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演化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地球的演化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4 08: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地球的演化
地层漫步一
任务一:观看模拟实验,认识地层与化石
任务二:简要概括出沉积地层的形成规律
操作步骤:
1:缓慢倒入碎屑物一号,尽量使其厚度一致,期间将生物遗体1号混入并被碎屑物1号掩埋。
2:按照同样方法依次倒入碎屑物2号、3号、4号,倒入碎屑物3号期间将生物遗体2号混入其中,并被碎屑物三号掩埋。
年轻
古老
地层和化石的特征
地球历史的“书页”
地层
地壳上部呈带状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具有层理结构
岩层上新下老
常含有化石
化石
书页中的文字
动物化石
植物化石
遗迹化石
保存在沉积岩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与演化
①生物
一般需具骨骼、甲壳等硬体部分。
②死亡、埋藏
尸体尽量完整且迅速被掩埋。
③化石
生物遗体须经过长时间作用形成。
④采集
化石出露,被考古学家等发现采集。
A
B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为山地,地势高,未发生沉积。
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4所在地层被侵蚀掉。
1
2
3
4
随堂活动
地层与化石的作用
①利用化石确定地层的时代与顺序。
简单
低级
复杂高级
同一时代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不同时代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一般越往上层越高级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②根据地层性质和化石特征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破碎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浅海环境
地层漫步二
探索任务:
地球历史博物馆共有四个展览厅,每个队伍负责一个展览厅资料的整理,并推选一个讲解员,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简要描述相应的地质年代对应地理环境与生物特征。
(提示:尽量从距今时间、海陆变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以及气候等方面归纳)
前寒武纪厅
中生代厅
古生代厅
新生代厅
按照任务单完成相应任务
通关装备地质年代表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生命演化:
地球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经常出现烟雾满天的景象;
太古宙出现原始生命;元古宙后期出现多细胞生物,生命大发展。(蓝藻)
矿物演化:
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铁、镍、铬)
前寒武纪厅(46亿年至5.41亿年)
出现生命,开始改变大气环境
浏阳明明不属于火山地震带,为何大围山却主要以岩浆岩为主?猜猜这里的岩浆岩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拓展:推测思考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诞生之初不断受到陨石撞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增加,地球上大部分的岩石处于熔融状态。随着陨石撞击的不断减少,地球逐渐冷却。地球表层冷却形成原始的地壳。
地球内部的气体逸出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的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云层不断凝结致雨向地表倾泻,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原始海洋形成。
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生命演化:
陆地面积大大增加,形成联合海陆
地壳剧烈运动,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
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植物:出现蕨类植物
矿物演化:
重要的造煤期
古生代厅(5.41-2.52亿年)
发生了历史是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古生代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60%无脊椎动物灭绝,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动物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物种代灭绝为何有差异性?
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生命演化: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联合古陆解体。
环太平洋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并开始像鸟类发展
植物: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矿物演化:
重要的造煤期
中生代厅(2.52亿-6600百万年)
恐龙灭绝,50%以上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时代,它们是不可一世的霸主。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恐龙统统灭绝了,无一幸存,这实在是个谜。
中生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请你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陨星碰撞说
气候变迁说
大陆漂移说
被子植物中毒说等。
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生命演化: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
巨大规模造山运动,现代高山大多此时形成。
动物:哺乳动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
植物: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新生代厅(6600百万年距今)
联合古陆形成
海洋和陆地形成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地表演化
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面貌
蕨类植物
蓝 藻 等 原 核 生 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两栖类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生物演化
矿产形成
成煤时期
重要成矿时期
成煤时期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知识总结
【知识拓展】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五类。孢子植物一般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属于真核生物。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就是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陆,称为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中生代在环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中国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
新生代时,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区又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拓展地球地壳运动过程
拓展补充:冰期和间冰期
冰期是气候较寒冷的时期,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
冰期与间冰期由于气温的差异导致海平面的变化,会影响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也会影响陆地和海洋生物的活动范围(p37)。
宙 代 纪 大气 海陆 植物 动物 其它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地壳运动剧烈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出现人类 冷暖交替变化
新近纪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古近纪 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中生代 白垩纪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鸟类、小型哺乳动物 主要的成煤期
侏罗纪 三叠纪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后期形成联合古陆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脊椎动物发展:鱼类-两栖-爬行动物 重要的成煤期
石炭纪 泥盆纪 早古生代 志留纪 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三叶虫、笔石、鹦鹉螺)
奥陶纪 寒武纪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前寒武纪 元古宙 大气成分改变 海陆慢慢形成 蓝藻大爆发,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矿藏
太古宙 原始大气 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 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
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A
B
随堂练习
下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地表观测点信息。依据表中信息完成3~4题。
观测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
地层中的化石 恐龙蛋 三叶虫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3.考察路线中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
4.下列各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C
B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