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物理-第08讲-光的色散和直线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物理-第08讲-光的色散和直线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11:36:1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物理-第08讲-光的色散和直线传播
一、单选题
1.一个人沿马路行走,经过一盏路灯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的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图示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3.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三棱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B.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则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
CD.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会落在a点更偏下的位置,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则向上移动,仍可落 在a点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2020七下·丽水期末)健康码是疫情期间用来展示健康状态的二维码,如图是健康码的绿码,下列关于绿码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B.白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C.绿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D.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如图所示,绿色部分只能反射绿光,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白色部分照上什么颜色的色光,它就显示什么颜色,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关于”雨过天晴,彩虹高挂”所包含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是实像
B.太阳光从空气射人积水中一定发生折射现象
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蓝天中高挂的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C错误;
B.太阳光从空气射人积水中,如果垂直入射,那么此时传播方向不变,即不一定发生折射现象,故B错误;
D.蓝天中高挂的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6.(2023七下·上虞期末)上虞江滨公园里小虞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绿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应该选择滤镜的颜色()
A.无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绿色物体只能反射绿光,因此滤镜应该让绿光经过。而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因此滤镜应该为绿色。此时绿光照在红花上被吸收而呈现黑色。
故选B。
7.(2023七下·宁波期末)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
A.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自身都会发光,发出的光会进入人眼
B.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
C.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
(3)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作用后,就可以在白屏上看到这七种颜色的光;
(4)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A.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A错误;
B.红色塑料薄膜只能透过红光,而其它颜色都被吸收,所以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白色和红色物体的颜色是红色,而其他颜色的物体变成了黑色,故B错误;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3七下·东阳期末)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B.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
C.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D.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物体的颜色由其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A. 因为白纸和红字都反射红光,透过遮挡板,只能看到一张红纸,不能看清白纸上的红字,故A错误;
B. 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因为白纸和红字都反射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故B错误
C. 遮挡板透过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故C错误;
D. 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蓝色透明遮挡板只能透光蓝光,白纸是蓝色的,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3七下·余杭期末)直接观看难得一见的日偏食太刺眼,小金采用小孔成像的方法,太阳光垂直照射在靠近地面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O形 B.▽形 C.△形 D.形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特点为: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小孔成像所成像与原物相同,故为原来的性状。
故答案为:D
10.(2023·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一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杆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一年中的不同日期的正午杆影的长短是不同的。
【解答】A. 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正确;
B.一天中杆影移动是地球的自转造成;
C.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故其杆影最短;
D.利用杆影变化来判断时刻。
故答案为:B
11.(2023七下·北仑期中)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则光屏上成的像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半透明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则物距不变而像距变大,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变短,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错误;
D.若向左推动内筒,则物距不变而像距变小,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因此光线更会聚,即所成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七下·龙湾期中)小敏穿了一件白衬衫、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所穿服装的颜色分别是(  )
A.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B.红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C.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D.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白衬衫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红光照射时被反射,因此衬衫为红色。蓝裤子只能反射蓝色光,则红光照射时被吸收,因此裤子为黑色。黑皮鞋吸收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射时被吸收,因此皮鞋为黑色。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2023七下·富阳期中)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白色瓷盘能够反射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在上面被反射,因此呈现红色。
红色苹果只能反射红光,则红光照在上面被反射,因此呈现红色。
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则红光照在上面被吸收,因此呈现黑色。
故选B。
14.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 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2022七下·宁海期末)阳光可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具有较大的能量
C.红外线可烘干一些物体,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合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判断。
【解答】A.根据对光的色散现象可知,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能够使蛋白质变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线可烘干一些物体,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6.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对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仍然是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7.(2021七下·西湖期中)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答案】C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紫外线属于人眼看不到的光,验钞机发出紫外线的同时会发生可见的紫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8.(2017七上·杭州月考)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   ,可能的原 因是   。
(3)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   色。
(4)进一步研究:将上述装置先放在 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 20℃的环境中,先降到 20℃的是黑瓶,原因是   ,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答案】(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涉及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1) 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散热速度也越快;(2)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3)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水器中水的内能;
【解答】(1)由于黑色瓶子吸热本领大于白色,所以右边的玻璃瓶吸热多,温度高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玻璃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故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右边黑色玻璃瓶颜色比左侧的深,吸热本领更强,吸收的热量更多,温度也就越高;
(3)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吸收的热量越多越好,故应将管子涂成黑色:
(4)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同样散热速度也越快;
故答案为:
