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生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 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 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散文集《脚步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4.介绍溶洞的形成。 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读准字音 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杜鹃 宽窄 肩背 移动 额角 陆续 石钟乳 石笋自由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臀”。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3.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和看到的不同景象。 三、再读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 2.默读2-8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画出关键语句,并在本子上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3.PPT出示相关句子。 总结线路图: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 本文另一个线索是泉水流经的路线。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 PPT出示相关句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自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通过读书、画线路图,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对理解课文,学习写法做好了铺垫。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课堂作业新设计
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hé shì jiān bèi yí dònɡ shāo wēi ( ) ( ) ( ) ( )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 )江 仿佛(fú fó )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答案】 一、杜 鹃 合 适 肩 背 移 动 稍 微 二、 (jì√ ) (shāo√ ) (wān√ ) (qī√ ) (yuán √) 盘曲(qū√ ) (zhè√ ) (fú√ ) (chéng√ )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外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检查复习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重温溶洞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各处景物的段落,画出关键语句,概括景物特点。 1.“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2.、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漆黑;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比外洞大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抓住重点词语“明艳、迎、时而”等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去双龙洞的路上见到的美丽景色,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拓展延伸我国的溶洞小览。 2.作业 小练笔:你去过哪些有名有趣的地方,快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小练笔是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文中学到的写作书法。
板书 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春光明艳;溪流形美声美)--外洞(很宽) --孔隙(狭小)--内洞(漆黑;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比外洞大)--出洞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 ()的映山红 ()的公路 ()地移动 ()地流着 ()地举起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三、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 。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3.船的进出方式是: 4.乘船必须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答案】 一、 (粉红) (各色) (宽阔) (慢慢)(缓缓) (高高) 二、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 三、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