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课题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型 讲授
学情分析 本节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基于证据和逻辑、抓住事物本质及相互关系的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 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分析生态足迹。 (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教学准备 PPT、练习册 授课教师 姚莹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旁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滇池附近的标准农田和居民用地不断改造,工矿企业不断涌现。滇池由“高原明珠””走向“臭水池。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从滇池的实例思考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 2、滇池复生启示我们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 【生态足迹】 学生阅读书本,说出生态足迹的概念、换算方式、内容与特点。 (1)概念: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 人口单位 (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 生产资源 和 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 (2)换算: 教师介绍中国生态足迹的情况。 (3)内容: 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表示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渔业用地: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耕地:表示种植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草地:表示生产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林地:表示生产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4)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为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少生态足迹的值。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生活方式 生产资源 吸纳废物(碳足迹) 步行 开车 占用 吸收尾气需要森林面积 吃蔬菜 吃牛肉 养牛需要 养牛比种菜排放更多CO2 【任务一:生态足迹分析】 1.据图分析,什么足迹的比例逐渐增加,请分析其中原因 碳足迹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 2.开车出行与步行相比,生态足迹增大的原因? 开车出行增加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吸收尾气需要的林地面积。 3.为什么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养牛和种植蔬菜在排放温室气体方面的差异来思考作答。 【活动二: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持续飞速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人口增长导致生态足迹_需求_增大,生态足迹_供给__增大,造成生态足迹增大。 问题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根据教材“思考·讨论”的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 概念解析,向学生提供概念,让学生用生活常识对概念进行对照解析。 常见状况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盈余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思备三年成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