概念;2.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3.能运用蒸发操作技能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4.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5.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6.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7.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8.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是否能够进行;9.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10.总结学习盐的化学性质;11.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讲述盐的组成概念;通过阅读了解氯化钠;通过动手实验进行粗盐提纯操作;通过对比学习总结归纳碳酸钠、碳酸钙的构成、性质;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讲解复分解概念,通过练习,判断复分解反应;分组讨论总结演的化学性质和物质的分类。 校本P78页第1-5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3.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4.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5.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6.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7.了解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3.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4.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5.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6.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7.了解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化学肥料概念;通过阅读总结常见化学肥料的分类;用辩证思维分析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化肥的简易鉴别。 校本P84-85页第1-5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2)
课题 课题2 化学肥料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内容为化学肥料,是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盐类知识的延伸,主要讲解常见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介绍铵态氮肥的鉴别,教材设计了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区分方法,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了解化学肥料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的意识。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习者分析 本课题就化学肥料的组成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进行学习和探究,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神奇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利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3.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4.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5.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6.了解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7.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了解化学肥料;
2.了解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的作用及施用;
3.施用肥料与环境的关系;
4.了解农药;
5.了解化肥的简易鉴别。
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探究化学肥料的作用;
2.能够认真仔细探究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3.能够认真仔细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影响,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总结归纳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够总结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影响和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结论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影响和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的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影响和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
总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化学肥料
【多媒体展示图片】菜园【过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菜园中的瓜果蔬菜要想长得茂盛且多产,植物生长需要养分,而土壤中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这节课我们学习化学肥料。【板书】课题2 化学肥料 学生观看图片。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化学肥料的合理利用。
任务二:新课讲授:化学肥料
【过渡】人类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天然有机肥料。18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之后,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阅读】课本P79页11-8 1949~1985年化肥使用量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了解化肥使用情况。【板书】一、化学肥料【讲解】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另外还有一些微量营养元素:B、Cu、Mn、Mo、Zn、Fe、Cl等。其中氮、磷、钾等元素是在植物生长中较大,因此氮肥钾肥和磷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阅读】阅读课本P80页内容,了解各类肥料的种类及作用,以及植物生长中缺少这些元素所表现的状况。【总结】1.氮肥作用: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具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缺氮:缺氮的农作物叶片枯黄常见氮肥:(1).含氮化合物:尿素[CO(NH2)2]、氨水(NH3﹒H2O)(2).铵盐: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3).硝酸盐:硝酸铵(NH4NO3)、硝酸钠(NaNO3)。2.磷肥作用: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缺磷:缺磷的农作物生长迟缓,产量降低。常见磷肥: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2.钾肥:作用: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量较高,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缺钾:作物叶片边缘和尖端发黄,并逐渐焦枯;易倒伏。【讲解】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复合肥。4.复合肥作用: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具有多重功效,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常见复合肥:磷铵[NH4H2PO4(磷酸二氢铵)和(NH4)2 HPO4(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讲解】叶色不浓绿——施氮肥,叶尖枯焦——施钾肥,叶色不浓绿、边缘还焦枯——施复合肥。【板书】1.氮肥2.磷肥3.钾肥4.复合肥【阅读】阅读课本P81内容,了解为何要明确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总结】化肥的利与弊:有利方面:化肥中的营养含量比较高;化肥大多溶于水;施入土壤后能很快被作物吸收,肥效快而显著;不利方面:造成对土壤的污染;造成对水源的污染;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都要注意适可而止。化肥、农药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性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都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等,因此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板书】二、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的利与弊【讲解】除化学肥料外,农药是保护和提高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药剂。危害: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使用不当会带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农药的施用: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物质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按照规定的使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药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 学生阅读并观察图表。学生阅读并总结。学生观看图片。【学生练习】小青妈妈种的蔬菜中,叶色不浓绿的蔬菜,叶尖枯焦的蔬菜,叶色不浓绿、边缘还焦枯的蔬菜分别应该使用什么化学肥料?学生阅读并思考。 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任务三:新课讲授:化肥的简易鉴别
【过渡】化肥的种类不一,若不能正确的施用,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该如何鉴别化肥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板书】三、化肥的简易鉴别【实验探究】课本P82-83页初步区分常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实验1】比较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讲解】氮肥氯化铵:白色晶体,溶于水,无气味;碳酸氢铵:白色晶体,溶于水,有刺激性氨气气味;磷肥磷矿粉:灰白色(偏褐色),不溶于水,无气味;过磷酸钙:灰白色,不溶于水,酸味;钾肥硫酸钾:白色晶体溶于水,无气味;氯化钾:白色晶体,溶于水,无气味。【实验2】分别取少量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讲解】氮肥:硫酸铵、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加熟石灰研磨,无气味。【总结】鉴别化肥的步骤和方法1.观察样品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观察水溶性。颜色为灰白色粉末且不易溶于水的为磷肥,其余为氮肥和钾肥。2.取少量压碎的熟石灰放入研钵里与样品均匀混合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铵态氮肥(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其余是钾肥。【板书】看状态,比较颜色,加水,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阅读】阅读课本P83页资料卡片,了解氮肥的简易鉴别。【讲解】氮肥的简易鉴别: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氮肥加碱:无氨味:尿素;有氨味: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硫酸铵;无白色沉淀:氯化铵、硝酸铵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铵;无沉淀:硝酸铵。 学生观察并总结。学生阅读并总结。 通过探究实验活动了解化肥的简易鉴别。
任务三: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2.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肥料一、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二、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的利与弊三、化肥的简易鉴别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了解历史上发生过由病虫害引起的农业灾害。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通过资料查阅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与作用。通过总结化学肥料的利与弊,拓展学生辩证思维与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设身处地的了解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实事求是地了解化学肥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内容为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简易鉴别,我们了解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又通过数据、表格和图片的展示,认识化学肥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总结使用化学肥料对环境影响的利与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节课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化学肥料简易鉴别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参与其中,满足学生对化学的新奇与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迎难而上的科学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善于总结和观察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