(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19.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④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虛像的是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④;②③④;①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④水面的倒影,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1)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属于虛像的是 ②③④ ;
(2)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②③④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① 。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
(1)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则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4)晴天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的原因是   。
【答案】(1)倒立
(2)变大
(3)不变
(4)树叶的锋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21.(2023七下·武义期末)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蜡烛和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答案】(1)小孔
(2)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 验证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应保持其余变量相同;
(2)验证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小孔的大小相同;
(3)分析表格可知,圆孔的直径和像的清晰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1)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确定像距;
(2)验证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小孔的大小相同;
(3)有表格数据可知, 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
22.(2023七下·金华期中)小科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的高度随距离的变化关系;
(2)根据图像找到对应的点,从而确定此时影子的高度;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从20cm增大到70cm时,黑板擦的影子高度从20cm变为12.6cm,那么得到结论: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如下图所示,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15.5cm。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距离从20cm增大到30cm时,影子高度从19.5cm减小到17cm,减小了:19.5cm-17cm=2.5cm;
当距离从60cm增大到70cm时,影子高度从13cm减小到12.5cm,减小了:13cm-2.5cm=0.5cm;
因此: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基本不变。
四、解答题
23.(2023七下·金东期末)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折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
(2)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
(3)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4)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   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答案】(1)大于
(2)底面BC
(3)会聚
(4)红光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1)光从空气折射向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折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向哪个方向偏折;
(3)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
(4)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
(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折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都向底面BC偏折;
(3)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即起到会聚作用;
(4)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故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红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1)大于;(2)底面BC;(3)会聚;(4)红光。
24.(2022七下·长兴月考)“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答案】(1)不可见光
(2)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紫外线的定义解答;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4)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②根据噪声对人的影响判断;
③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④根据音调和对准靶心的关系解答。
【解答】(1)在紫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的解释: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
(4)A.运动员根据声音的尖锐程度确定击发时间,也就是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观众鼓掌会干扰运动员对声音的判断,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是在听觉神经中形成,故C错误;
D.音调最高时,声音最尖锐,此时对靶心的瞄准程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物理-第08讲-光的色散和直线传播
一、单选题
1.一个人沿马路行走,经过一盏路灯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的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图示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4.(2020七下·丽水期末)健康码是疫情期间用来展示健康状态的二维码,如图是健康码的绿码,下列关于绿码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B.白色部分只反射绿光
C.绿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D.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5.关于”雨过天晴,彩虹高挂”所包含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是实像
B.太阳光从空气射人积水中一定发生折射现象
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蓝天中高挂的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
6.(2023七下·上虞期末)上虞江滨公园里小虞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绿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应该选择滤镜的颜色()
A.无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7.(2023七下·宁波期末)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
A.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自身都会发光,发出的光会进入人眼
B.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
C.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8.(2023七下·东阳期末)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B.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
C.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D.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9.(2023七下·余杭期末)直接观看难得一见的日偏食太刺眼,小金采用小孔成像的方法,太阳光垂直照射在靠近地面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O形 B.▽形 C.△形 D.形
10.(2023·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一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11.(2023七下·北仑期中)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12.(2023七下·龙湾期中)小敏穿了一件白衬衫、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所穿服装的颜色分别是(  )
A.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B.红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C.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D.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13.(2023七下·富阳期中)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4.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15.(2022七下·宁海期末)阳光可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具有较大的能量
C.红外线可烘干一些物体,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
16.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17.(2021七下·西湖期中)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二、填空题
18.(2017七上·杭州月考)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   ,可能的原 因是   。
(3)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   色。
(4)进一步研究:将上述装置先放在 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 20℃的环境中,先降到 20℃的是黑瓶,原因是   ,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19.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④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虛像的是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
(1)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则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4)晴天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的原因是   。
21.(2023七下·武义期末)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蜡烛和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22.(2023七下·金华期中)小科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四、解答题
23.(2023七下·金东期末)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折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
(2)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
