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 《跳水》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读自悟、圈画批注等学习方式,感受和理解故事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以及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揣摩船长的心理,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3.学习小说紧张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方法,表现故事的惊心动魄。
四、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2.学习小说紧张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方法,表现故事的惊心动魄。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PPT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现在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PPT
二、孩子遇险,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 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用红线画出描写孩已经陷入险境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读后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 交流。 孩子气急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的动作“摇摇晃晃”说明孩子随时有摔下来的可能,处境危险,这是正面描写。水手们“吓呆”了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所处的险境。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倒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根据当时的情形,用这两个关联词语再写两句话,写出孩子处境危险。 4.学法小结: 我们抓住了“只要……就”“即使……也”两个关联词语体会出了孩子处境的艰险。让我们感受到了故事紧张的气氛,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因此,我们在阅读中要发现细节,关注词语,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书中的插图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课本中的插图可以很好地帮住我们理解课文,这也是理解 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默读课文,圈划批注。 危在旦夕、命悬一线、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观察横木与甲板的距离。以及横木的宽窄。 PPT
三、抓住船长言行,感悟人物形象 1.快速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船长是用什么办法解救孩子呢?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批注。(爸爸用手中的枪逼孩子往海里跳。) 2.教师重点指导船长的两句话。指导学生读出爸爸严厉强迫的命令语气。 3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抓住船长的语言、动作描写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来认识人物,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问题读文,划出船长的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 学生练习朗读 边读边思考,尝试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感受船长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品质。 PPT
四、学法总结 1.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展开学习。 2.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感受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 3. 根据船长的语言和动作,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来更好地理解课文。 PPT
五、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故事读完了,我们的思考和想象还在继续,请你续写结尾。 完成第二课时作业。 按要求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