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 《跳水》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读自悟、圈画批注等学习方式,感受和理解故事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以及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并会写“艘、肆”等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课文中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并会写“艘、肆”等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PPT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7课《跳水》。 跳水是中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强项之一,但是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跳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2、出示作者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PPT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检查预习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你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1)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请你暂停视频,自己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现在跟老师来读一遍。 (2)(出示课后生字表)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4个,比较多,这里面有3个生字,老师要提醒一下:艘(舟字做旁横变提,右上的竖要上下都出头)、肆(这个字第一笔是横横画比较多,要注意橫间等距和穿插避让)、 根据老师的提示,请你拿起笔来,在练习本上再写一写这两个字,看谁写的最漂亮,注意写字姿势。 自由读生词,注意读准字音。 跟老师读词。 听老师讲解,将生字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老师的提醒。 PPT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请你按下暂停键,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师小结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故事的起因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水手拿猴子取乐 (2)经过是课文的第2—4自然段,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出示: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 (3)结果是第5—6自然段,船长逼孩子跳水(出示:船长逼孩子跳水) 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你把这三部分串联起来,进行适当的扩展补充,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带着问题读文并完成填空。 理清文章脉络,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握课文内容。 PPT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起因部分,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天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在这里写天气的情况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天的天气是“风平浪静的”,这是环境的描写。风平浪静的环境与后文情节密切相关:因为风平浪静,所以大家才能聚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可能顺利爬上桅杆;因为风平浪静,孩子在高处才能听到爸爸的喊声;因为风平浪静,孩子跳下水才能被顺利的救起。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是为下文做铺垫。 2、同学们,课文中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请你暂停视频,找一找文中共写了水手几次笑?想一想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呢? 同学们,文中共写了水手两次笑,分别在2、3自然段,你找对了吗? 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爪子撕。(这是一只放肆、顽劣的猴子,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水手们却在一旁“大笑起来”,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②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也“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想一想: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脸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便宜了它。) 正是因为水手们的哄笑,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为水手的笑,使得猴子越发放肆;因为水手的笑,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恼羞成怒,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从而陷入险境。所以水手的这几次笑,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课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一方面具体而细致的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孩子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请你按下暂停键,快速浏览课文1至4自然段,圈出描写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孩子的心情从看猴子模仿人的动作而“笑得很开心”到猴子摘走自己帽子而“哭笑不得”,再从猴子故意逗孩子生气,水手笑的更欢,从而使孩子“气得脸都红了”,最后到猴子爬到桅杆顶端龇牙咧嘴做怪样,惹得孩子“气极了”,在猴子和水手的双重影响下,孩子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4.谈话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发展,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同学们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积极动脑思考。 。 同学们走进人物内心,发挥想象。 浏览课文,圈出描写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 PPT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把《跳水》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读故事并完成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