(3)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4)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   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24.(2022七下·长兴月考)“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三棱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B.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则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
CD.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会落在a点更偏下的位置,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则向上移动,仍可落 在a点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如图所示,绿色部分只能反射绿光,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白色部分照上什么颜色的色光,它就显示什么颜色,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C错误;
B.太阳光从空气射人积水中,如果垂直入射,那么此时传播方向不变,即不一定发生折射现象,故B错误;
D.蓝天中高挂的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绿色物体只能反射绿光,因此滤镜应该让绿光经过。而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因此滤镜应该为绿色。此时绿光照在红花上被吸收而呈现黑色。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
(3)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作用后,就可以在白屏上看到这七种颜色的光;
(4)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A.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A错误;
B.红色塑料薄膜只能透过红光,而其它颜色都被吸收,所以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白色和红色物体的颜色是红色,而其他颜色的物体变成了黑色,故B错误;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物体的颜色由其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A. 因为白纸和红字都反射红光,透过遮挡板,只能看到一张红纸,不能看清白纸上的红字,故A错误;
B. 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因为白纸和红字都反射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故B错误
C. 遮挡板透过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故C错误;
D. 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蓝色透明遮挡板只能透光蓝光,白纸是蓝色的,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特点为: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小孔成像所成像与原物相同,故为原来的性状。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杆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一年中的不同日期的正午杆影的长短是不同的。
【解答】A. 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正确;
B.一天中杆影移动是地球的自转造成;
C.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故其杆影最短;
D.利用杆影变化来判断时刻。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则光屏上成的像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半透明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则物距不变而像距变大,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变短,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错误;
D.若向左推动内筒,则物距不变而像距变小,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因此光线更会聚,即所成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白衬衫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红光照射时被反射,因此衬衫为红色。蓝裤子只能反射蓝色光,则红光照射时被吸收,因此裤子为黑色。黑皮鞋吸收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射时被吸收,因此皮鞋为黑色。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白色瓷盘能够反射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在上面被反射,因此呈现红色。
红色苹果只能反射红光,则红光照在上面被反射,因此呈现红色。
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则红光照在上面被吸收,因此呈现黑色。
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 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合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判断。
【解答】A.根据对光的色散现象可知,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能够使蛋白质变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线可烘干一些物体,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对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仍然是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紫外线属于人眼看不到的光,验钞机发出紫外线的同时会发生可见的紫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涉及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1) 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散热速度也越快;(2)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3)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水器中水的内能;
【解答】(1)由于黑色瓶子吸热本领大于白色,所以右边的玻璃瓶吸热多,温度高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玻璃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故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右边黑色玻璃瓶颜色比左侧的深,吸热本领更强,吸收的热量更多,温度也就越高;
(3)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吸收的热量越多越好,故应将管子涂成黑色:
(4)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同样散热速度也越快;
故答案为:
(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19.【答案】①;②③④;②③④;①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④水面的倒影,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1)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属于虛像的是 ②③④ ;
(2)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②③④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① 。
20.【答案】(1)倒立
(2)变大
(3)不变
(4)树叶的锋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21.【答案】(1)小孔
(2)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 验证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应保持其余变量相同;
(2)验证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小孔的大小相同;
(3)分析表格可知,圆孔的直径和像的清晰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1)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确定像距;
(2)验证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小孔的大小相同;
(3)有表格数据可知, 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
22.【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的高度随距离的变化关系;
(2)根据图像找到对应的点,从而确定此时影子的高度;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从20cm增大到70cm时,黑板擦的影子高度从20cm变为12.6cm,那么得到结论: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如下图所示,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15.5cm。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距离从20cm增大到30cm时,影子高度从19.5cm减小到17cm,减小了:19.5cm-17cm=2.5cm;
当距离从60cm增大到70cm时,影子高度从13cm减小到12.5cm,减小了:13cm-2.5cm=0.5cm;
因此: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基本不变。
23.【答案】(1)大于
(2)底面BC
(3)会聚
(4)红光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1)光从空气折射向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折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向哪个方向偏折;
(3)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
(4)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
(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折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都向底面BC偏折;
(3)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即起到会聚作用;
(4)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故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红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1)大于;(2)底面BC;(3)会聚;(4)红光。
24.【答案】(1)不可见光
(2)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紫外线的定义解答;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4)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②根据噪声对人的影响判断;
③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④根据音调和对准靶心的关系解答。
【解答】(1)在紫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的解释: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
(4)A.运动员根据声音的尖锐程度确定击发时间,也就是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观众鼓掌会干扰运动员对声音的判断,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是在听觉神经中形成,故C错误;
D.音调最高时,声音最尖锐,此时对靶心的瞄准程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