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4 08: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人类对
宇宙的认识

什么叫做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淮南子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发展,使天文观测尺度逐渐扩展到200亿光年时空区域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现在,我们认识到,地球和太阳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
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137亿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在真空中,光速约3x105千米/秒,所以1光年约等于9.4605x1012千米
光年
贰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我们的学习目标
1.根据图像资料,能够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地理实践力)
2.运用示意图等,能够指出地球在不同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区域认知)
3.运用资料说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并辨识其他宇宙天体上是否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综合思维)
4.结合宇宙垃圾的危害,树立宇宙空间环保意识。 (人地协调观)
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
什么是天体?
遨游于太空中的宇宙飞船
卫星发射中心准备下次发射的的卫星
北极星
天空中滑闪过的流星?
猜猜我是不是天体?
YES
YES
NO
NO
天体的判断标准:
1、位于大气层之外
2、有独自的运行轨道
3、是完整的个体
4、看实质,是物质不 是现象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较典型的有恒星、行星、彗星、小行星、卫星以及人类发射到太空的许多人造卫星等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巨大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如地球,火星等
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如图中的蝙蝠状星云
彗星(Comet),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扫帚星(星官名)。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如著名的哈雷彗星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
天体与天体系统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2.天体系统
运动中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1
4
3
2
i
请在此输入您想要的内容
add your text her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adipisici
请在此输入您想要的内容
add your text her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adipisici
请在此输入您想要的内容
add your text her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consectetur adipisici
地月系
地月系
月亮为何会有阴晴圆缺
月相形成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
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却发生着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在这普天同庆的大日子里我有万千祝福
而无从说起
只想很老土地向你说四个字
圣诞快乐!
我们能否对上弦月,下弦月的出现时间,方位,月面朝向进行归纳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可以简记为:“下下下东东”
模拟“月相形成”实验
观察下列月相,指出它分别属于哪个时期,把相应字母填在括号里
A
B
C
D
E
F
G
H
A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你知道吗?太阳系原本有九大行星
害怕
你们礼貌吗

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记者传回前方报道:
“惊!银河系某恒星系内裁员,某星球沦为矮行星”
一个天体要被称为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1.围绕太阳公转
2.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
3.能够清除自身运行轨道上除了卫星外的其他天体。
原是我不配:
轨道差异
自身体积太小
阅读p12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的排列顺序
2、小行星带位于何处?又是如何形成的?
3、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
自主学习
太阳系
自主阅读P12图文材料,
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2、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自主学习
水、金
火、木、土、天、海
水、金、火
木、土
天、海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示意图
表面温度
公转周期
平均公转速度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0° 3.4° 0° 1.9° 1.3° 2.5° 0.8° 1.8°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4 0.047 0.009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方向、轨道倾角、偏心率
方向: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方向一致
轨道倾角: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偏心率: 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无论从距日远近、自身体积,还是从公转方式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普通的行星?
地球为何普通?
地球又为何特殊?
特殊的行星?
叁 太阳系中
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普 通
特 殊
普通性无论是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公转方式来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特殊性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根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请尝试分析,地球上为何可以有生命存在?(我们安全无虞的生活在地球的条件)
1.安全的运行轨道——互不打扰
2.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处在壮年期
地球
外部原因(宇宙环境))
内部原因:地球自身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地表均温15°)
2.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内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与原始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
4.自转公转周期适当
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存在生命,有哪些影响因素?
活动探究
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光照条件
温度适宜——
适宜的大气层——
合适的温差——
有液态水——
适宜的质量和体积
日地距离适中
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亲人呐~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被称为行星,月球围绕地球转,为什么又是卫星?如何区分?
自主探究
地月系
月亮围绕的地球是行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定义为卫星
地球围绕的太阳属于恒星
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定义为行星
胡思乱想~
内部有非常森
严的等级制度
【知识拓展】——航天发射基地和返回基地的区位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
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知识拓展】——航天发射基地和返回基地的区位条件
2、航天返回基地选择位置的条件
(1)地形条件:平坦开阔。
(2)人口密度条件:人烟稀少。
(3)水文条件:少大河、湖泊。
(4)气象条件:天气状况良好,空气能见度高。
宇宙中的太空垃圾
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随着人类对地球探索的深入,航天活动日益频繁,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地球的宇宙环境亟待保护,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A
2.儿歌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B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导览
知识点一
课堂训练
知识点二
方法规律
知识点三
课堂训练
讲练结合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天体 M 可能是(  )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 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4.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D
B
导览
知识点一
课堂训练
知识点二
方法规律
知识点三
课堂训练
讲训结合
第一章 行星地球宇宙天体系统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成因层次行星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普通性存在生命的行星宇宙环境自身条件特殊性课堂小结保护宇宙环境
谢谢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